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光洁:深潜公益海洋

2020-09-10邱慧

中国慈善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鲨鱼潜水医护人员

邱慧

39岁,入行20年,李光洁参演的影视作品超过60部,其中不乏《走向共和》《立春》《流浪地球》等口碑之作。虽然被赞“演一个像一个”, 但人却没有大红大紫——微博粉丝735万,不算突出。他无所谓,享受着演“自己感兴趣的本子”。

明星公益榜单上,他很少占据显要位置,始终保持自己的兴趣和节奏,专注海洋保护、乡村医生等领域。一如他热衷潜水,往公益海洋的纵深处进发,看见更美的风景。

灾难:从电影到现实

2019年的春节,人们在电影院“流浪地球”,体验荒凉的末日景象。时隔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裹挟了每一个人和世界每一个角落。

《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李光洁在片中扮演“硬核救援队长”王伟。这份经历更让他在疫情之下看到人类的脆弱,“应该珍惜身边人、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014年,李光洁曾在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到过武汉, 美食和炎热成为他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今年2月,央视电影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两地书》,电影人用书信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曾在《爱情36计》中饰演过医生的李光洁受邀参加,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发出书信。

“我从未想过,那里会成为一个前线……”眉头紧锁,字正腔圆,他好像在跟自己对话。收信人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疫情发生后,他带领着全院六百余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李光洁想知道,是什么给了这些医护人员无畏无惧的力量。他被深深地打动了,甚至情不自禁畅想起未来,“再过几年,有些孩子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会填写医学院或者医科大学,那可能就是因为此刻看见了你略显蹒跚但始终坚定的身影。”

2月末,李光洁参加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发起的“以艺抗疫”网络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他通过短视频平台与一线医护人员、患者连线,开展艺术类公益课,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心態。连线过程中,他看到很多医护人员因为抗击疫情不能在家照顾孩子,以及志愿者们的各种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他颇为感动。

公益:从爱好到环保

李光洁爱好摄影。2001年,在《走向共和》剧组里,导演张黎告诉他,你的工作就是在镜头里,所以你要了解镜头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在里面要怎样生活。之后,李光洁买了台傻瓜相机,不到3000元的奥林巴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他说摄影是自己的另一双眼睛,透过镜头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去观察这个世界。

2017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暑期摄影训练营上,他向到场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手把手教他们拍下第一张照片。他更希望通过摄影为他们开启一个新的世界,“摄影如表演,应该充分地投入热情,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觉,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拍出来的片子也会充满灵性。”

他还爱好潜水。从克服对水的恐惧到真正成为潜水达人,他享受着海洋世界里看到的一切。海底景象奇妙而又神秘,语言也许只能传达那些瑰丽场景的万分之一。2013年,他开始了水下摄影。

七年来,李光洁拍摄的水下照片难以计数,但他最满意的仍然是那张水下鱼群的照片。鱼群叫“杰克风暴”,是潜水圈可遇不可求的著名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潜水员对此趋之若鹜。李光洁同样在那个潜水点守候,他记得那天自己一回头,看见潜水员比鱼都多。“这说明一个问题,水下这些景象越来越少了,看见个什么东西大家就变得特别激动。”

他感受到增强海洋保护意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就好比你是一名滑雪爱好者,突然有一天去山上滑雪,发现雪没了、不再下雪了,你就会知道环境的影响因素很重要。”他直观感受到海洋环境的破坏,可供潜水爱好者“撒欢”的地方越来越少。

沮丧的另一面是行动,“我们对环境的保护不是要用悲观或者乐观这样的观念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我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

2016年,他与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合作,在巴哈马外海十几米深的海底拍摄保护鲨鱼的公益宣传片。短片中,李光洁身穿黑色西服与另一名潜水队员坐在餐桌边,围绕他们的是大大小小的鲨鱼。

2018年,李光洁在海洋主题的个人公益摄影展上向观众分享这段经历。他感叹道:“鲨鱼也许离你特别遥远,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如果这个物种灭绝的话,整个海洋生态是完全被破坏的。”

他的担忧并非没来由。野生救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7300万头鲨鱼的鳍被割下来制作成了鱼翅。鲨鱼作为海洋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控制着中小鱼类的数量,从而保障了珊瑚礁的健康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

李光洁忧心忡忡,“鱼群越来越少,灭绝速度非常之快,不是说我们的后代会看不见它们,而是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也看不见了。”朋友建议他,应该拍一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唤起大家的关注,但李光洁不这么觉得。“当然需要有一个反面的图片去对比,但更多的还是让大家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很可能会全部消失。”

2019年,他带着自己在海底拍到的图片参加了无境深蓝(Better Blue)、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机构发起的“壮美极境”海洋环保公益展览,他最满意的那张鱼群照片也在其中展出。和众多参展人一样,李光洁也想通过影像向公众展示南北极和赤道的罕见美景,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这是我作为一个潜水爱好者,对海洋的一点回报。”他听说,公海区域有个三四个洋流汇集的地方,存在一个上百公里大小的水上垃圾场,全部都是塑料等无法降解的垃圾。他想在飞机上拍下一个硕大无比的垃圾场照片,“那应该会挺震撼的。”

争议:公益或工具?

李光洁的公益项目并不多,参加的活动也大多是跟摄影、潜水等爱好相关,理由简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他也感到纠结,“身为公众人物,公益活动如果都是从爱好出发,那不足以支撑我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把公益触角伸向爱好之外。

2019年,李光洁带上相机,与6个小志愿者探访了安徽齐山村响洪甸水库的“孤岛村医”余家军。连续二十年,余家军独身一人为周边一千多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李光洁感叹,在医疗条件那么稀缺的情况下,能有这种毅力和善良信念的人,现在真的不多了。

让李光洁印象深刻的是余家军的那艘船。余家军所在的居民组分布在两个孤岛上,交通闭塞,陆路不通,为方便岛上的村民前来看病, 他的诊所就建在船上。李光洁向记者描述,乘船回去的路上全是小岛,没有光亮,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多少能体会到余医生这二十多年来行医路上的孤独吧。 ”

李光洁最早加入乡村医生守护项目是在2017年。三年来,他多次呼吁社会关注乡村医生,为改善中国乡村医疗现状鼓与呼。他看到太多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为村医提供好的医疗设备、培训,以及孩子上学、父母赡养等等。他告诉《中国慈善家》,自己之后仍想关注和推进“壮美极境”和乡村医生守护项目。

在演艺之路上,李光洁把话剧作为自己更高的艺术追求。在公益道路上,他将带着相机参与各种活动视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作为公众人物,自己应该先摆正心态,不应该把公益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或许有人会质疑,但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真心投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鲨鱼潜水医护人员
鲨鱼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鲨鱼来袭
鲨鱼之最
背负恶名的鲨鱼
快乐潜水
潜水去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