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20-09-10谭旭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7期
关键词:导图思路文章

谭旭媛

【摘要】思维导图是当下社会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记忆、学习、思考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思维“地图”,它是以人脑的扩散思维为基础展开的。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的学习和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他们会自主将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有机整合,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因此,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在语文教学中,以此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成果颇有成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效率;学生思维潜能;写作指导;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图形和文字结合于一体,旨在开发个人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简单且高效的工具。它整合了全脑的概念,囊括了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以及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等。如果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在语文教学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启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学习和活动之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将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有机整合,激发学生们的联想与创意,在平时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因此,笔者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并且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成果颇有成效。

一、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预习、复习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很容易被忽视却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预习——研习——复习”,是学习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缺一不可。好的预习效果是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预习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能够很好地去考驗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进行语文的预习时,需要运用自己学习方法和经验,对于即将要接触的新知识进行提前了解,由此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基础学习素养有一定要求。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和复习曾经学过的内容。其次,这种对未知知识的自主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整合思考的能力。现代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若能够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对自己了解和不了解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可以有效提高听课效率。

那么,怎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的掌握一种效果比较好的预习方法呢?笔者尝试的做法是,指导并引导学生主动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阅读边做简单关键词批注,并且思考课文的核心内容,尝试去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如何与思维导图结合呢?需要学生把自己思考出来的内容,根据课文里作者的思路,提取出关键词或者重要信息,画成一幅思维导图。并且分出哪些内容自己已懂和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

继续谈谈在复习环节的运用。复习不应该只为应付应试考试,而是需要考虑将其立足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之上。在日常单元复习以及期末总复习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统编版新教材十分注重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是不去思考,而是得出的答案总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把“碎片状”的知识归类梳理,能够通过整合形成一套系统且完成知识结构,将碎片重新拼成一幅地图。把握语文要素之间的交叉点,理清其中的纵横脉络,让学生将学过的内容充分消化并综合运用。教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在通过对原始知识的构造过程中,学生会更清晰地了解哪些是重点、关键点,以此来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跟原本漫无目的的阅读过程相比,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学生进行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类复习时画的思维导图。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育的基本训练中,思维训练占主导地位,若是只重视词句段的教授,若是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却忽略了思维的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提及这一个问题:阅读题该怎么做?学生的理解能力怎么提高?为什么学生没有办法理解文章在说什么?学生如果在阅读完一遍,依旧没文章结构与思路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他的初次阅读其实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文章结构之中包含了作者对写作材料的调配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本质上它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作为读者,是需要通过结构、段落与文章层次,去了解作者对其写作内容的认识与思考。因此,作者的思路决定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安排,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由此可知,文章的思路是通过文章结构来表现的,我们无法接触作者,却能通过文章思路与作者“对话”。如果学生能够学会从根源上去分析课文的结构,就能更清晰的了解课文思路,从而解决学生读不懂作者深层含义这一困境。

思维导图的运用,就将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条理,了解作者的思路这一过程变得清晰而简单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教师用导图导读导思,改变了我们以往单纯依靠传统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长期以来,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自省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主动完成阅读任务。而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不仅充当了引导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和扩充者。由于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学生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抱有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猫》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猫的古怪时,学生阅读第一到五自然段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这种古怪的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这时,老师会提出问题:仔细阅读第2、3、4自然段,思考猫的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尝试用简单的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在作文教学中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如果在作文指导时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关键主干,借画思维导图不断让自己文章这棵“大树”的主干,生长出更多的“分支”,这其实就是思维发散的一个过程。通过联想,由一种事物作为立足点,将思维的触手伸向自己熟悉且丰富的知识与生活领域。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老师可以根据在引导学生审题时用上思维导图,那样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然后让他们学会画自己的作文地图,也就是我们说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在绘制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思维导图时,其实就是一个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过程的体现。思维导图拥有直观图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考过程,不是天马行空地乱想一气,而且有方向、有主线地思考。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得到了发展,不走题、重点明确的一篇好作文,能够让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体验写作的快乐。思维导图是学生们对于作文审题最初、最真切感受的思考过程。他们的思考过程,回忆引发的情感体验,能够毫无保留地、形式简单地通过图的形式直观地记录清楚。灵感稍纵即逝,思维导图能够让关键点立即得到捕捉,并且抓住关键点发散下去。不必对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过分苛刻,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表现形式,也许不会太整齐,不会太仔细。因为没有限制没有难度,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构思思路。但老师可以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思维导图进行鼓励展示,对一些存在缺点的进行提醒,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构思,学生经常在作文前画作文地图,写作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下面是筆者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游记时学生画的作文地图,在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以下思维导图内容出自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学写游记时画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拥有十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采用不同的色彩、图画、代号,多维度来加以修饰。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有趣、更美、更具有个人色彩。例如,《海底世界》 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以一条鱼为主干。形象生动的图像信息会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记忆力,以后学生回忆起来,自己思维得出的结果,印象会特别深刻。基于思维导图的种种特点,笔者认为,思维导图是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更广泛的使用,从而去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多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导图思路文章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思路我做主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