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求解的模型化思维
2020-09-10唐国平崔金超王勇
唐国平 崔金超 王勇
[摘 要]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极限是整个高等数学课程的根基所在,既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多年高等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在极限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形神兼顾”“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求极限策略,对学生理解极限和求极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函数极限;极限模型;模型化思维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802103);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72122);2019年度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学 位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2019021、B2019042)
[作者简介] 唐国平(1978—),女,河南安阳人,理学硕士,广东医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数学模型教学与竞赛、序贯概率统计研究;崔金超(1983—),男,山东泰安人,理学博士,广东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几何力学研究;王 勇(1973—),男,陕西人,理学博士,广东医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力学问题中的现代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282-02 [收稿日期] 2019-10-08
一、引言
极限是整个高等数学大厦的基石,无论是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微分或是积分,本质上都是极限问题,而高等数学又是众多后继课程的基础,因此,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好极限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数学中会学到两类重要极限,在课堂及各类考试中时常出现两类重要极限的变形[1]。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特别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对一些简单问题,容易只看“外表”不看“内在”而导致错误;二是难以识别所求极限是否是重要极限的“变形”。考虑到学生对《西游记》有着不同程度喜爱这一事实,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呼吁学生要向孙悟空学习,练就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无论白骨精如何变化,都逃不过孙行者的法眼,而妖魔鬼怪就是那千变万化的极限。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些变化似乎都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若能抓住根本以不变应万变,岂不快哉!那么问题来了,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该如何去做呢?这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两类重要极限的推广
为叙述方便,称极限的函数表达式为“形”,称极限过程(自变量的变化过程)为“神”,学过极限的读者都知道,“形和神”二者之一发生变化,极限就会随之改变。只有当一个极限在“形和神”都与某一重要极限一致,才能断定其属于此类重要极限的变形,这里就包含了一个不变的根本——极限模型。只要能够牢牢抓住极限模型的不变性,解决问题的方向确定了,第一步就成功了。注意:以下各命题中出现的lim都表示自变量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极限。
四、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提升求极限的效率和準确率
经过前面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基本练就了“辨别重要极限的火眼金睛”,但是,怎么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这也是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求极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或许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用求导的方法求极限比较简单,学完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之后,多数同学会“瞬间忘记”了在第一章中学过的各种求极限方法,遇到不定式极限,就直接用洛必达法则,暂且不说洛必达法则无能为力的极限问题,就洛必达法则能求解的极限而言,也是错误百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反复多次使用洛必达法则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惯性”,当条件不满足时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导致错误。(2)忽略了多种求极限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3)计算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耐心,耐不住“寂寞”。(4)忽视了求极限之前尽可能化简和有理化的环节。
事实上,等价无穷小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消去零因子、有理化和洛必达法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使计算量大大降低,同时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大大提高。
五、结语
两类重要极限名不虚传,变化多端,要做到形神兼顾,方可稳坐“中军帐”决胜千里之外。对于不定式极限问题,洛必达法则未必总是最好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求极限方法才是制胜法宝。总之,数学就是由一个个模型构成的,在学习极限时若能充分发挥极限模型的强大功能,学习极限便能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