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及安全管理
2020-09-10孙伟博
[摘 要] 对高校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强调了制度管理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制度管理
[作者简介] 孙伟博(1985—),男,山东潍坊人,农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实验师,主要从事林木 遗传育种及林木生物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383-02 [收稿日期] 2019-09-18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内部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学和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安全问题是高校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关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并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问题。因此,分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现状及相关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护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安全事故类型
高等学校实验室根据学科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同时由于教学和科研需要,内部仪器众多,不乏大型仪器、精密仪器和特种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水电线路复杂,人员流动频繁,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类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1.水电事故。造成的水电安全隐患的主要客观原因是:实验室空间设计不科学,水电管线布局不合理,设施不规范或陈旧老化等。实验操作人员在平时实验活动中对水电安全意识淡薄,带电操作带有侥幸心理,水电使用完后不及时关闭开关,同样容易造成水电事故。
2.火灾事故。此类事故多发生于实验室内存有易燃物品或高温设备,对易燃物品的存放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实验室中安置烘箱、电热炉等加热设备,使用过程中违规操作,使用结束不及时关闭电源都是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3.爆炸事故。化学实验室及环境工程等相关实验室是此类事故高危区域,此类实验室中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使用频繁,在日常实验活动中,易燃易爆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不到位,长期实验活动形成的麻痹大意心理,容易造成此类事故的发生。
4.毒害事故。毒害事故多发生于生物类及化学类相关实验室,生物及化学实验中常常接触无色无味、易挥发、易吸入及皮肤易吸收的有毒化学品,不佩戴安全护具或安全护具佩戴不规范,违反操作流程造成有毒物质扩散,安全防护设备陈旧造成有毒物质、废气等排放不及时或泄漏,有毒实验废物废水未分类处理扩散成为环境威胁,管理不到位造成实验室有毒物品的散落外流,在实验室中携带水食物被污染后食用,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毒害事故。
5.生物安全事故。此类事故的高发地多为生物类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当中涉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以及部分实验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不仅对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安全具有潜在威胁,如果处理不当,在环境释放中会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设备事故。设备事故的发生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设备自身老化造成使用过程的安全问题,包括对设备的养护维修不到位;二是使用人员违规操作,部分实验操作人员对于特种设备没有使用资质,造成设备自身的损坏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
7.财产损失事故。在以上各类事故的发生过程中都会伴随财产损失。此外,部分实验室缺少门禁,实验室人员流动频繁,部分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造成实验室财产甚至技术成果被盗。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标准不规范,早期高校实验室建设当中存在设计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的情况,造成实验室在水电分离、电气路线铺设、仪器安装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在后期发展方面,又将重点放在设备更新上,而实验室空间资源有限,造成大量仪器设备放置在同一实验室当中,各仪器设备间安全距离不足。对于安全设备的评估改造有限,使安全隐患形成历史留置问题而难以解决。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
(一)实验室科学探索的性质导致固有风险较高
高校实验室最广泛的功能是进行科研活动,而科研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探索创新,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必然蕴含着风险,这种风险与其研究的前沿程度呈正比。
(二)实验室人员复杂,流动性大
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兼具教学与研究双重功能,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多数本科生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在科研活动中,实验室人员组成复杂,不同研究人员处于同一实验室内,无法避免不同实验操作在同一房间内进行的情况,对相互间实验风险了解不够深入,造成较多的安全隐患,而随着学生毕业及新生的进入,人员流动频繁,实验室安全培训及管理工作繁重[2]。
(三)高校实验室种类繁多,安全要求各异
目前高校内各种专业及综合类实验室快速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实验室情况相差悬殊,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各异,不同实验室的风险来源具有差异,对于防火、防爆、防毒、防生物污染等各方面具有要求,安全管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较高。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要建立实验室使用人员准入机制[3],对实验室使用人员进行完善的安全教育并实行考核制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學科及实验室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建设网络平台,进行普及教育和针对性培训,全面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
2.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责任。要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制度、优秀的管理人员、明确的责任措施和可靠的技术保证。管理制度必须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危化品存储使用制度,大型仪器使用登记、维修保养制度,易燃易爆及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人制度,实验室卫生守则,废弃物处理守则,应急处理办法等。在制度健全的前提下,配套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大型仪器、危化品、剧毒物品、特种设备及废弃物等的管理与监督,形成制度上有依据,人员上有管理,责任到人,维持严格的管理环境,从基础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杜绝安全隐患。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及水电线路应不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进,保证水电分离,不同的电力要求的设备配置不同的电源装置。在基本空間布局合理、水电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各实验室应有符合本实验室安全的基本硬件设施,例如化学实验室的通风设施、防毒装置及防火设备等,微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消毒灭菌装置[4],放射性源实验室有防化服、隔离及防泄漏设施等,同时各实验室应安装门禁、摄像头、报警装置等,实现监督和预警双重作用,最大程度上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4.有科学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建立首先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环境明确其主要安全问题,从而因地制宜地在应急预案中做好科学规范的反应机制,同时做好人力、物力储备,规范操作。在危险情况出现时,首先保证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尽量降低财产损失。在安全预案中明确个人分工,落实个人责任,应对突发状况,能够做到不慌乱,有效有序地指挥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五、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具有其独自的特点,安全风险各异,安全问题复杂,并且与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对于实验室安全问题提高重视,切实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将实验室安全作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3.
[2]张华新,王洪林,熊航行.高校开放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J].高教学刊,2018(4):142-144.
[3]智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8(10):28-29.
[4]唐秋琳,黄强,黄鹏,等.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