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路径相结合的研究

2020-09-10肖红青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肖红青

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气候、环境、生态等一系列自然环境却随之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建设一条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武陵山片区处于湖南省中西部偏远地区,当地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文化的潜力巨大。伴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投入的不断增加,武林山片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武陵山片区的贫困问题受空间、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因此,目前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成为了阻碍我国扶贫攻坚建设前进路上的拦路虎。本文将武陵山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就如何使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路径相结合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扶贫路径

国家对扶贫战略的工作重点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进行了调整,将现阶段的扶贫攻坚主战场转移到了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详细部署了包括武陵山片区在内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存在着多种工作模式,以旅游促进扶贫攻坚工作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扶贫是指充分利用被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创建旅游经济实体,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达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的目的。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开发工作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使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武陵山片区主要涉及三省一市(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11个地、71个县,具有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众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特点,受地理因素的影响,该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为了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和方法,于2011年正式批准并下发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将武陵山片区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试点区。武陵山片区是第一个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务院批复规划的片区,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促进了该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

一、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一)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众多,如土家族、瑶族等。相关数据显示,武陵山片区的体育项目近百余种,其中许多都源于自由和独立;也有来源于反抗外来侵略、缅怀民族英雄的,比如:苗族的打泥脚;还有源于传统习俗与婚恋的,比如侗族的草球和土家族的抢贡鸡等等,这些都是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喜欢的娱乐方式,其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同时也使得武陵山片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贴近人们的生活[2]。受到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武陵山片区的许多地区都远离城市,这些地区处于深山之中,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较低。

通过对武陵山片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能够大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市人群大多朝九晚五,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将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能够活跃气氛,为外来游客创造良好、舒适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兴趣,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国家制定的关于武陵山片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丰富了该片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样式。随着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的传统体育也在当代旅游文化生态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传承[3]。

一方面,当地居民可以通过表演传统体育项目增加日常收入,从而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这项工作与传统的农耕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轻松且利润也会比之前要高许多;另一方面,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作为一项特殊的经济效益产品,发展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带动相应的交通建设、餐饮建设、景观建设、环境建设等等。由此可见,发展提议旅游文化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山区剩余劳动人口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发展这种旅游资源就可以引导剩余劳动人口加入到服务和旅游产业中来,这部分人群可以通过外来游客给该地区带来的稳定财富而获得稳定的收入[4]。

二、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武陵山片区各类文化遗产都为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开发带来了明显的资源优势。武陵山片区拥有的A(1A-5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称号诸多,但是却没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5]。

(一)A(1A-5A)级景区

旅游景区属于独立管理区,集合众多功能于一体,如:旅游参观、度假健身等,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相对全面的旅游服务。一个成熟健全的旅游景区,不仅应当具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而且还应当拥有明确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院、寺庙、观堂、自然保护区、各类主题公园、游乐园、动植物公园、民俗文化管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涉及农业、科教、体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旅游景区的级别主要是依据旅游交通、卫生、旅游安全、市场吸引力年接待游客量(海内外游客)等十二个方面来区分的,从低到高依次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级别。

目前,我国已有2600余处A(1A-5A)级旅游景区,其中武陵山片区就有47处;全国5A级旅游景区130余处,其中武陵山片区占有3处;全国4A级旅游景区880余处,武陵山片区占有16处;全国3A级旅游景区520余处,武陵山片区占有13处;全国2A级旅游景区920余处,武陵山片区占有13处;全国1A级旅游景区130余处,武陵山片区占有2处。虽然武陵山片区的A级(1A-5A)景区有47处,但是该片区有71个县,拥有A级旅游景区的只有24个县,其他县均没有A级景区。

(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目前,经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个部门共同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123个,其中武陵山片区有2个(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除此之外还拥有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景点、重庆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两处长征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国家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保护村镇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等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人均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分两个批次公布了2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其中武陵山片区仅有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分别是:余庆县大乌江镇、宋涛县寨英古镇和龙山县里耶镇,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未见该片区涉及的村庄。

(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目前,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了五批中国文化历史名镇名村共计350个。在18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武陵山片区占6个,分别是: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王村镇、泸溪县浦市镇、绥宁县寨市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在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区灵山片区占7个,分别是: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和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6]。

三、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重复开发区域旅游项目

目前,不同区域大量低水平、重复设计开发区域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丞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开发者在制定当地的旅游规划时,未对周边地区的旅游项目进行全面考察,忽略了周边地区拥有相似资源的可能性,只主观认为本地区适合就对其进行了开发,直接导致重复开发旅游资源项目的情况[7]。

(二)未充分利用民间资源

“擺手节”等重大民族传统节日在“加速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被重新定位与开发,也有许多民族传统项目被纳入到促进该区域旅游事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列中,其中就包括凤凰古城等旅游景点,旅游景点会在特定时间段进行民族文化推广并进行一些民俗表演。从整体来看,目前已经被开发推广的都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民俗表演,比如:苗族鼓舞、铜铃舞和土家族毛古斯舞等,该地区没有被开发推广出来的传统体育资源则被时间遗落。来往游客逐渐被重复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产生了审美疲劳,开发者又没有充分利用未被开发的体育项目,就出现了产品开发滞后的现象。

(三)严重商业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现阶段,阻碍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严重商业化、庸俗化、伪民俗化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比如:不顾游客反对,拉扯游客参加民俗活动表演,对区域内的体育项目的参与价格未明码标价,随意“宰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区域内商业化的旅游项目策划,过分追求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提高,也会成为降低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四、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路径相结合的策略

(一)加强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和整理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任务,体育旅游产业成为了国家体育产业的新型业态,对体育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文化效益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不仅指明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机遇。武陵山片区应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指引之下,对区域内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发掘和整理,俗话说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政策的引导、旅游产业的开发、社会的支持一定会将武陵山片区的民族体育文化带出国门,推向全世界。

(二)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分类帮扶政

对武陵山片区的现有困难人口、新增困难人口和隐形困难人口通过建立档案的形式进行逐一登记,并定期进行查缺补漏。详细调查贫困原因后,再将贫困人口集中起来对国家现阶段政策方针和精准扶贫文件精神进行学习,采取积极引导和自愿报名等方式,组织贫困人口集中进行“关于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还可以根据培训人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性质进行培训。比如:针对身体素质过硬的困难人口可以选其为体育安全管理员,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便于在游客遇到危险时进行相应救援工作;针对有文化功底的困难人口可以派遣到发掘和整理民族体育项目的工作中等等[8]。

总而言之,只有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路径相结合,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坚持因人因贫施策的原则,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就业,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解决生活问题,并通过不断深入的扶贫探索,开辟出脱贫新路径。

(三)发展以体育旅游文化为基础的产业链

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政策等等,武陵山片区的精准扶贫策略就是将体育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扶持的人力、财力支持,促进体育文化与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比如:充分利用体育休闲旅游风尚,通过组织一些具有当地民俗特点的体育活动来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可以对一些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建立集旅游、餐饮、住宿、民族运动体验等于一体的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产业链;另一方面,做好片区旅游服务工作,在服务中积累经验,尽可能的满足游客提出的合理要求,正确引导游客消费。通过发展以体育旅游文化为基础的产业链,打造武陵山片区独特的旅游名片——体育旅游。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体育旅游资源与扶贫路径相结合的价值、意义,以及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该地区发展旅游扶贫这一新型扶贫模式提出了具体的策略。通过加强武陵山片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和整理、针对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坚持因人因贫施策的原则以及发展以体育旅游文化为基础的产业链等方式,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对我国其他连片困难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磊,彭耿,刘芳等.人口-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对贫困的影响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 (2):218-224.

[2]毛婧瑶,葛咏,赵中秋等.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 (3):334-342.

[3]冯伟林,陶聪冲.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 (6):157-163.

[4]迟瑶,王艳慧.武陵山片区扶贫重点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差异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 (3):298-306.

[5]黄渊基,匡立波,贺正楚等.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扶贫路径探索——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 (3):218-224.

[6]黄炜,孟霏,白雪琴等.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满意度影响机制实证研究——以武陵山片区张家界、凤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 (1):110-115.

[7]黄渊基,徐美,郑毅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估与分析——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 (1):52-60.

[8]杨频.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9 (2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