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作文连接词的语料库调查及其启示
2020-09-10曾瑾
曾瑾
【摘要】本文基于Halliday &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采用语料库检索与统计分析方法, 对360份2013、2014、2015三年广东高考读写任务写作中的好作文与次作文就语篇衔接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了频数比较分析。旨在探究好作文是否比次作文使用更多的连接词,数据结果显示假设得以验证,并发现好作文使用的连接词高级于、复杂于次作文。进而结合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理论,以《克隆》这篇课文为例,初步探讨如何从语篇阅读教学迁移到语篇写作教学。
【关键词】高考作文;连接词;衔接理论
一、引言
2016年,广东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其中语法填空改为语篇填空,信息匹配改为阅读填空,新增短文改错,可见全国卷更凸显语篇的重要性。2017年版的新课标在“语言技能内容”中要求学生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故新高考形势下,教师在“读”的输入和“写”的输出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和技巧的点拨 。
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写作是高考的重头戏,分值占25分。根据评分标准,给分范围分成五个档次,各档次对衔接连贯要求如下:第五档(21-25分)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第四档(16-20分)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第三档(11-15分)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第二档(6-10分)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第一档(1-5分)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有效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是考核学生好作文的重要衡量之一。
由此可见,清晰、连贯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必要前提。然而,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本身也没有意识到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重要性或者没有使用恰当的连接词以形成有逻辑的行文,以至于他们写作分数偏低。故本文基于Halliday & 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采用语料库检索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年的广东高考读写任务写作中的好作文与次作文就语篇衔接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了频数比较分析。旨在探究好作文是否比次作文使用更多、更复杂、高级的连接词,此外,结合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理论,以《克隆》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如何从语篇阅读教学迁移到语篇写作教学。
二、文献综述
(一)语篇衔接理论
在语篇分析领域, Halliday & Hasan对英语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年,两位学者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Halliday & Hasan把衔接手段分为五种类型,即指示(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连接,又称逻辑联系语。连接关系是通过连接词、副词或词组实现。Haniday & Hasan把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时间型。例如,增补递进型:and, furthermore, what's more,moreover, in addition, not only ,but also 等;转折型:but, however,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although 等;因果型:because ,so, therefore,consequently;时间型:then, finally, at last, last but not least ; foremost,first of all,firstly, secondly, thirdly等。本文只讨论在英语写作中起衔接语篇作用的连接词。
(二)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的研究回顾
韩礼德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把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组织起来,有机地结合语篇与语境,使语篇前后一致、语义联系连贯。衔接是由一条条纵横交错,具有层次性、双向性、情景性等特性的语义纽带。研究表明,连接词使用恰当准确的语篇会让读者读起来思路更清晰,更易于理解。
宋美华对364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所写作文中的好作文与次作文就语篇街接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好作文中的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手段的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比次作文中的高,并发现词汇衔接,语法衔接等手段更利于产生好作文。
潘璠使用语料库调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与英语本族语者书面语中连接词使用频率,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比本族语者在大多数连接词上都呈现过少使用现象和部分连接词过多使用的现象。暴露那时国内英语教育的对语篇教学还够重视,学生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连贯的使用情况还比较欠缺。
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好的作文中连接词的使用频率比次作文的高,这些研究对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高中阶段的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对高中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连接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课文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理论,初步探讨如何从语篇阅读教学迁移到语篇写作教学。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数据
鉴于语料的真实性,研究数据来源于广东初高中学生书面语语料库MSSW (Written English Corpus for middle students in Guangdong)。基于样本的代表性与便利性,随机抽取360份2013,2014,2015連续三年广东高考读写任务写作中的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就语篇衔接中的连接词使用情况进行了频数的比较分析。24分段代表好作文——高分组(第五档),10分段代表次作文——低分组(第二档)。 所收录的作文均是广东高考作文中的读写任务,该题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其中包括30词的大意概括和120词短文,满分25分, 写作要求是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语篇连贯。三年的作文题目包括对“平凡工作”“捐赠”和“班规”的看法。
(二)研究步骤
为了对比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中连接词使用情况,只将两端分的作文中的高分作文(24分层)与低分作文(10分层)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如下:首先,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调查连接词的千字率,接着使用Excel作为统计工具,调查20个常用连接词在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中的使用频数,按次数高低进行排序与比较以验证存在显著差异。调查所采用的连接词包括:(1)递进型:and, furthermore, not only ,but also,moreover, in addition;(2)转折型:but, however, while(然而),on the other hand, though, although;(3)因果型because ,therefore,so, thus;(4)时间型:then, at last,finally, last but not least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5)举例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6)表示事实型:in fact。最后,对两类作文所使用的连接词情况进行对比。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频数标准化和频数分布
表格4.1显示了高分作文组与低分作文组作文中使用连接词的情况。首先用AntConc检索出作文的总词数,其中高分组作文的总词数为76824,而低分组作文的总词数为63886。经过多次检索汇总,高分作文组中连接词出现4464次,低分作文组的连接词出现仅为3354次,进而使用Excel计算标准化的频数并发现好作文里的连接词每千词出现约58次,而低分作文里的連接词每千词仅出现约52次。
两者的千字率表明高分组使用连接词的频率比低分组高。高分组的学生使用连接词的意识比较高,他们趋向于使用更多的连接词以使文章更连贯。然而,各类别的连接词使用的分布情况需进一步分析。
表格4.2详尽呈现了360份作文中连接词频数的分布情况,频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序列,不同类别的连接词使用情况大相径庭。从表4.2可见,两组使用表示递进的连接词“and ”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426次与1684次。
(二)不同组使用连接词的分布情况
如,表格4.2所示,低分组学生倾向于使用一些初高中常见的一般连接词,相反,高分组学生擅长使用高级的连接词。
(1)表示因果关系时,低分组中的“so”(389次),“because”(371次)等词使用频数比高分组高,高分组除了使用“so”(337次),“because”(237次)以外,还使用“therefore”(77次),thus”(50次),而低分组的“therefore”(25次),thus”(9次)出现频率较低。
(2)表示增补递进关系时,高分组使用多组不同的连接词,“and”(2426次),not only, but also(238次),in addition(31次);低分组使用以上连接词的次数都比高分组低。
(3)表达转折关系时,高、低分组都使用了“but”,频数分别为416次、328次,高分组还用了“however”(127次),低分组仅为43次。
(4)用于阐述时间、顺序时,低分组采用“ first, second, third ”(73次) ,高分组会优先选择“firstly, secondly, thirdly”(82次) 。
(5)表示让步关系时,高分组使用“though”、“although”(123次)的频数较高,排总频数的第七位,低分组仅为43次。
Ellis指出为了弥补知识、语言储备的不足,学习者在口语或书面交际过程中常使用回避策略。回避策略是指回避使用那些运用起来比较困难的语言结构,即避免自己不熟悉的词汇或结构,而使用自己比较熟悉的、简单的且表达大致意义相同或相近的结构,这会相对来说降低犯错率。相反,高分组趋向于在作文中频繁使用不同类型的连接词来连接词组和段落,如,“therefore、thus、not only…but also、however、in addition”,以达到衔接连贯,语义通顺,逻辑层次分明,一方面向读者传达语篇意义,另一方面以更高级的表达方式展示质量更高的文章。综上所述,好作文比次作文使用更多的连接词,并且好作文使用的连接词高级于,复杂于次作文。
五、教学启示
传统教学一方面倾向于单独讲授阅读课和写作课,没有整合阅读课的知识内容和写作的输出,忽略从“读”的输入到“写”的输出。另一方面传统写作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语篇连贯、思想表达等高层次写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对衔接手段的运用还停留在生搬硬造、浅尝辄止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语篇,有机整合阅读课与写作课,让学生分析语篇体裁,把握篇章结构,找出其衔接手段,准确理解这些衔接手段如何清晰连贯地展开语篇并阐述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就类似的话题和体裁反复操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可做到形式熟练,又可做到语篇连贯。教师将语篇分析贯穿于课文教学和写作教学之中,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人教版选修8 Unit 2 Cloning read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为例,Reading部分具体介绍了克隆定义、分类与多利羊的诞生与死亡以及引发的社会不同的争论,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以表达自己的立场。
本文是说明文,脉络清晰,在表达不同观点时使用了以下连接词。
On the one hand, the whole scientific world followed the progress of the first successful clone, Dolly the sheep…Then came the disturbing news that Dolly had become seriously ill …Sadly the same arbitrary fate affected other species, such as cloned mice …
On the other hand, Dolly's appearance raised a storm of objections …
Although …newspapers wrote of evil leaders hoping to clone themselves to attain their ambitions. Religious leaders also raised moral questions. …but other countries like China and the UK, …However, scientists still wonder whether cloning will help or harm us and where it is leading us.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语篇的教学,让学生分析语篇和体裁特点,找出文中表达正反面观点的衔接手段,准确理解这些衔接手段如何清晰连贯地展开语篇并阐述不同的观点。教师继而精选一篇要求写正反面观点的作文,凸显连接词对语篇的衔接连贯作用,让学生模仿上文的衔接手段,熟悉此种语篇的行文结构。如此,以读促写,以输入激活输出,降低了写作难度,既减轻学生对于写作的畏难感,又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
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语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學质量,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安平.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1.
[4]潘璠,冯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J].现代汉语,2004.
[5]宋美华,夏纬荣.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J].外语界,2002:40-44.
[6]王立非,孙晓坤.大学生英语议论文语篇中指示语的语料库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