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0-09-10余燕婷

环球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审计发展趋势大数据

余燕婷

摘要: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和数据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对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改变。为使审计工作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有必要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发展趋势和方向探索与分析。相关调研表明,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的审计工作,在审计理念、审计模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手段正在不断更新。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环境下,探讨分析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方向,研究提出几个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伴随生产自动化、网络财务平台广泛运用、电子商务普及、支付方式多元化,使得整个社会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伴随美国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薪资结算,电子计算机运用在会计与相关领域。而九十年代末期,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于各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数据信息处理电算化以及手工会计工作系统均渐渐转化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些变化促使将审计会计账册与相应经济活动资料作为主要形式的审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大数据是一项新技术,可以从容量巨大的数据库以及不同结构的数据中获取需要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处理速度快,价值含量高,运作的规模也非常巨大。内部审计则是一项独立的咨询活动,评估内部控制状况,为改善企业的现状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快速地获取数据信息,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审计模式的改革[2]。内部审计制度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用,也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改善企业内部制度的不足之处,管控企业的全局以及实时的运行状况,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精准。

三、大数据时代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审计手段及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审计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现阶段管理审计方式仍然是沿用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的手工审计方式,尚不知如何应用网络审计这个先进的手段。由于审计方法非常传统,极易发生准确率低以及效率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而且还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对管理审计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效果。

(二)审计人员技术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过于庞大和分散,价值密度也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数据的收集利用率和有效信息的提取率,避免做低水平的重复工作。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术将图片、视频等信息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3]。并且内部审计范围扩大至经营决策,给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熟知审计知识,还应熟知公司的业务流程,熟练掌握信息化、自动化软件,熟知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具备数据深度挖掘和交叉分析能力,以便能够迅速发掘数据间的潜在关系。

(三)数据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

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一般是将纸张作为数据信息传输的载体,不易篡改,安全性相对来说较高。但大数据背景下,庞大的企业经营管理数据汇集一处,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一旦数据安全防护手段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数据量指数级增长的步伐,动态数据的安全监控和防护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审计朝着自动化、实时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这就给数据信息的泄露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中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大数据时代审计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数据分析的高素质团队

想要使大数据审计平台在国家审计领域获得一席之地,除了要有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分析数据的软件或模型,还要建立属于自已的有效分析数据的团队,所以审计机关不仅要建立数据中心,对人才加强培养,还应组件精通各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审计等)技术的大数据团队,通过在审计工作前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先行审计机制的建立,根据“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原则开展审计方式[4];采用分析审计数据的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根据获得的详细的数据信息,构建分析和挖掘数据的相关数据模型,并通过逐步修正和优化数据模型,使其和行业实际情况相符合,使其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综合分析的作用通过和可视化等技术的有效融合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应用大数据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良好保障。

(二)重视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完善数据库的防护系统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十分值得重视,否则,将对审计工作产生较大威胁。审计机构和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大量财务数据和经营信息,必须从职业道德角度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严格保密。审计数据库或审计数据平台,必须建立严格且加密程度较高的数据防火墙,平台内的审计数据必须针对性为不同用户提供数据权限,平台的防侵入和防黑技术必须要定期监测和升级[5]。此外,还可以从网络隔离的渠道和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程序来保障审计数据安全。一旦審计数据平台出现泄密或系统瘫痪,将造成数据缺失和巨大影响,也会使得全国民众对审计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丧失信心。

(三)建构系统的内部审计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环境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且审计范围也有所扩大,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构建全新的审计流程和审计平台,还要构建灵活的预警反应机制,以便掌握主动权,为企业提出预测性建议,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并给出了发展的机遇,审计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现代审计软件的使用,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炎军,柳恒旭,聂海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审计监督全覆盖问题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20(05):26-29.

[2]张洁,蔡桂华.基于“大数据审计”的实践应用探讨[J].化工管理,2018(29):193-194.

[3]牛艳芳,薛岩,邓雪梅,孟祥宇.审计大数据关联的网络分析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18(05):35-42.

[4]金碧云·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27):41.

[5]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联网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9):58-63.

猜你喜欢

审计发展趋势大数据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