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事件”引发德育教育“尊重”浅谈
2020-09-10杨征兵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三观养成与道德选择的形成阶段,正遇青春期过渡期,加之学业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与师长心理沟通逐渐变少,极易导致心理问题。作为高中教师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字:德育 智育 家庭教育
某次月考结束,学生在校园内骑自行车,遭到门卫制止。该生不听劝阻,甚至与门卫发生了肢体冲突,还扭打到一起。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调解纠纷时,学生骂骂咧咧,无收敛之意。我想与之好好交谈一下,将其带至办公室,其大摇大摆的跟进来。在办公室,我们足足交谈了两个多小时,其对于自己的言行并不知错,一直是一副無所谓的态度。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跟他们的年龄、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
高中生处在成人边缘的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都趋向成熟,他们试图从思想上脱离父母,一些行为和动作就会出格,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会故意做小坏事。高中生这一学业压力撞上青春的特殊群体,对于高中德育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对待和慎重开展德育教育分析和引导工作。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在思想上正处于有感性和理性的转变期,也就是说对与社会上的各种想象有着感性和理性夹杂的模糊分析和理解,还不能较为理性的分析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想、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去向也在多元化,处于成长期的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在思想上受到各种文化的冲撞,因此难以避免负面文化对当代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但从社会反馈的数据来看,德育教育效应还需进一步加强。
2.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高考阶段学生最大和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就是高考,一切为这一目标服务。这就造成学生和家长包括教师都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排座位看成绩,安排班干部看成绩,三好学生看成绩,只注重成绩,轻视了学生为人处世教育,轻视了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学校就不会处理我”的优越感,使学生处于一种骄傲的状态。
3.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风在高中生素养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其一,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在努力工作和打拼,疏于管理。其二,高中生可以住校,家长则选择到其他城市打拼不在孩子的身边,不能言传身教的引导孩子尊重别人。其三,有些家长太过溺爱孩子,没有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导致学生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懂得尊重别人。
4.青春期的误导。学生认为自己年轻,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从而无所顾忌。青春期,正是孩子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暴风骤雨期”。这时的孩子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渴望独立,希望摆脱成人束缚。可现实又无法如期所愿,依赖与独立、成人感和幼稚感等等矛盾时常交织一起。于是冒险心理油然而生,常常用天不怕地不怕的行为模式表达内心的压力。做事情往往不记后果,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等等。所以表现比较明显就是,不懂得尊重别人。青春期的过激行为也是学生想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渴望关注与关心。对于老师和家长要给予青春期孩子足够的关爱。经常可以聊聊天,谈谈人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应对措施:
1.教会学生使用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人。在学校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的起码礼貌。路上或不同场合见到老师要点头示意问好,或微笑行注目礼。进老师办公室要轻轻扣门或喊报告。在课堂上要注重礼仪,回答问题要自然大方,声音要清晰,做好上下课与课中的礼仪。
2.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明白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谦虚的人。谦虚的是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谦虚是一种美德,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要让学生知道想做一个谦虚的人,就必须做到凡事看得透,不烦不燥;凡事想得远,不狂妄不自大;凡事站得高,不自满不骄傲;凡事行得正,无所畏惧。只有这样,我们才具备了谦虚的资格。才能努力去做一个名副其实谦虚的人,才能不断进取并获得成功。
3.重视人文精神培养,让学生心中洒满自信的阳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赏识教育、鼓励教育,无疑是教导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知、认识世界,以愉快的心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信地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处理矛盾冲突或与学生谈心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以包容的心态给学生辩解的机会。用包容、信任的情怀使孩子重拾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乐观自信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首先是道德素质,其次是能力和智力。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学生才会对自己有更高追求和价值,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在当今万变的时代,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更应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应使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来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古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思虑再三,我举了举拳头,德育教育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砥砺前行。
咸阳育才中学 杨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