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晓龙 以至真心 行高远事

2020-09-10洪广玉

凤凰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仪态礼节礼仪

洪广玉

职业

“做礼仪设计,必须遵循典籍和史实”

“礼仪赋予戏剧的是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

我见张晓龙老师时,他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里拍摄一档节目。和一般的宣传大片不同,在这里,他并不是完全的“主角”,因为主角是书画,是传统文化。不过,我看见张晓龙在驻足欣赏,在和博物馆馆长交谈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倾慕和好奇,遇到自己不懂的专业问题,他也完全不介意请教。张晓龙说,他希望能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声。

从《甄嬛传》“温太医”开始,十年过去,张晓龙仍然是那个儒雅、有担当的人。但张晓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真实、真诚——说不清楚是哪一点,也许就在某句不经意的话,某个细节上,他不会掩饰,也不刻意表达什么,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人非常暖心。

这种分寸感还体现在他对自身的定位和展示上。他完全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是谈到礼仪还是传统文化,他知道一件事的价值,但并不夸大它。我想,这才是他“儒雅”背后真正的支撑。也因为如此,我相信他可以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很远。

P=phoenix lifestyle

P:当你设计古代礼仪时,它有多大程度呈现了客观的部分,又有多大程度体现了你自己的审美?

张晓龙:总体上来说,我们都是要遵循典籍和史实的,但每个作品中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在《如懿传》里,其中有一个场面是“如懿大婚”,我们就参考《清实录》去创作,又比如“雍正大丧”这个场景,我们也是按照历史记载去呈现它。

但是我们同期拍的另外一个戏,可能艺术创作就多一点,比如其中有一个葬礼的场面,就不会像“雍正大丧”那样还原。我们的工作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气氛让观众更相信剧情,同样是依照历史,但不是一加二加三加四这种,而是挑出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放大处理。如果说《如懿传》中有恢复到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有的作品,比如《唐砖》,可能就是20%,剩下80%都是艺术创作的成分。

P:你的同行会接受你的礼仪指导吗?会有什么反应?

张晓龙: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之前也有老师去教礼节,但只是教如何磕头、作揖这种简单的。后来我创立了礼仪指导这个工种,就不只是指导礼节,礼节只占礼仪设计的10%都不到。因为中国古代礼仪里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实际上,从国家到家庭,人的一生都跟礼仪分不开,所以一个戏从头到尾都跟礼仪有关。但最初大家并不是很理解,有的导演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你耽误他们的拍摄进程,后来他发现我的工作可以赋予这个戏历史厚重感、仪式感,戏更好看了,他就觉得有用。到《甄嬛傳》播出后,更多人才知道、认可礼仪设计。所以说,这是一个将近20年的磨砺过程。

P:有人说,看你的电视剧中的一些场景,会让他能想起87版的《红楼梦》,这两者在礼仪设计上有什么异同? 

张晓龙:其实我们一直也在参考87版《红楼梦》,它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它的服饰、造型就不说了,仪态部分,演员也都学了两三年。我在参与《甄嬛传》时说,现在节奏快了,演员没有那么多时间,你必须在短期内让他们很快地进入角色,要在仪态、礼节上帮助他们。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演员更有基础,因为都是专业学习过表演的,接受起来也比较快。

87版《红楼梦》非常漂亮,确实是经典,《甄嬛传》也非常漂亮,然后到了《如懿传》,你会发现里面的服装可能更胜于此前的作品。以前没有那么多资金预算的投入,不是每件服装都是真正绣出来的,但现在都是一件件绣出来的。

生活

“生活需要有仪式感”

“要从美学高度去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P:“德”是礼的灵魂,今天的道德要求和古代已有很大不同,你如何看待“礼仪”对今人的要求?

张晓龙: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尊重”和“德”都是最重要的。虽然现在外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简化了,但是内在的尊重不能少。我也一直在说,生活需要有仪式感。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现在其实也不是更简化了,而是更讲究实惠了。

P:你认为简化和仪式感之间有矛盾吗? 

张晓龙:我觉得不是完全矛盾,但也不是没有矛盾。如果你简化到一定程度,比如说过春节的时候,“福”字没有了,“春联”没有了,“灯笼”没有了,屋子里还是那样子,穿的也跟平时一样,那这个节也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圣诞节,是因它从平安夜到圣诞当天,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酝酿了,也有“圣诞树”的仪式感,有仪式感的节才有意义。我们要让中国的节日也有仪式感,让它与众不同起来。

P:今天,我们面临着很激烈地中西方文化碰撞,你怎么看待继承传统文化这件事? 

猜你喜欢

仪态礼节礼仪
雪(新韵)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如何对幼师女生进行仪态与气质塑造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探病礼节
作报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