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思政课堂下中学生德商的培养
2020-09-10马兴华
马兴华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观中,德是第一位的。夯实学生的道德底线、品德基础,是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而灵动思政教育主张构建开放、互动、思辨、创新、智慧、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灵手”主动、灵思互动、灵魂触动的课堂元素为学生德商培养搭建起系统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主要从灵动思政课堂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德商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思政;灵动思政课堂;德商培养
道德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更不应该是“道德绑架”,压制束缚学生的天性成长,而是引领学生往美的、好的方面去促进心灵成长。每个学生都应该公平地得到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德商培养,给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是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动思政教育主张构建开放、互动、思辨、创新、智慧,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灵手”主动、灵思互动、灵魂触动的课堂元素为中学生德商培养搭建起了系统的发展模式。
一、灵动思政课堂与德商
“灵动思政课堂”是指在思想政治(含《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塑造“灵手”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灵思互动的思维特性,让思政教育触动学生灵魂世界的教学活动。灵动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真实表达,灵魂触动唤醒。灵动思政课堂理论、教学实践与中学思政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吻合,在灵动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了更直观、更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东晋史学家孙盛的《魏氏春秋》中说过:“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可见,在人的一生中,德为先,方成人。美国教育家布鲁斯·温斯坦认为,德商比情商、智商更重要。有研究学者表示,德商为“十商”之首,体现了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认为,品德胜于知识,一个高德商的人比低德商的人,更有机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需要已从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向养成良好品格迈进,德商所蕴含的丰富道德品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充斥网络和现实社会。当下中学生的德商如何培养是教育者应该肩负的重任,它关系到学生的一生,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中学思政课有着独特的学科特色,深邃的价值理念,丰富的育人资源,担负着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时代使命。灵动思政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实践,为中学生德商培养搭建起了可观、可行、可进的系统模型。
二、灵动思政课堂下中学生德商的培养途径
“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殷殷嘱咐一线的思政教师们。德商的培养正是真善美的具体实践要求,如何在学生的心灵种下德商的种子,使之健康成长?从灵动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找到清晰的思路和行动指南。
灵动思政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互动探究的课堂,触及学生心灵的课堂。作为思政教师,要在主动、互动、触动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促进学生德商培育。在中学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阶段性特征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唤醒、引领学生品格的发展。
(一)“灵手”主动,在自觉主动中培养德商
善良、同情、良心、诚实、宽容、责任等是学生应具备的德商,而学生要具备合格的德商素养,首先要有好的引路人。父母、教师都责无旁贷,在成长过程中,或许同学、朋友等其他有交集的人也会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然后,学生亦需要亲身去实践、体会、调整。灵动思政课堂以“灵手”主动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勤动手,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指尖彰显智慧。“灵手”主动,德商培养大有可为。
1.新闻播报,关注时政,引领政治认同。设置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环节,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搜索(充满正能量)或教师指定内容,组织观点,制作课件,课堂展示,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透过现象剖析本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内心求真欲望,散发了正确舆论导向。例如,笔者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课前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国留学生论国家安全感的视频(视频中留学生对比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境遇,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不仅为本堂课教学内容讲授做了贴切的铺垫,更是通过高质量素材的展示,触动了学生内心世界,引领了课堂、班级价值的正确走向。
2.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热心公共参与。人生就是一本书,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教育不仅存在学校,家庭、社会更是好的教育平台。随着家庭教育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主动承担学生的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德商土壤。有了好的基础,学生在学校再进行系统教育,是锦上添花的事。而培养中学生德商,终究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这有助于学生接触到真问题、探寻真思想。如,笔者在讲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时,给学生布置了调查家乡变化的实践作业。学生通过走访、观察、搜集资料等途径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以身边的具体变化看到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这对学生的家国情怀都是很好的德商培育。
(二)灵思互动,在开放、互动中培养德商
开放、互动的课堂方能生成真实的课堂情境,碰撞出多元的思维火花,进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品德情操提供现实参考和情感依据。
1.小组探究,表达、倾听、思考、升华。中学思政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有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具体情景。在小组探究模式下,学生角色更具体,任务更明确。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话说、敢说话、会分享、懂聆听的好氛围,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语言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学习《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集体生活邀请我》时,分小组讨论“集体中的温暖片段”,小组内每个成员轮流分享一个在集体中生活中感受到的温暖故事。通过分享、倾听,学生对于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有了更为真实的感知和触动。正是在灵思互动中,学生原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激发、升华。
2.学生试当小老师,激发思维共鸣。尝试让学生担当教师角色,以“学生”引导学生,同伴间相近的认知层次,熟悉的相处氛围,更容易引发同理心,产生共鸣,促进思维创新和情感认同。如,笔者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澄清友谊的误区,认识友谊的特质,选取六位学生担当“友谊小导师”,由这些“小老师”回答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交友困惑。面对这些具体的、现实的困惑,学生自己有更多的话说,有更多贴近学生实际的好方法。学生间的一问一答,让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在充满生命力、充满灵气的情境中,德商培养润物细无声,却又深远绵长、厚积薄发。
(三)灵魂触动,在思辨、创新中培养德商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本领的教书匠,育才先育人,有了学生的德作为基石,将智育与德育同时进行,以此激励、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使其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合格教师。只有真的教育、真的课堂才能触动学生灵魂,才能让学生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生命状态。
中学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性与思辨性的学科特点。课堂中设立辩论赛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和思辨性能力提升的绝佳形式。尤其是将社会热点或身边事搬進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度、敏感度,更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生活即教育的最好启发,并由此得以辨别是非,知大理、明大义,有利于助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杜绝学生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思想。
例如,在讲授“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的内容时,可以学生开展辩论——“竞争一定会伤害友谊VS竞争不会伤害友谊”。双方通过观点、事例、理论展开论证,表达己见,倾听他声,最后在教师的主持总结下,得出背后的情感导向。正是这种直击灵魂的交锋,促成学生思维灵光的出现,涵养学生的灵气品质。
三、结语
总的来说,灵动思政课堂下的学生德商培养是具体清晰的,也是动态前行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也应该是灵动的,自身应有高尚的情操德行去更好、更正确地引领学生,本着生命教育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凝聚天地万物灵气,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造福这个世界,学生的德商培养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杜良云.灵动政治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10).
[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
[3]王逢鑫.我们需要什么“商”?[OL].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