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10曾勇张纯姑封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对策

曾勇 张纯姑 封顺

[摘 要]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科研育人重要功能,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科研育人工作主要存在意识、管理、方法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科研育人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对策

[基金项目] 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18-121);2018年度西南交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改革项目(SZG3-2018-Z5)

[作者简介] 曾 勇(1978—),男,江西樟树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铁路线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张纯姑(1978—),女,江西樟树人,工程硕士,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药学领域研究;封 顺 (1973—),男,江苏泰兴人,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導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领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81-02    [收稿日期] 2019-11-24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育人的两个重要阵地。我们一直在倡导教书育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而对科研育人认识不够。如何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的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2]。其中,科研育人是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类似,科研活动也承载着诸多的育人元素,是与教学活动并驾齐驱的育人载体。将育人任务贯穿于科研活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3]。

二、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

1.科研育人的主体。科研育人的主体应该包括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各个主体在科研育人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教育管理部门是科研育人的倡导者和管理者,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宏观机制;高校管理部门是科研育人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宏观机制框架中补充实施细则,建立微观运转体系;而高校教师是科研育人的实施者,应该按照学校建立的运转体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做好育人的角色。

2.科研育人的客体。一般来说,狭义上的科研育人客体主要指学生,学生通过科研活动本身以及在科研过程中接受到教育,实现科研能力、科研素养、德行品质的不断提升。广义上讲,科研育人客体不仅包括学生,还应该包括教师。教师在科研育人中承担着实施者的重要角色,如果个人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不达标,自身的素质不过硬,将直接会影响到育人的效果。因此,科研育人的客体应该涵盖承担育人者的教师。

3.科研育人的载体。科研育人的载体是科研活动,是科研实施的过程。学校和教师要实施科研育人工程,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制定激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办法,让教师走入学生的科创活动。载体越丰富,吸引力越大,所创造的育人环境就越好。

4.科研育人的方法。当科研育人的条件具备后,科研育人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育人者采用的方法。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不同,普遍具有针对性强、持续时间长、难度大、挑战性强、师生互动多、讲求团队协作等特点,学生的关注度一般集中在科研能力和科研进展方面,如果科研育人不能和科研过程有机结合,会影响到育人效果。

三、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存在的问题

1.科研育人的高校管理缺失。科研育人管理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科研育人的宏观机制后,学校应该积极行动,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强化教师群体科研育人的意识,促使从事科研活动的老师主动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然而,有些高校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教师的积极性无法调动,科研育人的良好风气自然难以形成。

2.科研育人的主体和客体意识不够。不同的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目的有所区别,由于科研在高校考核和晋升中所占比重较大,不少教师从事科研目的在于解决个人的考核和晋升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关注科研多,关注学生少,忽略了科研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在学生方面,如果没有学校的倡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和主动性无从谈起,容易导致客体数量过少,科研育人也就无从谈起。

3.科研育人的载体不佳。科研育人工作当然需要良好的载体。一些学校科研实力本身较弱,从事科研活动的教师不多,导致科研育人只能停留在表面。还有些高校科研实力很强,科研任务繁忙,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在科研本身,结果育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上,人格品质和科研素养方面则涉及较少,也就实现不了科研育人的初衷。

4.科研育人的方法不到位。科研育人不同于教学育人,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适合的方法。一些学校有管理制度,也在努力营造科研育人的环境,但对实施科研育人的教师没有方法层面的指导,让教师自由发挥,那教师只能按照个人的理解去从事科研育人的工作,科研育人的能力参差不齐,科研育人的效果自然也就难以保证。

四、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问题解决的对策

1.建立健全高校科研育人机制。高校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成立科研育人工作领导机构,进行科研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研育人的正常运转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让科研育人工作有章可循,让真正从事科研育人工作的教师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才能有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科研育人工作。

2.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生是科研育人的客体,科研育人需要客体充分的参与。学校应该多在适合的场合加强科研育人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多营造科研育人的氛围,并从学生角度建立激励机制,比如科研学分、评优评奖、免试研究生推荐、出国交流、专项奖学金设立等工作中适当考虑科研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科研活动,科研育人无从谈起;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活动,科研育人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争取科研项目的能力。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保证,科研育人工作才能具备良好的载体。

4.给教师提供的培训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多个渠道、多种形式让教师学习科研育人方面的方法,比如组织教师走出去或把专家请进来,开设相关学习网站,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科研育人学习和提高中,使学校的科研育人工作的实施有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五、结语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科研育人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把握科研育人的内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科研育人工作才能在育人体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2]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33.

[3]阮一帆,徐欢.高校科研育人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52-155.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