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德育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10于江鹏

启迪·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摘要: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学生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新的时代造就了新的教育形势,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素养成为了每一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对于我们高中生物教学亦是如此。我们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行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薄思考与研究,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讲述生物学发展的过程,树立科学学习观念

若想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讲述生物学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所有的成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直观的向学生展现相应研究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培养道德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述我们现在了解的进化论是达尔文时期发展来的,同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教师可以借此告知学生:一种理论若想发展必须吸收前人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乐观的同时,时刻保持求学的心态。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发展,通过相关的讲解使学生发现生物的发展都是在生活中发现细微的现象,这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感受生活中生物知识魅力。

二、创新课堂形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生物新教材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途径。新教材生物教学是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动、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三、德育符合个人发展、理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教师应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而爱国主义教育从教材中的小资料出发,展示我国古代生物技术成就。

例如,先秦古籍《山海经》不仅记录各地动植物的名称,而且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它们的用途;世界上最早预防天花的技术起源于我国唐朝的人痘接种技术等。这些介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发展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我国近代生物技术成就,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介绍水稻专家袁隆平通过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及我国承担的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任务等。另外,也可引导学生课外收集我国生物技术成就,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科学的活力及生物科学家的努力,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四、德育结合生态,环保教育的科学落实

在学习动物和植物资源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有许多种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和植物。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丹顶鹤等;珍稀植物如银杉、楞、琪桐、水杉等,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为我国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豪。然后,向学生展示我国自然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也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动植物的种类日趋减少,甚至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濒临灭绝。以此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自觉树立爱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多种一棵树,珍惜每一滴水和保护小动物等,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讲述生物学发展历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探究精神;也可以讲述相关的事件,讲述我国医疗等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最后还应该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为接下来的生物教学创造便利。

参考文献:

[1]邓付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231.

[2]蒲冬霞.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142.

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于江鹏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