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因素的分析

2020-09-10姜鲁艳

体育时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啦啦操因素大学生

姜鲁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125-02

摘  要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表现力强、表演艺术性高,多艺术元素有机融合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根据相关研究,啦啦操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实现大学体育美育教育、落实身体素养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表现力是啦啦操运的灵魂,本文就影响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的因素,探索相应的提升对策,使啦啦操项目在高校获得高质量和有序发展,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关键词  大学生  啦啦操  项目表现  因素  分析

一、前言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融合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和运动表演等多个学科元素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啦啦操是一项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欣赏价值的集体性运动。根据校园体育影响力和受学生欢迎度的相关调研发现,啦啦操项目虽然在高校开展时间短,但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受欢迎度却较高,具有很高的人气和开展需要。从啦啦操的项目设置和内容结构上来看,啦啦操运动需要较高的表现力、较强的舞蹈编排能力、良好的肢体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只有具有较高的艺术感知力、欣赏力和融合能力者才能领略啦啦操项目的魅力,才能习得较高的啦啦操运动表现力和编排能力,实现体育美育教育目标和落实身体素养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啦啦操的项目特征,啦啦操的表现力主要氛围团队精神和技术特征两大模块,任何一个模块的薄弱都会削弱啦啦操的艺术表现水平。因此,本文在大量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专家访谈和文献检索等研究方法基础上获得高校大学生啦啦操运动表现水平相关数据,分析了影响当今高校大學生啦啦操项目的表现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向好发展。

二、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影响因素综述

(一)团队精神是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的重要载体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竞技运动,需要众多集体性造型,因此团队精神是啦啦操最显著的项目特征。啦啦操团队精神是通过雄壮有力的口号、配合精准的动作和默契的高难度动作展现与队形转换而体现的。只有具有较高的团队精神,才能在表演过程中队员相互配合又相互成全,使整体表演达到行如流水,营造信任融洽的氛围和在场上展现昂扬精神风貌,使现场群众获得运动美感与感染力。整体而言,团队精神包含团队运动能力、表演能力与感染力、场上号召力和团队自信心等几个方面。因此,团队精神是维系啦啦操项目表现力和队员间配合度与表现张力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特征是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的根本

啦啦操艺术呈现就是靠队员的肢体动作和表现力来展现的,啦啦操技术特征是通过动作节奏感和舞蹈技术来实现的。首先节奏感就是号召力,队员只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才能使舞蹈动作与音乐契合,随着音乐旋律展开舞蹈动作和释放蕴含的情感,表达表演者对舞蹈编排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音乐、舞蹈和情绪表达有机交融,呈现出舞蹈美与对生命、生活、运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感染观众,达到情、景、意的交融。

(三)艺术表现力是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的灵魂

啦啦操运动本身是一门综合了音乐、舞蹈、雕塑、美术以及运动等多个学科要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因此艺术表现是该项运动表现力的灵魂,啦啦操练习者除了拥有较高的舞蹈技能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有对艺术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才能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练习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通过身体形态和肢体肢体动作作为语言来表达在该舞蹈编排中对感情、生活、人生以及生命哲学的理解,增大舞蹈编排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解读。因此在啦啦操运动中,过硬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力是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的灵魂。

三、当今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力水平综述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和艺术欣赏能力成长途径有限,跟不上啦啦操项目的发展需要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以音乐和舞蹈创编为基础,依靠肢体表现力来展现艺术感染和传达舞蹈思想的讲求艺术、团体合作能力与运动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型运动项目。因此艺术赏析与表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是构成啦啦操项目的三大基础要素。但根据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整表现来看,大学生群体基本能按照音乐节奏和韵律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但整体上表现力较为僵硬、机械化,肢体发力方式存在问题,导致技术表现较低或不稳定;在艺术表现力上缺乏美术、舞蹈和表演基本功,难以产生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二)在创编上缺乏创编能力教育和培养,导致艺术赏析与感知力低和精准的身体、场上位置控制能力

创编能力对于啦啦操项目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创编能力是实现艺术理解和表现的根基。但由于学时制约和教师精力的限制,当今大学生啦啦操项目教学基本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鲜有涉及舞蹈创编教学和艺术基础理论教学,导致大学生群体基本靠机械模仿和对技术动作的死记硬背为主,很难达到一定的艺术感知水平和欣赏水平,这些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群体整体上缺乏艺术赏析与感知力,以及精准的身体、场上位置控制能力。

(三)团队精神建设意愿和能力不高,影响了整体呈现成效

啦啦操的艺术表现需要极高的团队凝聚力和配合力,才能使动作创编具有较高的呈现水平,通过团体的肢体动作实现艺术与情感的表达。但从课堂观察结果看,大学生群体的团队精神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尚不足,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表现力和艺术呈现水平。

四、影响当今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因素分析

(一)缺乏深刻的项目研究和教学体系,导致教学适应性低

大学生啦啦操开展至今已经有6-7年之久,但根据笔者大量的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虽然从教学手段、多维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等视角进行了尝试,但教学体系参照体育舞蹈课教学大纲,制约了啦啦操创编能力和项目表现力的发展。当前啦啦操普遍实行学制1学期的选修机制,教学内容主要以技术动作训练和1-2套舞蹈创编,考核机制实行期末现场技术表现考核制。在这种教学体制下啦啦操教学难以触及啦啦操运动的价值、理论认知和艺术价值及其表现等本质内容,难以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和具有自发发展的基础。当今大学生啦啦操项目表现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态势,教学成效难以跟上学生的选修热情和运动发展需要。主要就在于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至今尚未创建统一的具有科学性和体系性的教材。各校校本教材目前基本参照竞技啦啦操发展思路,啦啦操的日常教学和训练缺乏深刻而成体系的项目研究和教学研究,难以立足高校学生特别是女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基础,在具体教学开展和落实过程中具有不适应性。

(二)艺术理解和表现能力教学最为欠缺,难以唤起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和实现自主成长

目前高校啦啦操项目教学由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基础的制约,基本沦为唯技术动作和套路创编展示的运动项目,整个过程缺乏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影响力,难以唤起现场热烈的气氛和强烈的感染力,艺术表现是啦啦操项目表现力的灵魂,特别是艺术感染力和表达力是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最主要的衡量要素,但被调研的89.5%的大学生群体入学前较少或没有接触过相对完整的艺术教育,缺乏艺术理解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但高校艺术教育又没有及时跟进。

(三)大学生身体机能和课下自主鍛炼机制缺失,导致多维艺术感知和熟练程度受影响

大学生群体基本的速度、力量、耐力和身体灵敏度几个身体素质水平不高的现实制约了技术动作的力度和肢体表现力,难以形成有力度感、有清晰节奏感和精确的身体与场上位置的把控能力。这主要与高校课下自主锻炼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课下自主练习缺乏,影响动作的熟练程度和进行多维艺术感知的连续性成长。

五、结论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已进入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综合培养成效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身体素养教育阶段。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必须要以此为发展理念和开展依据,加强啦啦操项目的科研水平和投入的同时,立足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学、练、演相结合的高校啦啦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啦啦操运动的价值、本质和艺术要求,在提升身体素养、艺术修养和集体合作精神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运动情感与能力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提升啦啦操运动项目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成效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倩如.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2]陈亚.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研究——以2017年UCA美国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吕如君.陕西省高校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蒙茁芽.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啦啦操因素大学生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