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舞龙》对营造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作用分析
2020-09-10程帆
程帆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020-03
摘 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舞龙”则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在兴起。但是,由于受网络文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有些弱化。舞龙运动作为一项在龙文化基础上诞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表达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大学公共体育开设舞龙课,使公共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 舞龙 中华文化
高校公共体育课《舞龙》是近年来在全国部分高校兴起的一门颇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它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视觉效果,打破了公共体育课以“球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吹进一股清新的风,在校庆、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喜欢特立獨行,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有着较强的开拓进取意识。但由于面临着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这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华文化认同感有些弱化。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沉迷于网络导致勤奋读书的精神有所削弱。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各种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络新闻,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常的网络游戏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紧张的神经,舒缓学生的思想压力。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为了玩网络游戏而不惜荒废学业,出现经常性的逃课、逃宿现象。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沉浸于虚拟世界中会造成大学生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不仅疏远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间的感情,身体素质也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1]。发达的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大学生每天要将大约一半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大部分同学都是“低头一族”,整天沉浸在“打游戏”、“听歌”、“看电影”、“上淘宝”、“微信聊天”、“刷微博”、“看新闻”上。读的书却越来越少,即使上课、走路也是“机不离手”,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而沉迷于虚拟的“自我”陶醉之中,同时也分散了上课时的注意力,没有好好听讲,也没有好好读书,许多学生美好的大学时光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选修课《舞龙》的内涵及开设现状
舞龙是一项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表达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民族文化传承行为。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龙这项运动的存在。而校园是培养人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在龙文化传播中,校园具有重的文化价值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华夏文明的远古时期,龙是人们的一种信仰图腾。关于龙的外形,自古以来,就有“九似”的说法,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3]”。历代帝王都将其奉为圣物,将自己视为龙的化身以维护王朝的统治,对百姓形成一种信仰和震慑力。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今中华儿女已将“龙”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寄托。逢年过节,各地都会举办一些特色不同的舞龙活动,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先人的敬意。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历经千年而不衰,充分彰显了华夏儿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自信,世界华人都以“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舞龙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了大中小学人们比较喜欢的健身、娱乐和竞技运动项目,并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南方各省,舞龙运动备受欢迎,再配以音乐、服装、烟火、道具以及举、移、腾、挪等高难度动作,使舞龙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舞龙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相当快,目前已远远超过了100所。从2003年起,不到五年的时间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众多的体育院系,纷纷开设了舞龙课程,其他不少高校也把舞龙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的选修课,有些高校还组建了“舞龙俱乐部”,有力地促进了舞龙运动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但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和舞龙课缺乏专业教材,使得这门课在全国高校开设的并不普遍。
三、高校体育课《舞龙》对营造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凭借强大的硬实力,而且还要有强大的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就是文化,美国凭借着他们令人炫目的“好莱坞文化”向全世界推广他们的价值观,来改造年轻人的头脑,使西方的价值观渗透到青年人的灵魂深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坚持自己固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充分认识在高校大力推广和发展“舞龙”这项运动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舞龙”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不能将其遗忘,更不能将其丢失。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龙文化,就必须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创新,发挥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文化主战场,在当前大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丧失兴趣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和发展“舞龙”这项运动,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期中,真正认识到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对舞龙课的认识上升到传播和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二)使公共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舞龙运动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2000多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只限于在民间节日、庆典开展,尤以春节、正月十五最盛。在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主要还是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为主,在南方高校增设了羽毛球、气排球的课程。有些高校还开设了健美操、交谊舞、高尔夫等眼下较为时髦的课程。但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舞龙在全国开设的高校并不多。其中的原因有诸多方面:首先是思想认识上,许多人认为舞龙只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不适合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来开设,况且,这项运动是一种集体项目,学生毕业后,各奔东西,即使学会了,毕业后也用不上,由此推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不高。其次,师资力量缺乏。目前在我国从事传统体育项目的人群正不断萎缩,有许多高校体育老师也转到一些比较“西方”的运动项目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萎缩,甚至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而经过正规学习过的舞龙课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就更加制约了舞龙课在高校的开展。但从实际来看,开设公共体育课—舞龙的高校,学生反映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许多高校组建了“舞龙俱乐部”,学校举行的一些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校庆都有“舞龙俱乐部”的参与,五彩缤纷、气势恢宏的舞龙给这些大型活动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也使人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高校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不少“舞龙俱乐部”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高校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身处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在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应该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舞龙”运动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的内容,而且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增强了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所以,高校公共体育开设舞龙课,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增强了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龙文化就一直贯串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由于长期的文化认同,全世界的华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他们将去何方,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这种血浓于水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在有难之时,特别是生死存亡关头能挺身而出的文化基础。高校公共体育课要把这种源于原始图腾和祭祀舞蹈的舞龙发扬光大,把它从基于狭隘血缘关系的氏族文化象征,逐步升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要将舞龙运动融入校园中,丰富校园传统文化。将舞龙竞赛纳入到体育竞赛中,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将舞龙运动的技艺引入到校园体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艺术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凡,李鹏远.舞龙舞狮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131.
[2]曹龍飞.“水龙”运动与“地龙”运动之文化与价值研究[J].武术研究,2019(12):28.
[3]徐明胜,张飞.舞龙文化在我国校园文化中的发展与传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