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思考
2020-09-10戴春亮
一:课程思政的界定及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国会议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要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德育和价值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实现新疆工程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控制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对“课程思政”进行了一些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探索。
“课程思政”的解析
广泛意义的“课程思政”不是特指一门课程,而是指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基本涵义有:大学的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传递,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多重功能,担负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又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的引入意义重大
从国家要求来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在2016年11月19日召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会议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在会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设计。专家认为,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建设,局限于狭义思政课,没有从育人的本质出发,应该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这样一个广义的、内涵更加丰富的领域延伸。在学校教育育人上认为有几点要重视,学校教育应该是360度的,区别是教育的方式、内容、途径有所差别;教书育人要落到实处,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从“思政课程”转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了。
当前,“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经常遭遇一些人质疑和否定,认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否会将专业课变成思政课;一些理工科专业老师“谈政色变”,认为“课程思政”背后是“政治泛化”,从而对“课程思政”保持警惕和排斥。這些质疑往往是由于对“课程思政”的产生原因、本事特性、实践方向的理解偏差与操作不当造成的,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定位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面对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现实与理论双层面对其作出回应与澄清。
二:课程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思考
一、课程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品格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其主要工作在于加强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塑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解决“品德正”的问题;课程思政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思维方法,解决“方法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和真理,其中哲学是时代精神最宝贵的精华,是关乎人与自然、社会、思维的正确认识,对于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科学方法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作用在于解答人类的终极问题,主要是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就在于明确人生方向。
二、课程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既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锻炼,也要注重创新才能的培养。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独立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创新素质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科学体系,对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的创新素质,独立人格塑造作用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研究证明:独立的人格是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因为具备独立人格的大学生不仅对事务有独特的看法和评价,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可以确认的是,人格独立的人具有持久的创新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高校学生独立人格塑造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三、课程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作用
高校人才的培育不仅要注重创新精神的锻炼,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因在于,科学真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挑战,高校青年实践能力的锻炼,重点在于锻炼联合国提出的大学生要学会共存的能力和学会做事的能力,并认为这两种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两大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实践性,它强调不仅要如何解释世界,更要在实践中如何改变世界,这对于培养青年学生情商和智商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实践性是个体得以生存发展、社会得以存在永续的基础和保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任务之一
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德才兼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双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基本使命,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又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对文化多元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中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人员应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创新作用和实践作用。
项目名称:构建新疆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为例
项目编号: 2020gcxyjg19
新疆工程学院 戴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