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以来影视剧中楚文化传播分析

2020-09-10冯万红

今古文创 2020年32期
关键词:楚文化大众文化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反应王昭君的影视剧有很多。本文选取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部影视剧以及2000年以后的两部影视剧作为解读的文本,分析楚文化与大众文化随着不同时代,在这五个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中怎样相互博弈、不同取舍,由此探讨楚文化在当今影视剧中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昭君形象;楚文化;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2-0059-02

本文选取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的五部有关王昭君的影视剧作为分析文本,它们分别是1984年由香港亚视公司拍摄,魏秋桦主演的25集历史人物电视连续剧《王昭君》(下文涉及此影视剧均简称为魏秋桦版,此为香港版本)、1987年由内蒙古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联合拍摄,黄虹主演的电视剧《王昭君》(下文涉及此影视剧均简称为黄虹版,此为大陆版本)、1988年由台湾中视公司拍摄,宋罔陵主演的电视剧《王昭君》(下文涉及此影视剧均简称为宋罔陵版,此为台湾版本)、2006年由香港寰宇公司出品,李彩桦主演的《昭君出塞》(下文涉及此影视剧均简称为李彩桦版,也为大陆版)、2007年中央电视台出品,由杨幂主演的《王昭君》(下文涉及此影视剧均简称为杨幂版,也为大陆版)。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楚文化与大众文化。对于在当下影视剧中,被大众文化包围的楚文化的传播策略给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楚文化及大众文化在五部影视剧中的现状

在大陆三个不同版本的《王昭君》中,虽然三个王昭君性格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其性格有共通的地方,即果敢、坚毅,致力于汉凶和平,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这和楚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是相符的,正如刘纪兴所总结的荆楚文化的特质中有“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谐精神 ①。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人,出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隶属宜昌地区),于时间和地域,理当是楚文化浸润之地。正如潘照东所说“荆楚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楚文化的核心区。楚文化对王昭君的思想观念与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是决定王昭君一生行为取舍及其历史地位的决定性基础。” ②因此,在这三部影视剧中,王昭君性格中有楚文化精神因子。而按照潘照东所归纳的,王昭君的“个性鲜明、不留世俗;不贬戎狄、和而谐之;爱国爱民,忠心报国。” ③均在这三部影视剧中有所体现。

而在另外两部香港拍摄的魏秋桦版与台湾拍摄的宋罔陵版中,王昭君性格中只有柔弱成分(尽管魏秋桦版的王昭君最后还不忘设计杀掉毛延寿报仇,但终究还是跳江自尽),都是以女主人公的自尽收尾。楚文化中所宣扬的“自强进取作为荆楚文化最基本的精神” ④却荡然无存。

由此可见,大陆版的王昭君影视剧中,通过王昭君的性格和命运,体现楚文化的特质和内涵。但同时,也有大众文化成分在影视剧中得以体现。而所谓大众文化,则是“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如影视、书刊、时装表演等) 传播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为大众提供娱乐、作为闲暇的消遣的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通俗易懂,为广大观众所喜爱。2.不追求美学价值但流行甚广,拥有众多的欣赏者。3.具有商品的形式,并有牟利的性质。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具有共享的作用。大众文化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⑤依照这一概念,在大陆版中,李彩桦版和杨幂版中有些人为设计、通俗易懂,各不相同的故事情节,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这些都体现了大众文化的特质。如李彩桦版影视剧《王昭君》,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条是匈奴各部相互争斗中,呼韩邪单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打败其他各部。而另一条则是以王昭君面对宫廷各种阴谋,最后在京城与乔装成汉人的呼韩邪单于偶遇,演出一场“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这其中有盛大的战争场面、唯美的爱情场景,壮美的出嫁仪式,还有与之相配的华服、美酒、美人、英雄,都是大众文化的必要因素。同样,在杨幂版的《王昭君》中,贯穿始终的是王昭君从一个山野小丫头到匈奴朝廷阏氏的成长过程。在这段经历中,有她和五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有自身命运的变化,有汉匈政治风云和紧张局势,这些也都是大众文化在影视剧中制造的故事情节。再来看看魏秋桦版和宋罔陵版的,王昭君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体,围绕这个主体,展开种种矛盾。这样建构起来的影视剧,自然精彩纷呈,吸引观众。将一个有政治意义和文化底蕴的历史传说拍成个人情感的影视剧,一方面大众文化更为充分,另一方面却也将楚文化变得无处可寻。

综上,可以看到,在新时期以来,五部王昭君的影视剧,表面上是大众文化操刀下不同的故事编剧和情节设置,背后却反应大众文化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楚文化相互博弈的现状。

二、五部影视剧中楚文化渐趋减少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大陆版到港台版的影视剧《王昭君》中,楚文化的体现和传播越来越少了。即使在大陆版的三部影视剧中,楚文化的体现和传播也只能夹杂在大众文化中。以下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详细的阐释:

1.大众文化兴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娱乐、通俗为主要特征的国内大众文化也开始兴起,经历了90年代的蓬勃发展,到2000年大众文化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影视剧作為传播大众文化的主要媒介,传播和体现大众文化是必然的。历史传说本就有广泛的大众基础,也就成为传播和体现大众文化影视剧素材的首选。而楚文化毕竟时代久远,所述地域受限,能剥离其中一些积极因素经过现代转化而运用到影视剧中,在大陆版中有所体现。而港台版的则完全疏离了楚文化,这和港台的大众文化氛围更浓以及港台与楚文化多隔膜有关。

2.影视剧商业化

影视剧在全球运用一种商业化的模式运行。在欧洲国家,这种商业化模式的转变从70年代开始 ,“那么,在中国,这种转变是80年代以后开始的”。⑥这种商业化模式,导致影视剧的生产制作和发行都遵循商业化模式,即是否可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在市场上大卖,从而得以盈利。而是否能盈利取决于在市场上能否获得大众的喜爱,能否迎合大众的口味。观众喜欢看什么,大众文化宣扬什么,影视剧的故事情节、场景设置、故事编排等就要怎么去顺应(当然也不应该一味地去顺应)。而对于比大陆更早进入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港台影视剧来说,整个影视剧的运作、内容到宣扬,都是围绕大众文化而来。

(二)对策

这是一个泛媒介化的时代,运用媒体和影视剧传播楚文化才是切合这个时代现状的。这是因为,“中国电视剧消费量如此巨大,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电视频道众多,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电视剧在观众电视消费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⑦面对已经在影视剧中大范围传播的大众文化,楚文化应该怎样利用影视剧增强自己的传播效果,成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增强影视剧中的楚文化传播:

1.遵循历史,对历史的解构应该有一定限度。对于反应楚国时期的影视剧,在历史场景、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活动轨迹、个人命运方面,还是应该遵循历史。一味地背离历史,只能使本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楚文化越来越淡,甚至最后在影视剧中销声匿迹。而对于港台版的影视剧,其中对于历史的戏说、戏仿,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完全掏空历史,只为迎合当今大众文化中的娱乐主义,甚至只为了故事情节去虚构历史,个人认为都是不足取的。

2.正面宣传。影视剧与大众文化的天然亲和关系,固然使影视剧的情节内容、故事编排或多或少都会套用大众文化中吸引大众的模式。但是,如果牺牲楚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和猎奇心理,只展现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大众文化因子,是有失偏颇的。作為大众主要精神消费产品的影视剧,还是应该尽量多展示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样也可以和影视剧积极向上的主基调相协调。

3.加快楚文化的现代转化。楚文化中的敢于拼搏、自强进取、勇敢叛逆的精神,都应该与大众文化中宣扬勤奋、善良、乐观、进取这些正能量巧妙融合,一则实现了楚文化在影视剧中的现代转化,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影视剧的正面意义。

以上是对影视剧中楚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的一点分析,怎样更好地将楚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并运用到影视剧中,会是一个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刘纪兴:《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政策》2007年第2期。

②③潘照东:《楚风 · 楚情 · 楚魂——论王昭君的思想与性格形成的楚文化底蕴》,《三峡论坛》2010年第1期。

④罗运环:《论荆楚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特点》,《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⑤庞元正,丁冬红:《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⑥⑦尹鸿:《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现代传播》(双月刊)2001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冯万红,女,博士,副教授。现为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楚文化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浅谈楚文化对当代漆画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