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管窥
2020-09-10林蔚
林蔚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48-02
摘 要 高校体育改革是当今相关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一方面学生体质健康这一理念需要有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充分的融入,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是从教学规划、教学开展和教学考核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学生 体质健康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高校体育教师,还是相关研究学者都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关注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独特的角度,并且还应该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社会主流思想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体现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笔者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并且注重身体健康也是当代社会民主的一个重要追求点。因此,可以把学生体质健康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学生体质健康的内涵以及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
學生体质健康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概念包含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抵抗疾病和免疫能力等等。因此,体质健康就是说明学生身体健康状态的一个概念。应该说学生体质健康是高校体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体质健康是整个高校体育开展的核心目标[1]。可以说教学的开展是在深入理解和融合体质健康这一理念开展的,可以说一切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目,而学生体质健康则是纲。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长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中累积而成的,所以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并且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规划过于倾向理论化和科目分类
当前高校教学领域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科研重于教学,这种现象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规划往往要受到教师科研研究方向的影响[2]。河北某高校的篮球课程中,很多学生连续学了一年,但是连最基本的运球、三步上篮都没有学会,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而使得教学无法深入展开。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选课机制,但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确实教师和学校规定的好的。应该说其中的很多科目并不适应于所有高校或者说所以专业,但是很多学校往往过分追求科目种类的齐全。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因为科目数量多从而使每一科目的学生容量大大被压缩,很多学生因此选不到适合自己的科目。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划的不匹配是过于追求科目分类的结果。
(二)教学开展与学生体质实际情况分离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所谓的名言,即“严师出高徒”、“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现象在一些高校体育教学中也是存在的,甚至是非常严重[3]。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在于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开展。但是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往往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出现了教学与学生体质实际情况分离的现象。看不到学生之间体质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现象,对于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很多要求是非人性,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展开确实能够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毕竟是学生。而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体制实际情况这样就从根本上降低了教学效果,甚至很多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做无用功,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
(三)教学考核过分注重技能的比拼
很多学生因为技能比拼而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恶化,更多很多体质较弱的学生因为在技能比拼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4]。很多高校更把这种技能比拼无限的放大和拉向极致,例如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成绩取得上是通过排名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很多学习态度很好但是体能较差往往不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甚至还会不能通过考核,一些学生因为体育课的“挂科”而不能毕业。从本质上来看,这种过分注重技能比拼其实是偏离了高校教学考核的本意,严重缺乏人文主义情怀。课程考核不应该仅仅集中在技能比拼山,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是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种弊端和不足。
三、学生体质健康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立足在学生体质健康视野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主要体现为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克服,并且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体质健康思想融入到具体的实施措施当中。
(一)高校体育教学规划和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定位上有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体育教学是要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服务,要确实能够起到效果。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重在体质的增强而并不是学习某种技能。[5]一千米长跑、跳高、跳远这些基本的体育技能学习应该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技能的学习虽然都是非常基础的,但是对于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适用的,而且对于他们的体制健康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应该说这种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大方向以及教学规划的重点。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务主管部门,还是相关的教师,都应该在认识到教学规划的重要性和明确体育技能基础学习与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著名青年学者赵俊其先生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任何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注重基础的学习,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学生就能够随着时间的累积而进行知识的迁移”[6]。应该说赵俊其先生的这一观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这正说明了笔者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规划的合理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
其实通过一定时间观察,教师就能够清晰地发现在整个班级中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身体素质好、拥有一定体育技能基础的学生;第二层次是身体素质一般、但在体育技能学习上能够有一定收获的学生;第三个层次是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技能学习上领悟较差的学生。虽然每个层次内部的学生也存在差异,但是基本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呈现出上述的共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但布置的任务是不一样,而且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是存在着差异的。这样以来,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能力提高和学习上的收获。这样的层次化、差异化教学开展确实是建立在充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并且这种教学开展模式确实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这种层次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思维,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教学主管部门能够充分尊重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减少在各个方面对教师教学的限制和束缚[7]。
(三)高校体育教学考核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河北某高校的一个体育教师在考核中曾经这样说过:“咱们的课,只要是上课全勤就是八十分起步,因为全勤说明学习态度很好。我们要让这些全勤的价值体现出来。我们不要太在乎篮球打得好不好,因为每个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打得好不好也说明不了什么。我希望大家要看淡这个成绩,我不会为难任何一个学生,除非你一次都没来上课”。因为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差别是能够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来弥补的,但是态度上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道德上的缺失。作为高校生视野应该有远见,应该既不因技能上的不足自卑,更不能因为擅长而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就是从单纯的教学态度来看,这样的改革也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教学考核是要看学生在教学中技能的提高量,而不是顶点的水平高度。因为每个人的体育技能基础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好的底子,他们就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学习也能够展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真正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而不是最后的体育技能水平。所以说进行这样的考核改革更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笔者认为考核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考核与学生体质健康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从根本上克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更多是笔者在理论上的一种构思和规划,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一线的高校体育教师根于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才能够充分做到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袁荣凯.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2):198.
[2]沈文熹.“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87-88.
[3]王岚田.基于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田径,2020(04):48-50.
[4]刘丽.滇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课程改革关联性研究[J].武术研究,2020,5(03):134-136.
[5]高铭.云南省在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现状研究——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93+95.
[6]田进.普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问题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6871-6872.
[7]廖亚琴.高校体育保健课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生活质量的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