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闪闪发光的“小沙粒”

2020-09-10鲁玉梅

青海湖 2020年7期
关键词:方舱防护服眼镜

2020年2月4日凌晨3点多,来自青藏高原的90后女护士赵晓瑞透过车窗,凝望武汉的夜色。荆楚大地,这座英雄的城市,显得空寂苍凉。全民上下、群防群控,举国防、皆闭门,人们等待着武汉不久以后的苏醒。赵晓瑞也将经历担忧变笃定、疲累化从容,悉数收藏她武汉之行值得珍藏的记忆。

淑女变“汉子”

姐妹们都自觉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长头发,赵晓瑞之前的头发很长,微卷,还染了颜色,因为剪得仓促,她的短发更短一些,看起来像个假小子。

回忆起这段经历,这个90后姑娘憨厚地笑了:“给你们看看,我是如何淑女变汉子的。”说着,她打开手机,翻出保存的长发照片。和眼前的晓瑞还真不一样。

同行的一些女伴想了个妙招,剪去了头发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依然是长头发。这样既方便穿防护服,又能保留一部分长发,这奇特的发型成为武汉之行的另一道风景。

“头发剪了可惜吗?”“那时候根本顾不上想这些,大家都是这样,怎么方便怎么来。”赵晓瑞回答得云淡风轻。在疫情面前,曾经的柔弱被不知从哪里而来的刚强取代,巾帼英雄们剪掉一袭长发,投身战疫,只为护佑武汉平安。

来之前就有通知,一到武汉立即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训期三天。大家都知道这次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不能出现任何闪失。赵晓瑞和同伴们知道,防护是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胜利的重中之重。从来不曾想过,在青春年华会遇见这场举世罕见的疫情,也从来没有想到电影电视画面中出现的防护服这次却穿在了自己身上。严实的防护服下一颗未知、忐忑的心,担心和亢奋着。

2月7日,大家开始上班,工作地为武昌方舱医院A病区和C病区,一同承担护理任务的还有广西和江西护理队。赵晓瑞和同事们开启了武汉工作模式。

在方舱医院,女儿亦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人们说为母则刚,为医者更要刚强,这个90后的瘦弱姑娘,来不及想家,便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与同事、患者之间的照面隔着厚厚的护目镜、防護衣。晓瑞起初担心自己不适应、不能胜任工作,但这种担心很快被忙碌的工作取代。

变形的眼镜

每天从所住宾馆到工作的方舱医院差不多十五分钟的车程。到了方舱医院,要严格遵守防疫制度,自己的衣服几乎要全部换掉,然后在同事的监督下穿上一层层严实的装备:先是防护服,然后是隔离服,最后再戴上护目镜、穿上鞋套、戴上手套。这一过程中,同事们相互帮忙,一切完毕,互相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高高竖起大拇指为自己加油,为大家打气。

经过长长的走廊,进入方舱大门,门一关战斗开始。进入病房,连续上六个多小时的班。因为担心上班途中上厕所造成防护服污染,大伙儿在上班前尽量少吃饭,少喝水,甚至不吃不喝,有些同事开始使用“尿不湿”。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有些困难,时间长了,赵晓瑞她们也就习惯了。

赵晓瑞是近视眼,平时戴眼镜,工作时必须戴护目镜,问题就来了:不戴自己的眼镜看不清楚,戴上眼镜就意味着要在眼镜上再戴护目镜,这让人很难受。到了武汉,她托老公买了一副轻便眼镜寄了过来,即便如此,眼镜加护目镜,这双重眼镜六七个小时戴下来,眼睛经常淤肿着。后来赵晓瑞惊讶地发现在过多“压力”之下,自己的眼镜镜框居然变形了,两侧的眼镜架歪了,戴上去很不舒服,然而一直到结束驰援武汉行动,返回西宁,赵晓瑞都戴着这副变了形的眼镜。

回家后,她才有时间顾及眼镜的问题。“过几天我去换一副镜框。”赵晓瑞依旧说得云淡风轻,而那副变了形的眼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好看”。

你们是我的恩人

起初一个护士护理二十几个病人。病人多的时候,一个护士要护理三十多个。这里都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家人不能陪同照料。和赵晓瑞一起的护士们除了打针、抽血、测量体温、氧饱、采咽拭子,还担负起照顾患者生活的重任,给他们喝水,发放餐饭、水果、饮品……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照料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晚上,她们随时观察病人情况,记录病人当天情况。担心病人休息不好,怕影响治疗效果,她们总是轻轻地走路。凌晨四五点,累得实在受不了,就靠着椅背打一会儿盹儿。

病痛带来的痛苦以及远离亲人带来的孤独,影响着一些病人的情绪。赵晓瑞她们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冠病毒,让他们相信科学,积极配合治疗。有个70多岁的病人心情郁闷狂躁,发脾气砸了医院的凳子,赵晓瑞她们耐心劝导。尽管老人只会讲湖北话,不会说普通话,但晓瑞她们的耐心和敬业最终打动了老人。渐渐地,老人开始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大为好转,最后病愈,顺利出院。

赵晓瑞她们经常主动和病人拉家常谈心,鼓励病人用平常心对待疾病,告诉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会帮助他们战胜疾病。有好几个病人和赵晓瑞成了“忘年交”,他们虽然年纪都比她大,却称她为“恩人”。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她和病患是一条战线上的斗士,她是他们的护士,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虽然已经从武汉回到青海一个多月了,还有一个叫李义生的病人时常给晓瑞发来问候,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快恢复健康,多亏了青海来的护士,他说:“我要找出你们的名字,你们就是我的恩人。”就冲这句话,晓瑞觉得自己和同伴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还有一个叫王凯病人,痊愈后经常给晓瑞发微信,报告近况。

赵晓瑞不善言辞,讲起她的病人来,却满脸“慈母”笑,话也多起来:“这个叔叔病好了以后,还天天给我发微信,我也经常问问他最近血压正常不,身体咋样。还有这一个,也经常给我发微信……”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她充当着陪伴者、安慰者的角色,她是病人的恩人,病人也成为她的良师益友。

缺席的两岁生日

赵晓瑞出征时,孩子快两岁了,刚刚学会说话、走路,正是需要妈妈照顾的时候。她一走二十多天,起初还和孩子用手机视频,可是发现自己常常一看到视频里的孩子,就会不由得流泪。后来她就想了个办法,先打语音电话或者先哭完,之后再打视频电话。视频那头孩子不停地喊“妈妈你啥时候回来?”晓瑞心里五味杂陈。

2月11日是赵晓瑞孩子的两岁生日。忙完一天的工作,赵晓瑞翻着手机里面孩子刚出生、孩子睡觉、自己抱着孩子的照片,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宝贝,原谅妈妈不能给你过两岁的生日,等妈妈回家,往后你的每个生日妈妈绝不缺席。”赵晓瑞那天并没有和孩子视频多久,事实上,她到武汉后,就刻意减少了和孩子的视频。除了怕自己伤心,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她怕宝宝哭,要妈妈。她不知道该如何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解释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不陪在自己身边,为什么过生日也不在。

等回到西宁,儿子再见到她时,发生了让晓瑞更内疚的一幕。宝宝不认识她了,一直躲在奶奶怀里不理赵晓瑞。她哄了好长时间,宝宝才认出她来,也许是因为她剪去了一头长发,孩子不习惯妈妈短头发的模样,也许是长时间的离别,让孩子认生了。

后来在休整的日子里,宝宝一直用稚嫩的童音嘱咐“妈妈不要再离开,妈妈不要再离开……”赵晓瑞决定好好陪伴孩子,弥补对孩子的这份歉疚。

我给你寄棉衣

说实话,当初小刘(赵晓瑞丈夫)是不支持晓瑞去武汉的,虽然当时武汉疫情有所好转。晓瑞走之前对丈夫小刘说:“万一我有个万一,你好好拉扯孩子……”

小刘远在海北上班,平常照顾不了家,加上孩子还小,父亲查出直肠癌,他怕晓瑞走后,母亲一个人既要照顾小孩,又要照顾病人,忙不过来。赵晓瑞走之前,婆婆也极力反对她去武汉,因为老人天天看电视关注疫情信息,知道虽然武汉的疫情有所缓解,但依旧是全国疫情重灾区,在她眼里,晓瑞是个乖巧、贤惠、孝顺的儿媳,她舍不得她去。

但是看到晓瑞的请战书之后,大家沉默了。小刘只是说了句:“到了武汉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告诉我。”临行送别时,这个刚毅的小伙子强忍着没有落泪,看着妻子一步步走远。

初到武汉,赵晓瑞与同行的九人被安置到武汉玉丰国际大酒店。正值春天,白天在方舱医院干活很热,晚上回到宾馆休息时,又常常半夜被冻醒。她们对当地的气候预估不准,没带厚衣服。宾馆有中央空调,可眼前是特殊时期,使用中央空调有潜在的交叉传染隐患,空调被禁用了。过了几天后,给她们发放电热毯用来夜间取暖,但用了不长时间,就不能用了,电热毯暖过的被褥很潮湿,没办法用。再后来大家改用热水袋了。

赵晓瑞偏瘦,怕冷。小刘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赵晓瑞:“别担心,我给你寄棉衣。”他去为晓瑞买棉衣,但是多数商铺已经关闭,他找了好多地方,最后才在一处偏僻地方找到一家卖保暖衣的铺子,给妻子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当时快递公司除运送医疗物资之外,不接别的业务。但得知是给远在武汉,战斗在疫情前沿阵地的“战士”寄东西,顺丰快递公司的员工二话没说就接了这张单子。这让小刘很感动,也为拥有这样一位妻子而骄傲。

小赵穿着丈夫寄来的保暖衣,在武汉度过了一个个湿冷的黑夜。她知道虽然嘴上不说,但小刘对她的爱和关怀都藏在这千里寄来的衣服里。

封舱了,跳舞吧

方舱医院封舱那天,大家都很高兴。那天,有个病人提议青海来的大夫扭秧歌。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病人和护士、医生成了一个集体,他们共同见证这场疫情带来的生离死别,更见证了人间真情,积压在大家心间的阴霾瞬时一扫而光。

3月17日,離开武汉那天,大家摘下口罩准备拍照留念,发生了一幕喜剧:大家相互不认识了。在这之前,大家都相互熟悉了戴口罩的样子,当口罩摘下,露出真颜,突然惊奇起来,那个乐观、亲切的马老师原来是这个样子,那个严肃冷静的李老师原来长这样。

坐车离开居住的宾馆去往机场的路上,武汉市民夹道欢送她们,他们都在喊“感谢青海护理队!”赵晓瑞她们心潮澎湃,觉得在武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返回西宁后,她们被安置到青海宾馆隔离观察十四天。每天与家人的见面方式是:一个在视频那头,一个在视频这头。赵晓瑞想念孩子,对着手机让孩子叫妈妈,孩子喊:“妈妈。”一个多月了,孩子习惯了对着手机喊妈妈。

4月2日,赵晓瑞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老家大通,大通群众用鲜花和掌声迎接英雄的儿女回家。

时隔十几天,赵晓瑞依然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她是90后的年轻妈妈、妻子,更是铁骨铮铮的高原儿女,是这场驰援武汉抗疫工作中平凡的一员,也是极不平凡的“疫”线战士,正是无数个平凡的母亲、妻子、医生、护士……构筑了抗“疫”的钢铁长城。这长城正是由这一颗颗渺小却伟大、平凡又珍贵的“沙粒”筑成的,正是这些平凡者的力量、普通人的壮举,才共同奏响了抗“疫”胜利的凯歌。

作者简介:鲁玉梅,女,土族,生于青海大通,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青海湖》《雪莲》《瀚海潮》等。

猜你喜欢

方舱防护服眼镜
冰城“方舱”开建!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从天而降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