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020-09-10周好斌李霄周勇徐学利徐向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焊接技术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周好斌 李霄 周勇 徐学利 徐向前

[摘 要] 以西安石油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焊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多元化问题,建立了“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尝试学历培育和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面向工程运用的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实践。结果证明此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竞争能力,满足了社会的一定需求。

[关键词] 焊接技术;工程应用;国际化;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 2017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破解培养规格单一化,探索专业多口径人才培养模式”(17BZ031)

[作者简介] 周好斌(1965—),男,陕西人,博士,西安石油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成型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236-02     [收稿日期] 2019-09-25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加工技术之一,是石油化工领域的地面建设、管道建设、装备制造的主要生产工艺之一。笔者以西安石油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焊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多元化问题,建立“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尝试学历培育和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展开面向工程运用的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实践[1]。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措施

(一)建立“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以往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规格过于单一问题,建立了“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2]。所谓的“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学生的大一和大二两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课,建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在本科第三年,进行了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在大三快结束时,学生根据人才劳动市场和就业情况,进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学习,并实现四年的学历教育,以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和保持市场的竞争力。X为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职业培训,即在本科最后一年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二)优化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尝试学历培养+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培育具备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的,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与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调工程才能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节。改进实验课教学内容,实行开放试验。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工程背景、反映材料科学技术应用的四个特色实验平台,“国际工程师焊接实训平台”“材料检测与分析平台”“材料腐蚀与监测实验平台”和“材料断裂与监测实验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体系在“厚基础”与“宽口径”“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等方面充分协调。在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具有材料工程背景的实践环节;增加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材料工程知识讲座等应用型课程,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和专业概论课程,用来加强学生的工程设计才能和外语运用才能;在工程训练、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践课程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实验设备条件,开设了开放性综合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实验课程针对较為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设计出能够涵盖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实验命题,学生在老师的框架指导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整个实验过程通过实验预约系统完成。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关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关键是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培养方案。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目标,提出了“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根底,重视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表现工程特色”的准则,创建了面向工程应用的焊接专业教育平台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2+1+1+X”的人才培育形式,探索多种形式的X培训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工程能力培育的基础上,联合焊接技术“实验性”的特色,以学生“亲身经历与感受”和“创造性思路”基于实践始[3]。

三、培养效果

(一)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效果

在学校培养过程中,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全面素质教育的首位,通过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及经常性地开展“优秀宿舍”“内务比赛”“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党支部”等评比活动,使学生的政治素质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持续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活跃,不断进步,约有70%的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有65%学生参与了业余党校学习,大四毕业生中学生党员人数超过45%。共有2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16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85人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由于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走向工作岗位表现突出,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效果

依据学校的定位和学科特点,我们在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仔细调研的基础上,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研讨和修订,结合我院实际努力做到内容新、实用性突出、可操作性强,突出了计算机、外语教学,强化了实践教学。在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可自由选择材料工程技术培训。有多名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往届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我们毕业生工作踏实,生活朴素,为人诚实,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有21名毕业生考取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和地方企业的技术骨干,在焊接生产第一线发挥所长。2015年第一届恢复重建的焊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8%,名列学院各专业第一。

四、结语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恢复开设以来,针对目前焊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多元化问题,建立了“2+1+1+X”面向工程应用的国际化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尝试了学历培育和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实施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展开面向工程运用的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实践。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成绩平均90分以上,多门主课均由教授担任主讲,平均成绩均在96分以上。在大四学生中进行了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教学与实训建设了焊接工程师实训基地。先后有8届学生,329人参加培训,265人获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取证率达到80%。2015年我们培养了第一届恢复焊接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率达到96.8%,名列学院各专业第一。

参考文献

[1]胡庆贤,王晓丽,胥国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国际化视野培养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10):92-94.

[2]闫久春,王浪平,方洪渊,等.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焊接,2009(2):12-14,68.

[3]王云儿.双元协同双院联动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7(2):56-58.

猜你喜欢

焊接技术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浅谈《焊接技术》的课堂教学与实践
联梁型钢大跨度悬挑脚手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探究校企合作推动中职学校焊接实训教学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