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工具在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实践
2020-09-10周燕
周燕
摘要:教育理念的引进给国内课堂带来新的可能。东西方教育的互通有无,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驾齐驱才是最理想的社会教育,究其本质,这样的理想化教育跟陶行知先生的行知教育又是不谋而合。本研究旨在展示英语教学课堂中文本可视化教学的实践,在数字化驱动的当代教育背景下,采取图像表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实现有意义教学、有效教学、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英语阅读 可视化 Wordle 图示图像
一、 学情概览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国际交流,赴海外学习的机会剧增,国际化测试和竞赛的参与度也日渐提升,PISA考试就是新世纪学生参与的一种测试。2009年首次参加这项测试的上海学生取得全球第一的优异成绩,但仔细分析PISA考试报告发现,虽然我国学生总成绩位列全球第一,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相关板块的成绩却较低。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重视。PISA中国上海项目组组长就曾表示,PISA测试评估的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前瞻性的评价。东方国家注重知识的学习,而西方国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东西方教育的互通有无,实现知识和能力并驾齐驱才是最理想的社会教育,也就是行和知的教育。行知教育最初便是这样来的。谢育华先生看了陶行知先生的《古庙敲钟》之后总结陶先生的理论是“知行知”。陶行知先生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谢先生辩说:“有了电的知识,才去开电厂;开了电灯厂,电的知识更能进步。这不是知行知吗?”行知先生答:“那最初的电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是像雨一样从天上落下来吗?不是。是法拉第、爱迪生几个人从把戏中玩出来的。说得庄重些,电的知识是从实验中找出来的。其实,实验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创意的把戏。把戏或实验都是一种行动。故最初的电的知识是由行动中得来。那么,它的进程是‘行知行’,而不是‘知行知’。”
本文的案例研究便是引导学生跨越传统的知识输送型英语阅读课堂,主动阅读;将抽象阅读模式可视化,倡导有形阅读,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整合,积极提升学习者的批判阅读能力和创造力,在英语课堂中实现教学做合一。
二、 可视化教学
可视化(Visualization)作为专业术语是在1987年2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一个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早期多在计算机领域得到运用,随后拓展到教育领域;但是霍尔蒂1983年在自己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与图示化》里就提倡教学设计者要将内部知识进行外部表征。换言之,教育领域实际是可视化研究的先锋阵地。顾名思义,可视化是指一种通过可以觉察的视觉方式将思维进行外化的过程。
可视化教学(Visual Instruction)研究如何利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表征手段以及思维导图、知识地图等视觉认知辅助工具,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并经由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习者认知结构。认知科学领域的“认知残留”概念很好地解释了图像符号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给予学习者积极的影响。图像符号为学习者带来的认知残留,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可视化教学已成为同步促进视觉思维和认知过程形成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英语教学领域,传统的课堂会关注从字词到句段的剖析,大多会将语法功能的解析和使用正误作为标准来对英语学习者是否完成课堂目标进行评价。而在可视化课堂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于文章整体布控把握和重要细节知识的提取,其评价的标准更多聚焦在语义理解方面,而不在词汇和句法层面。
本文探索的英语阅读的可视化策略主要分为可视化泛读策略和可视化精读策略。
1. Wordle
Wordle是一种对用户所输入文本进行处理,从而生成文字云图的工具。云图中出现的词汇大小直接由该词汇在源文本中出现的频次决定。云图中的字体、布局、配色方案都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
Wordle更加适合为把握文章整体脉络而进行的文本泛读,雅思和托福的文章体裁、篇幅不同于普通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这两项测试中阅读文本的共性是科学性强、语言客观、具有辩证批判性,它们不同于描写性文章或记叙类的小说故事或其他体裁的文本,这样的文本更适合用Wordle进行泛读(信息提取),文章内出现的词汇频次高低会比较直观地体现出文章内容的重心,这样的文体风格和Wordle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所以Wordle恰如其分地为英语泛读提供了一种技术可能。所以Wordle辅助的可视化阅读材料是需要教师对其体裁进行特定甄选的。
2.图示图像表征法
图示图像表征法便是从语义角度对信息进行处理,把文章中一部分或全部文本化的材料转化成视觉材料,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同时接触到图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把眼和脑两个维度有机结合,实现1+1>2的阅读效果。
鉴于图示图像表征法本身的特点,其关注点在文本的语义而不是在用詞层面。因此,这一策略更适用于需要对于文章的篇章、段落、字句进行深入、精准、客观理解的精读。
三、 可视化教学的适切性
1.意义学习和有效教学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学提倡将学生的意义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课堂。而究其本质,有效教学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休戚相关。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设计课堂时就应该着重关注如何把学习原理和教学原理转化为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合理规划,最终创造出一个经过验证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教学系统。
目前,在教育科研领域,科研者们的目光和精力主要聚焦于教学过程,对教学设计本身关注较少。因此,从教学设计层面来看,英语阅读的可视化教学不失为一个对实现有效教学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2.双重编码理论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对于认知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佩维奥在研究人类认知时提出,人的认知行为过程是由两个相互独立但又密切联系的符号系统协调完成的,两者专门负责信息的编码、组织、转换、存储和提取。这两个系统分别是语义系统和表征系统,前者也被称为言语编码系统,专门处理输入的语言信息,后者也被称为非言语编码系统,专门处理非言语的客体和事件等信息。
英语阅读文本的组织通常是以某种线性的序列将字母串联成词、词组、句子、篇章来传递语义的。日常书面文本的理解是建构在遵循这一线性序列的规则之上的。而不同于语言文本的组织,学习者对于图示、图像、符号等的加工却不受某种序列的制约。图像的加工不同于文本加工,它不是线性、历时的,而是整体、共时的。所谓共时就是,学习者在处理图像时可以一次性获得全局的、统筹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佩维奥通过实验发现,当被试同时呈现一系列的文字和图像后,被试能够回忆出来的图像要比文字数量多得多。这个实验是用来说明人类大脑记忆形象符号的能力是大于记忆语义符号的,并且前者的记忆速度和效果都更优。
3.数字时代的驱动
数字技术帮助实现1+1>2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它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学生知识获得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考查方式多样化和评价途径多样化;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若教师能够熟练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将教学知识与可视化途径融会贯通,满足学生的眼与脑二维结合的学习需求,那么一节课堂将会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好效果的教与学。
四、可视化阅读的有效性
案例实施班级学生悉数完成当节阅读课设计的相关任务,通过课后习题和提问检测,结果优良。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种上课形式的态度,本研究可视化阅读有效性部分设计了里克特四点量表(1=完全同意;2=同意;3=不同意;4=完全不同意)。分值越高,表明对此方式的认可度越高。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了信度測试和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各维度项目信度较高(α>70)。被测覆盖4个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习项目,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班级。量表发出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见表格)表明,98.59%的学生认为文本可视化的过程很新颖、有趣,92.95%的学生认为文本可视化的过程提高了其创造力,95.77%的学生很享受可视化教学的课堂,94.36%的学生希望阅读课上有更多的可视化任务和环节,87.33%的学生觉得可视化阅读比文字阅读更高效,98.59%的学生觉得可视化阅读教学让文本更容易理解,92.96%的学生觉得可视化教学提高了其对阅读课的兴趣,95.77%的学生认为可视化教学的阅读任务比文字任务更有趣。总体说明,被测对于英语阅读可视化的教学设计是认可、接纳、喜爱的。
阅读文本的可视化让抽象的文本具体化,使说明类、报刊类文本阅读中枯燥的文字形式有了多样化的外延展示,使课堂检测和考核方式多样化、趣味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实现阅读精准理解提供一条更加简便的道路,使一些技术类、专业化的术语和概念浅显易懂。
当然,英语阅读可视化也有不可规避的问题。如Wordle的开发者本人所说,Wordle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词汇的长短对读者产生的视觉影响;Wordle的语言库有限。同时,可视化设计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数字多媒体操作技能、信息检索整合和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新世纪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叶新东.未来课堂环境下的可视化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