APP下载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2020-09-10张锡亮刘宁

环球市场 2020年3期
关键词:制造机械智能

张锡亮 刘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对机器人工程專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要求,给出了专业能力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途径,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工程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智能;制造;机械;工程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是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再次意识到制造行业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济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加拿大、美国、欧盟、中国等,制定了多种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计划,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计划和鼓励政策的发布、实施以及大力推进,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和智能制造生产企业等均需要大量智能制造方向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而为了全面推进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和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目标,这类机械工程专业人才不再单单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同时精通机械工程系统、电气工程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一、智能制造对机械类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于2015年发布至今己有4年之久,随着不断地实施和推进,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智能制造研究机构等均需要大量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人才,智能制造机械专业人才不再是纯粹的技能型人才,而是技能与综合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智能制造行亚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而传统机械类专业所学理论知识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己无法满足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要求,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己经不能应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在“智能制造”这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高校应抓住历史机遇,以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为核心,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跨越发展提供智能制造人才支撑。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技能的构建

(一)新职教专业建设

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己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为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智能制造类新职教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智能制造紧缺人才的培养。

(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企业的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坚持理论、设计、实验、实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调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机电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机与电融合、技能与工程融合、校与企融合的“四融合”教学特色。实施并完善“三层次、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在工程实践教学阶段,分基础层、核心层和拓展层实施教学,培养职业能力和工程能力。淤通过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和工业系统认识实习,培养职业基本技能和工程概念认知;于通过高新、复合技能训练,培养相应工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及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盂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利研促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

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都是当今中国甚至世界热门发展的先进学科与技术方向,总体而言尚处于概念和实验阶段。尽管制造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很多智能制造工程和科研项目中仍然存在大量难以解决和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和突破。同时要求高校和从事智能制造方向的专业教师要走在智能制造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前沿,不但要推动智能制造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还要具备推广智能制造新技术和解决企业智能制造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时更新和扩充新知识、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国家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应大力支持专业教师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鼓励专业教师将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大学课堂,增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多元支撑平台,采用项目驱动、产业协同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展相关实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体系化面向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新局面,使智能制造专业类实验室真正成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地,提高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智能制造企业输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朝华,李小花,肖小石,等.面向智能电网的电气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69-71.

[2]刘桂涛,李志敏,贺秋冬.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冶金机械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12-113.

[3]王军,高巍,张雪,等.面向智能制造的特色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9.

猜你喜欢

制造机械智能
调试机械臂
智能烹饪机
简单机械
超智能插秧机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