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发展

2020-09-10宋丽娜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意义

宋丽娜

摘 要:本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及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创造人格体系、创造性思维、审美价值观、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深入阐释现代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价值之所在,继而进一步对公共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进行剖析,为现代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性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在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参与到的所有有关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等艺术活动因而获得艺术理论或实践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提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艺术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开设对受教育者进行提高审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能力的艺术影响过程,因在高等院校此类课程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在公共(选修)课程中,所以称其为公共艺术教育,相应开设的课程称其为公共艺术课程。

尽管公共艺术教育是非专业性教育,但是与艺术专业教育有其共同的特征和内容:以艺术精品为媒介,向受教育者施以艺术基础理论的传授、提高鉴别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只是要求达到的深度和层次有所不同。事实上,理想型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是不拘泥于艺术知识、艺术美学等理论的种种概念,空谈艺术本质以及流派的书本教育,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人类精神、人格塑造工程,在了解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艺术作品来启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够在日常生活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感受到来自“美”的心灵感动,能够在多元文化发现的今天,尊重传统文化并辩证地接受文化碰撞带来的新事物、新现象,进一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掘创造美、传递美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价值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在课程内容和艺术实践形式上是艺术基础理论、艺术作品鉴赏、艺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其最终还是以启发人类智慧,丰富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即主要是对“人”全方面审美素质能力的培养。

(一)完善的人格体系

人格是指个体内部素质和外部表征的统一,即由生理遗传和后天经验所共同决定并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动态的一致性、持久性、连续性、稳定性和行为的倾向性的身心组织,后天经验主要由教育构建形成,所以人格是全面教育获得的产物。古今中外,无论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还是德国著名古典美学家席勒,都在致力于关注、发掘艺术教育在“成就人”方面的特殊功能。换言之,艺术教育在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学习、欣赏从远古至现代悠悠几千载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艺术瑰宝,使受教育者学会“品美”“鉴美”“审美”到“创美”,用崇尚“真”的精神态度来塑造自己,用发掘“美”的眼光对待人生,用追求“善”的本性来宽待他人,这种人格的塑造不是片面的而是整体的,不是一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如此对智慧和心灵的启迪,最终形成趋于完善的人格体系。

(二)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是每个学科领域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学科也不例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无论是创作还是舞台表演及欣赏都离不开对作品创新性的思考,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多元化、独特的角度来呈现作品,表现客观世界并表达内心情感。这种创造性也恰恰是推动艺术学科新形势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实践环节,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及宽松愉悦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另外,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是形象思维的教育,艺术形象思维的形成即艺术想象是追求创新求异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及科学创新性发展灵感的源泉,因此,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达到在艺术实践中启迪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标。

(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艺术是最高程度集中展现“美”之形态的学科,艺术教育故为培养审美能力的最佳手段。审美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分为三个阶段,即爱美之心、审美之道和创美之力,也就是说通过艺术作品的解析来培养学生追求“美”的兴趣,逐渐掌握审视美、鉴赏美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最终达到创造美的目的,这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涵盖创作者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家审美情趣和倾向性的最终体现,因此,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艺术鱼目混杂,前所未有地充斥着新一代大学生的视野和心灵。在艺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同时,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构建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即能够正确分辨“美”与“丑”的能力。艺术教育正是在使受教育者主观能动地参与到赏析作品的活动中,了解艺术、把握艺术的真谛,从而带着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发现生活之美、鉴赏事物之美、创造生命之美。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从生理而言,舞蹈、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实践教育,对人身体的敏感性及四肢与头脑的平衡性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另外,主观参与艺术作品的赏析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积极探索、发展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成熟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通过赏析、鉴赏“美”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各类艺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对艺术家各种内心情感表达的体验,也就随之掌握了表达情感、宣泄情感、传递情感的方法,這些方法又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抒发自身思想感情,最终获得心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达到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内外统一的理想状态。

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可以看出,公共艺术教育非专业教育,但却是高层次的艺术素质教育;非以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而是以大众普及性全面综合发展为导向;非以各项专业技能为教学内容,而是着眼于艺术审美品味、艺术鉴赏、艺术表现及创新等能力方面的提高,这实际上更加体现了公共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为基础,形成多元化的能力,最终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体系。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接触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门类,在对这些精品进行审美论证的过程中,教师予以正确积极的引导,便在精神层面形成了固有的审美标准和方向,这种标准和方向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参与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构建。因此,艺术教育是“成人、完人”即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人心灵情感发展的教育

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量理性知识强硬的灌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恶性循环发展的现实状况,于是在面对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洗礼后流传至今的艺术精品时,如此带有历史沧桑、文化以及精度的“美”能够使学生领略到人类心灵、情感的多样性和真实內涵,通过展示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之变化,深化对人性真、善、美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心灵情感的发展、表达、宣泄和升华,体现了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促进人们进一步追求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

(三)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见证历史文化发展的教育

历史文化赋予了艺术作品表现的核心内容,艺术作品是历史文化发展附于外在的承载形式,艺术作品最终深深植根于它所表现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每部艺术作品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某个时期文化历史发展的状况,都体现着不同历史文化时期所独有的特征。因此,艺术教育见证了从古至今整个历史文化从繁衍、起步到繁荣、个性发展的历程,其中通过诉诸感性形象在脑海中的构建,直达内心深处体验,随之影响着个人自身文化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教育,更渗透着对文化鉴赏、文化感知、文化解放、文化创造力的教育,更是一次文化梳理、精神洗礼的教育。

(四)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传承、发展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教育

艺术是点亮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冲锋号角,代表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风貌和时代的风气。因此,新一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仅担负着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重任,更应该是我国优秀艺术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成为中国先进艺术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全面展现我国古今优秀的戏曲、戏剧、音乐、书法、美术、影视等艺术精品,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当下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发展态势,使其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掌握其艺术内涵,真正成为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发展者,从而为完成伟大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而奋斗是公共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尹红著.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姚思源.论音乐与音乐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英]赫伯·里德(HerbertRead).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美]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杨燕迪,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6]郭声健著.艺术教育(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603/t20060308_80347.html.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13/c64094-28346876.html.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