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布艺操作区建构策略研究
2020-09-10张文
摘要:幼儿园区域创设旨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审美情趣。而“布”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布艺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之星。为了更好的将民族文化与幼儿发展相结合,布艺区建构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载体,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为幼儿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布艺、幼儿操作
一、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布艺生活区,陶冶幼儿什么情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充分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墙面装饰、材料投放等方法为幼儿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布艺生活区。在墙面设计上,我们采用扎染的方法给布上色,通过缝制、粘贴、拼接等各种过程将扎染后的布做成一个扇子、一束花的图案对墙面进行装饰。除了这样直观的装饰,我们采用“扎染步骤图”、“编制步骤图”、“设计欣赏”等多板块对幼儿进行熏陶,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所参考,有所熏陶,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对幼儿的审美情绪进行引导。
二、提供充足材料,为操作实践提供物质支持。
布艺活动范围广阔,包括“扎染”、“编织”、“缝制”、“刺绣”等,在不同种类的操作下,我们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例如:大一班在“布艺生活区”投放各种各样的编织线、辅助木棒、雪糕棍等。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在幼儿园特色部室“布生活”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传统“扎染”技艺中所需的染料、固色剂、白布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的酒精灯、不锈钢盆等物品方便幼儿操作。
除了传统的扎染,“刺绣”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我国有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各民族人民通过绣线、绣花针、图样等简单材料发挥创造力和劳动智慧制作出不同花样的刺绣成品,运用于服饰、装饰品、枕头、被面等各种物品。我们投放适宜幼儿操作使用的绣花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刺绣品。
“手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而为了让幼儿便于操作,我们需要提供相对简单的操作流程,于是我们投放简易的织布机、木梭等传统工具,对幼儿的织布活动进行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模特造型,让幼儿可以根据模特进行衣物的裁剪,设计。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布艺活动课程,为幼儿提供经验支持。
在班级区域中,教师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对幼儿的布艺活动进行指导,例如在编织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两股辫”“三股辫”“四股辫”等不同的编织方法,让幼儿观察不同编织的成品图,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编织,最后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编织,更可以借助不同的辅助材料进行编织,例如:米字型木棍编織。
幼儿园每周开展特色部室活动,安排相关特长老师进行授课指导,让幼儿可以在“布生活”中体验“织布”“扎染”“刺绣”等各种布艺活动的乐趣。
四、家园共育,为幼儿布艺生活增添色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
能力。我们在推进幼儿园布艺区建构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好家长的作用,从家长中征集对传统布艺手工有了解、感兴趣的家长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同时借助周边环境,请家长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带幼儿参观相关的博物馆,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与魅力,为传承中华文化而铺垫。布艺文化活动引领了家长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在通过亲子互动对布艺文化的学习中,让家长们体会颇深: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悠久文化才是孩子最早感知的内容,它的绚烂瑰丽,更会让孩子在了解的同时增强做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这种亲子活动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布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参与其制作与创作中,培养了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拓展了幼儿的视野,发散了其思维创造性,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形成家园合作的共同体。我们将会将这项活动做得更加深入、更加有影响力,唤醒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参考文献】
1.杨元花.论户外环境游戏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育英幼儿园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