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10林兆昌
林兆昌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长大计,德育为本。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小学生有极强的可塑性,德育教育也是推进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本文以新课程小学教育课程实施为例,将进一步探讨研究课程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德育课程 实施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99
小学生是学习和接受德育教育的最佳年龄段,随着新课改的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使小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通过我们的德育课程,可以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将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课程性质和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让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了应试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成为了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开展的一门多种教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生活性,德育教育和德育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并依托于学生生活,通过学生实际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第二,活动性,小学德育教育的范围大、内容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让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活动,来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第三,综合性,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经验、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多个知识技能方面的整合,所以小学道德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综合培养,全面提升。
二、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实施,但是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语数外仍然是小学数学中的主科,德育教育很难得到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以及相关的德育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学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视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缺失,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大多学校德育工作上,基本没有设有专职的教师,都是通过班主任、语文老师等兼任该课程。在没有专职的教师的情况下,学校并没有特别重视此德育教育课程,与此同时,也很容易出现一些老师占课的现象,故出现了很多谁都能教的现象。也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并不是最主要的学科,不应该浪费更多时间开展德育课程的思想。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缺失,成为了德育教育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三)教学理念落后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只是单向的向学生灌输很多道德理论,并不注重最终的结果。为了教育而促使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沟通。没有足够重视对于学生的道德分辨能力的培养,走形式主义不能取得良好理想的效果,与生活不够密切。
三、对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教育理念,扩充师资力量
必须提高德育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应觉得是副科,就不引起重视。学校需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参与其中,使课程的全面发展,寻求有效的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师资专业的建设,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包括根据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将一部分的师资力量,组织学习有关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专业培训相关教师,并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最终成为专业的德育老师,给学生更好的德育教育。
(二)创新教学形式
小学德育教育不应只是教师单一的授课,应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由德育课程来看,德育课程教育本就是一个很开放性的课程,不仅仅依赖于课本上的知識,更注重的是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选用多沟通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更能贴近生活,可以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对话中、观察中等活动中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实现德育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教育者也要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和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素养。例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超市结账”“电影院买票”等生活化的情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排队的意义和必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一个排队的好习惯。或者教师可以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以多媒体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所受疾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德育教育中单一的分数评价,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从评价内容上看,教师要从传统成绩评价,逐渐进行拓展,将学生日常的表现、性格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评价方式上看,教师要将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进步,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最后,从评价主体上看,教师还要将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三者合一,让学生从不同的评价主体中更好的认识自我,从而查漏补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期,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课程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客观上是让我们加强对德育教育课程的研究,实际上更是让我们确保课程的实效,更好地树立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岚.新疆中学公民意识培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喀什大学,2019.
[2]梁卫东.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杨文君.初中德育一体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