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消除学生与文本情感隔阂的策略

2020-09-10李作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李作华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改革浪潮袭来,初中语文阅读的主体地位与实用价值也日渐突显,如何让阅读文本中的文字熠熠生辉,与中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交融在一起,成为当下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文章着重从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情感碰撞、如何体验文本作者的真实情感、领会和感悟文本中诠释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启迪等方面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初中 阅读教学 文本情感 策略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固化在某一个情感点,而无法转化成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视角,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式完成阅读任务,无形当中,导致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产生情感隔阂,对文本展现的微观情感世界、作者生活体验、文本间隐含的高尚情怀不甚了解。久而久之,阅读过程变成走马观花,阅读水平止步不前。

一、真实情感代入,消除隔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初中生个人情感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采取真实情感代入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形成默契交汇点,将对学生快速掌握文本内容与作者写作心境大有裨益。

1.音乐代入,情感启迪

初中语文阅读文本蕴含的作者情感较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引入与文本关联度较高的背景音乐或者歌曲,使学生在阅读时与文本表现的真实情感交融在一起,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本中表露出来的一种情怀或一种情趣。

如在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鸟啼虫鸣、天高云淡的意境当中,感受作者竺可桢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种音乐代入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以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完成整个阅读过程,语文阅读能力也在悄然之间得到提升。

2.角色转换,感同身受

阅读实际上也是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阅读不同的文本或者作品,学生产生的生活感悟也不尽相同。因此,语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阅读要素,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将文本中的角色替换成自己,走进文本的真实情境当中。同时,在教学课堂上通过演绎情景剧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文本表达的思想、阐述的道理的正确理解,以消除与文本之间的情感隔阂。

如在阅读《孔乙己》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转换为孔乙己,然后在通读文本内容后,根据个人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理解和性格的把握,利用生动的表演,将孔乙己的迂腐、可有可无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语文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以及表演的完整性做出点评,找出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当学生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能够准确把握人物个性,通过阅读能够将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尤其是文本中的语言描写,学生必须格外予以关注。像“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孔乙己说话时的表情。阅读时,尽量将人物眼神、脸上的纹路以及孔乙己说话时心虚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升华阅读体验。

二、联系现实生活,积累阅读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当中,应将学生的文本阅读过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领会文本中心思想的同时,能够对生活有所感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1.激发情感,文本代入

消除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情感隔阂的关键点是将学生代入文本情感当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阅读文本当中诠释出来的喜怒哀乐。结合这一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将文本情感融入现实生活当中,并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像爱国主义案例、孝老敬老案例、助人为乐案例、爱岗敬业案例等,用生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阅读,必将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如在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报道时,语文教师事先播放一些爱国主义的教学视频,像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壮观景象、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面等,通过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立刻会在学生中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阅读这篇报道时也会语调激昂、高亢有力,并且能够亲身感受到人民解放军夺取最后胜利的真实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在读到“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文字时,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亲身感受到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进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付出行动,情感共融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都蕴含着真实情怀与生活哲理,如果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完全从文字的表象意思进行讲解和剖析,对提升学生的阅讀能力收效甚微,甚至部分学生也会失去阅读兴趣,逐渐对语文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将阅读元素融入现实生活中时,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悟某一种博大情怀,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带着真情实感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使枯燥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

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语文教师给全班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腿、洗洗脚,与父母心贴心地聊一聊生活经历,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然后,学生将这种真实的情怀带入文本阅读当中,去感受朱自清与父亲的依依惜别之情。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当学生朗读到这段文字时,結合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付出,个人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阅读过程也会十分感动,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三、启发联想阅读,融入阅读文本

初中语文阅读文本内容设置符合现阶段中学生的阅读求知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经典历史故事、名家名作精髓。尤其对于文言文阅读文本来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学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中包含许多生僻字词以及难懂的语句,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启发联想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或者学习任务加深对对文言文词句的印象,帮助学生冲破阅读障碍,使阅读过程流利顺畅。

1.问题创设,逐级递进

近年来,语文教材中古文学内容有所增加,使部分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举步维艰,尤其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对文中字词的含义模糊不清、对上下文断句的掌握不够扎实,常常闹出笑话。结合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以夯实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为着眼点,采取创设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创设问题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予以渗透,逐步加深难度,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识,为熟练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奠定坚实基础。

在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虽然这篇文章的篇幅较短,但是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首先可以提出1~3个与文本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全文,或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文本内容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问题1:“在文章当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刘禹锡住所的简陋?”问题2:“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以及西蜀子云亭中的子云指的是哪两位历史名人?”问题3:“文中的金经与丝竹分别指代的是什么?”学生可以针对这三个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阅读时会将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遗漏某一个关键点,而与问题的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借助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熟读精读文本,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2.场景联想,小组合作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古诗词占据着较大比重,虽然这些诗词短小精悍,但是要想读出韵味,读出真情实感,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五言或者七言古诗词,在要求学生熟练背诵的同时,应采取真实场景联想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学设备播放一些与诗词意境、景物相关联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进行联想,以诵读出相对应的诗词。为了使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展现个人优势,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五到六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夯实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哪一个小组抢答正确的次数越多,该小组的成绩就越好,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评选出优胜小组。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帮助。

消除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隔阂,是夯实学生阅读根基、提升阅读水平、升华阅读情感的重要举措。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开阔教学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以文本中的情感基调为着眼点,正确引导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形成情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郝玮欣.阅读应引导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有效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7(3):106.

[2]周国圣.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7):71-74.

[3]周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5):44-45.

猜你喜欢

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