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创新策略探索
2020-09-10刘建
刘建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教学不是一味的传承、更不是学生对老师的模仿,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验教学的创新应该是实验教学通过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去设猜想、设计,然后以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操作完成,最终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因此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已迫在眉睫。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验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延伸为主
传统的实验过程就是教师把实验方案给出来、所需的材料准备好,设计好实验步骤,老师把操作流程都走一遍、学生仔细看,老师认真的做,做完之后,学生来模仿,学生边做老师边提示可能出现的问题,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教师完完全全的充当了一个“保姆”的角色。要想学生有新的思想,创新、教师就要学会放手。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已经了解知道了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结论推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如果还是生搬硬套的使用课本上的实验,娓娓道来,那么可能学生就会有所懈怠,已经知道谜底的谜语还是谜语吗?实验效果可能就会打折扣。
教师应该充当一个配角,一个引导者,调动情绪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观察思考,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可能性。引导学生去质疑!
比如,在做初二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测量排开液体的体积时,提前将溢水杯内的水擦的干干净净,究竟需不需要在搜集排水前將杯子擦干?如果实验中出现手抖又会怎么样?溢水杯要是容量小于排水体积误差怎么算?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原因,再由学生思考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出最佳的方案。
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育者要敢于质疑、鼓励质疑、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渴求解决质疑,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把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者
一个好的实验需要有一个好的设计,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一样,有时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需要灵感、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去创新去发掘。作为中学生要真正做到完全的创新,这一点真的很难。但是只有自己真正的去思考,才有可能实现创新。
设计实验的前提是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设计实验始终要围绕着该实验的目的,以什么实验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是用叠加法、转化法还是用控制变量法?要测量哪些数据,怎么测?能否直接测量?需要什么器材,该怎么去操作,怎样设计步骤流程。
可能同样的实验,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会出现多个方案,把他们都分享出来,学生会获得设计实验的成就感。
三、教师要通过分组操作,完成多种可行性方案的实验
有的同学方案设计出来了,而有的同学却绞尽脑汁也设计不出来,学生主动性不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分组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分组之后,设计者把自己的想法讲解给组员。然后给他们明确分工(器材准备、操作、数据记录可多名、误差分析),这样一来没计出实验方案的同学也参与进来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又体现了团队精神。设计方案的同学有自豪感,其他同学有荣誉感。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还使实验更具有多样性。这就体现出小组实验的优势了。
四、教师要多渠道创新学生参与实验方式
第一、打破人员的“特有”限制
传统的学生小组实验中,人员配置都是由老师包办、合理搭配,每个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每个组的人数都基本一样多,甚至还有男生只和男生一组,女生只跟女生实验的情况。
试想如果一个小组中要是对于一个实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两种或者多种设计方案时,选择哪一个方案来完成实验呢?
男生有生的特点,女生也有女生的潜质,首先就要突破性别的束缚。
不一定优等生的动手能力就强,不一定只有女生才够就足够细心,一个好的、成功的实验除了设计之外,还需要动手能力,细心的观察能力,多角度分析能力!所以打破人员的束缚,分组实验可一人、可两人、可多人,性别随机!
第二、小组的临时组合
A和B以前经常在一起做实验,这次A觉得B的设计有问题,而C的方案更合理。传统分组实验下的A就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了,那样科学吗?合理吗?所以,临时的组合小组,只要感兴趣,不论人多人少,都可以参与,做自己喜欢实验。
五、及时评价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
只要是学生做的,就要拿来展示,大家探讨评价,提出意见建议。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只有有感有想,学生才会花精力有所制作。不管学生做的怎么样,都要及时认真对待,给予学生应有的肯定和相应的点评、指导。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一股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潮,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展示抽象的实验
物理来源于生活,但并不一定都是直观的,有时对于微观的世界并不容易观察到,所以借助网络资源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比如物理把电流比喻成水流,拔电源比喻成水泵,如果通过网络资源展示给学生,往往会更生动,更形象。
四川省威远县东联镇中心学校 刘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