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感
2020-09-10韩灵军
【摘要】教学应该为社会服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是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 科学 教学理念
我国的教育历来主张“学以致用”,要求学习应该为生活、为社会所用。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也应该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并落实生活化教学,有助于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目的,真正地将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
一、生活化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初中《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懂得学习《科学》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在教育领域就体现在“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2.落实“知行合一”的好方式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他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作为课改中的一门新课程,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特点出发,选择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来研究,在内容设置上显得更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如《科学》八上册的研究性课题《测定本地区的水质污染情况及分析原因》就需要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样品、进行分析、撰写论文。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将课本的知识同具体的生活相结合,真正地做到在“知行合一”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二、生活化教学要尋求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也需要我们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自身的优势,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1.用生活化素材,引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科学》的许多知识其实就是实际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的说明。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寒潮、台风和洪水”一课时,考虑到浙江地处南方,夏季台风、洪水本就比较频繁。老师可以通过微信等网络途径寻找在暑假期间本地发生的有关台风和洪水的资料和图片,以此呈现给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台风、洪水形成的原因、危害,探讨如何减少台风、洪水所带来的危害。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化的素材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创生活化情境,激学生探究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们自己经历过的要远比听别人讲的印象来得深刻。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水的循环”一课时,我就事先寻找一段模拟地球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对水循环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我们临海地处沿海的有利因素,设计了一个由海洋到括苍山的一个小型的水循环情境,并精心设置了几个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并能够热情、自觉地去探究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一自然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布生活化作业,提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神经调节”这一课时,我就根据课程的安排给学生布置“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家养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鱼、龟等,通过观察它们定点排便的习惯、定时饮食的习惯等内容,来研究这些动物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形成办法。学生对这样的作业积极性和参与度往往非常高。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既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落实初中《科学》教学目的的要求;既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又是“知行合一”教学方式的实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不断的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中学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探讨》崔淑侠《 教育艺术》 2009
[3]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明君《新课程研究》2008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韩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