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之居:明代园林题材绘画中的隐逸情思
2020-09-10张一弛
【摘要】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切入,论述了先秦至六朝时期园林建筑发展的不同时期,继而集中探讨了明代江南造园之风的兴起与园林绘画的滥觞。文中通过对《止远图册》《东庄图册》等作品的阐释与分析,从而认为明代江南文人将世俗野趣与田园农乐寄情于园林之中,这也正是他们隐逸避世的一幅理想图卷。
【关键词】园林绘画;江南文人;隐逸情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73-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古代山水画‘四时’图像审美形态研究”(19YSC004);2019江苏省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1254);苏州科技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XKR2018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典园林始于先秦,当时所谓“园林”即为“园”“囿”“台”等多种形式,“园”为种植果蔬林木之地,“囿”为帝王贵族狩猎之所,而“台”是登高之处,后于台上构建房屋,转变为“榭”。“台”原多为军事、占卜所用,而“台榭”的出现则将严肃的军政功能转向娱乐赏玩的趣味。秦汉时期,“园”“囿”“台”集合为一体,即为“苑”。“苑”本义同“囿”更为相近,《说文解字》称其为“所以养禽兽囿也”。但秦汉之“苑”是早期古典园林较为完整的一种模式,其中既有宫殿屋宇,亦有木植果圃,还具备了豢养动物的功能,在功能性完善的同时,此时的园林开始对筑山理水的布局有所讲究。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赋中写尽皇家园林有“崇山矗矗”“潏潏淈淈”的山水物象,“高廊四注”“华榱璧珰”的琼楼玉宇,其中亦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皇家于此狩猎赏游,极尽奢华。可以说,汉代园林在山水景观、土木建筑、林木花草的营造和协调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至魏晋南北朝,士大夫迫于苦痛的现世,而远离政权的斗争与更迭,选择了避世隐逸的生活方式。他們或把酒抚琴呼啸于山林、或躬耕土地归隐于田园,以此来寻求真正的精神自由。其中最为世人悉知的是陶渊明,他笔下守拙于田园的生活,虽有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事艰辛,却包涵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胸襟,更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超然态度。陶渊明所营构的田园生活,正是后世文人大夫所神往的心灵的“桃花源”。后又有南朝谢灵运归于始宁,依山傍水建造庄园别墅,《宋书》记:“(谢灵运)修营别业,旁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且其《山居赋》中所言“谢平生于知游,栖清旷于山川”,从中亦可见其对田园山泽,庄园隐居之向往。
此外,随着北方士族的南徙,江南逐渐成为他们筑园造林的集中区域。《世说新语》记“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唐人陆龟蒙亦有诗曰“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此处“名园”即为顾辟疆的私家园林,从晋唐的诸多题咏可见其以“修竹奇石”而著称,宋人范成大更是称“辟疆园”为“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晋代“辟疆园”是目前文献记载中苏州私家园林中最早的一处,虽有《辟疆馆记》等史料可考其遗址,而今六朝园林之盛景却早已不复。
由此可说,魏晋南北朝士人对于“隐”的形式是多样的,从选择布衣隐于田园的陶渊明,到归于故地,享山林意趣的谢灵运,再至于江南筑园而居,观竹林赏奇石的顾辟疆,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田园农舍、山庄别业、或是私园小筑,皆是文人士夫寄情自然山水,高蹈避世的栖息之地。所谓“园林”的精神实质是通过对理想景象的营构,从中获得一种任真、超然的境界。这种对于“隐”的执著,是后代士人所共通的追求,而至明代江南造园之风的盛行,即是将这种“执著”挥洒的一个高峰,其中最具代表的则是苏州园林。何良俊《何翰林集》中有记“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可见文人士夫投资造园,已是蔚然成风。一方面,明代中期的苏州为江南富庶之地,社会清平与商业繁荣,为私家园林趋向于精致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部分久居官场的士人因疲于权力争斗与官场倾轧而辞官归乡,如文徵明、唐寅、王献臣等人都是因为政治纷争、仕途不利而回到吴地。他们由此在苏州形成一个文人团体,筑园叠石,结社雅集,逐渐形成了苏州园林的繁荣景象。苏州的文人团体,显然承袭了对于“隐”的怀想,却未选择田园或是山水的彻底归隐,而是以隐于朝市的“中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由此可以推测,他们也许还有些许对庙堂的眷恋,也愿意享受吴地的富饶,却又仰慕于自然山水,因而将自己的情思意志付诸于林立朝市的园林。
明代苏州文人在造园上颇有建树,他们多数兼具画家与造园设计师的双重身份,将绘画中的笔墨虚实、构图远近化为垒石叠山、植树理水的造园实践。因此,这一时期的苏州园林可谓是对山水画的传移模写,郭熙所说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理想于园林而言,亦可实现。可以说,园林缘于文人的参与实践,在实用功能上为文人士大夫的日常雅集提供了幽静寂然的理想场所,同时又与他们所追求的文人雅致情怀相连接,将内心追怀融入自然之景,充分传达出当时文人的精神诉求。这种意愿在文震亨《长物志》中且有阐述:“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塵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说“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①可见,在明代文人的思考中,园林的居住环境所含具的是他们心中理想的境地,既与自然相衔接,又融洽了他们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种体会又鲜明地体现在文人画家的园林之作中,由此出现了很多描绘园林的绘画作品,如沈周《魏园雅集图》《东庄图册》,文徵明《拙政园图册》《东园图》,钱毂《求志园图卷》,张宏《止园图册》等。
沈周所作《东庄图册》是明代园林题材绘画的经典作品,所绘为沈周好友吴宽之庄园景色,历来受到文人画家的推崇。此作据董其昌记载原有二十四帧,现存二十一帧,其中有麦山、耕息轩、朱樱径、竹田、果林、北港、稻畦、曲池等。图册所绘均来自自然实景,但又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在画面意境上却营造出别样的格调情思。顾鹤庆评价其为“蕴藉骀宕,全以韵胜”,阐明了沈周在此册中并不以表现东庄园林内的实景为目的,而是以绘景造境来阐发物象背后的审美意蕴。
图册中所营构的“稻畦”“曲池”“果林”“鹤洞”,以及所描绘的莲荷碧池、凭栏观鱼、亭轩读书等场景,加之蜿蜒幽曲的清溪、隐约可见的茅屋、清疏掩映的竹林,构成了代表文人情思的园林情境。在表现园林景色的同时,也传达出幽深静谧的山水意境。而沈周《东庄诗》亦有句云“东庄水木有清辉,地静人闲与世违”,可以想见此园所处之地为僻静幽远,所居之人则悠然在野,呈现出明显的闲居野逸之趣。故而,从《东庄图》的所绘内容上看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显然是诸如陶渊明式的田园情怀,又能映衬出远离朝政的隐逸情思。
在表现士人归隐情怀的园林绘画中,张宏《止园图册》亦可当为代表。此图册绘于明代天启七年,全二十幅。止园的主人是吴亮,他在《止园集》中有诗云:“大道无停辙,宣泥岂不是。当其适去时,可以止则止。陶公澹荡人,亦觉止为美。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里。定省愿无违,逍遥情未已。更有会心处,翳然契林水但得止中趣,荣名如敝履。” ②可见,其造园名“止”,当是彰显园林主人退隐朝市的园居思想。张宏此作描绘了止园中飞云峰假山、水周堂、梨云楼等。值得注意的是,飞云峰假山是画家的描绘重点,假山繁复堆叠,石峰高耸,似有直入云霄之概,又有突临仙境之感。画家在描绘假山时还特意增加了松树以显示园主之品格,这也恰暗合了辞官归隐的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之意。
同样怀有“隐逸”理想的王献臣留下了苏州园林的典范——拙政园。在文徵明所做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窥探当时园主人建构的隐逸之所。王献臣言“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政之为政也’”。由此可见,园名“拙政”就是退隐宦海,规避纷扰的涵义。在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描绘曲廊、亭榭、假山、流水、嘉木皆可见园主人精心布置的痕迹,王宠曾作《拙政园赋》写尽园内胜景与自适生活:“朱果在摘,赪鳞遥网,醽醁载浮,图书宏敞,信巧拙之何居,淡玄心于天壤,眄鸿飞冥冥,知下上之决漭,彼爰居之逍遥,奚钟鼓之为响,吸元化以潜神,漱瑶津而独往。” ③赋中所写渔樵耕读,把酒临风的闲适生活,即将“拙政”之意所表露。在文徵明描绘的拙政园图景中,同样可以见到类似《东庄图》中的农园果圃的田园景致,也能见到如“小飞虹”“梦隐楼”般的精巧设计,亦能感受到江南四季更迭中流动的时间。王献臣建构的园林空间,不仅满足了田园农耕的生活需求,而且将这种世俗野趣融于精致化的景观中。在这个封闭空间中,兼具了农隐的怀想与文士的雅趣。
综上,与魏晋时期隐居山林的隐士不同,明代文人画家们所寄身的是幽深曲延的园林世界,这与寄托山林水涧有着同样情思的栖身场所。正如明代莫是龙在《笔麈》中说“人居城市,无论贵贱贫富,未免尘俗嚣喧。我愿去郭数里,则山溪清嘉,林木從秀处,结庐三亩……良友相寻,款留住宿,不见县官面目,躬亲农圃之役……以送余年,其亦可乎?” ④这种思想也许能够代表明代文人画家们对园林生活以及园林绘画的独特观照。文人画家们将自然之山水、四季风物浓缩于尺寸卷幅之中,不仅注重表现园林山色的自然特征,亦专情抒发藏于绘本的山水之趣、概绘内心隐逸情怀。这种寄托在园林之中的山水理想,或许更能直指人心。
注释:
①周道振辑注:《文徵明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6页。
②吴亮:《止园集·卷五》,明天启元年自刻本。
③郑晓霞、张智主编:《园林名胜志》,广陵书社2006年版,第30页。
④王春瑜:《明清史事沉思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参考文献:
[1](美)高居翰,黄晓,刘珊珊.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韦秀玉.古雅空间——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衣学领,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4](英)柯律格.蕴秀之域:中国明代园林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
[5]许浩.中华图像文化史(园林图像卷)[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张一弛,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博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书画美学,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