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行知思想,落实语文要素
2020-09-10金仲燕
金仲燕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一生创立的众多教育理论对于当下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性价值。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其中“语文要素”不仅明确了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语文训练的重点方向,同时每个元素之间自成体系。语文要素的落实可以紧扣陶行知先生的众多教育理论,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生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链接生活 广收资源 多维推进 实践转化
一、生活语文:落实语文要素要链接生活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没有生活的浸润与支撑,语文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将生活的资源引入课堂,将学生身心引向生活,语文要素的落实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比如,统编版教材六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本单元选入的老舍先生的《草原》可谓典型的范例之作。无论是草原风景的描绘,还是客人相迎、包前寒暄,抑或是盛情款待,直至最后的夕阳送别,老舍不仅描写了自己观察和经历的实景,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体验。这篇课文所描写的蒙古族的风景之美和人情之美,就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但这就够了吗?显然不是,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是要让学生能够从阅读的内容“想象开去”,这就意味着不能停留在作者所描绘的内容上,而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和想象。比如,“夕阳送别”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除了作者所描写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回忆,搜索自己所经历的场景,并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课文内容中来,帮助学生构建鲜明的认知体验,与文本内容进行融通。这样不仅丰富了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同时学生也形成了情感认知上的共鸣,将自己的想象与阅读的内容进行链接,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形成了情感的深刻体悟。语文要素悄然落实,语文能力自然生长。
学生如何从阅读的内容中想开去?教师秉承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将阅读与生活链接,运用生活中的感知与体验,与文本内容形成一脉相承的体系,推动了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生长。
二、社会学校:落实语文要素要广收资源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鼓励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生活、推向社会、推向自然,其本质就在于要教“活”的书,将学生从逼仄的教材和教室中帶出来,以更鲜活、更广阔的资源来支撑学生的深度学习,将自然、社会和生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台。
比如,统编版六上第八单元是一个典型的鲁迅专题单元,文章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离,因此,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收集材料,理解内容”。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笑谈碰壁”这个事例时,很多学生将鲁迅先生仅看成是一个幽默的人,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和作者开玩笑。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在当时白色恐怖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政府一直迫害鲁迅先生,禁止其书籍出版,禁止其文章发表,甚至对他进行人身迫害。所以,课文中鲁迅先生所说的“四周黑洞洞”就是指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碰壁”就是指自己所受到的迫害。只是因为当时环境的可怖,鲁迅先生才以开玩笑的方式与作者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是一种智慧和乐观。
试想,如果学生仅是在教材中阅读,仅凭借教室逼仄的空间以及现有的认知阅读,对于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真实价值和丰富内涵,他们是无法真正了解的。只有秉承陶行知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和意识推向更广阔的空间,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解读文本的视角才能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六大解放:落实语文要素要多维推进
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核心就在于对儿童的认知,就在于对儿童内在认知意识的培养。在陶行知先生心目中,儿童绝不是简单的存在,他提倡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一理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推动语文要素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统编版教材六上第五单元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来圈画教材,更好地落实文本的内容,为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奠基。《盼》这篇课文为了表现作者内心的期盼,不仅描写了三个相关的事例,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心理、动作和思维维度来进行立体化、多层次的展现。对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更好地融入文本的感知过程中。要想写清楚自己想要确立的中心,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彻底解放学生的思维。比如,怎样才能写出一道酸菜鱼的美味呢?这个中心一旦确定,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对色、形两个方面进行关注;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鼻子去闻一闻,用嘴巴去尝尝,甚至可以参与到酸菜鱼的制作过程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身心就已经浸润在鲜活的认知体验下了,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文中进行体悟与思考,对酸菜鱼有了更加鲜明的体验,教学真正为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而服务。
四、知行合一:落实语文要素要实践转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能力的生长不能仅依托纯粹知识的习得,而要在习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陶行知先生著名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就是要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搭建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比如,统编版教材五上第二单元是一个典型的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决定了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教材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明确了不同的阅读提速方法,那我们还需要教师的教学吗?直接了解这些提速方法不就行了吗?显然,仅有这些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了解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发展能力。比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提出要紧扣关键词句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入手,以课文中对比猎豹速度快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具体速度的描写作为关键句,让学生在提炼信息的过程中提升阅读速度;同时,紧扣这篇课文独特的结构,抓住课文每一段中“什么比什么速度快”的语句进行感知,提升语文表达的速度。然后再拓展《什么比象龟更老》,让学生在习得方法之后进行训练巩固,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将教学停留在信息的获取层面,而是在学生获得方法的基础上,紧扣教材课文,拓展文本,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和实践,让学生在运用方法中形成能力,利用陶行知的理念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落实语文要素是使用统编版教材无论如何都逃不开的话题,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悟,将要素内容与陶行知思想进行融通,为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小琴.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学习方式 提升教学效率——浅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
[2]陆思佳. 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Z1).
[3]温晖.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