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2020-09-10夏绪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摘 要] OB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从毕业标准出发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对课程思政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在厘清课程思政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OBE理念,提出要以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为导向,贯穿教学全过程;专业教师要率先垂范,切实增强“育德意识”,并从思政理论水平提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正确选择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升“育德能力”。

[关键词] OBE;课程思政;德育教育;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研究”(19xcj006)

[作者简介] 夏绪梅(1972—),女,四川遂宁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企业伦理与文化、创      新管理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40-02    [收稿日期] 2019-11-06

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人才培养是最主要的职能,育人是本。立德树人是检验大学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德育教育。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2]。课程思政是一种大思政课程观,本质是在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各环节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

一、关于课程思政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独立。加强思政教育必须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就是要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梳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有机融入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共鸣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案例中,发挥思政教育的显性作用。

二、关于OBE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从毕业标准出发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并实施教学方案。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书中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OBE理念下,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

三、OBE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借鉴OBE思路,具体框架如下图。

1.以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为导向,贯穿教学全过程。德育教育、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国的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思政教育要围绕这些要求,所“树”的人应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三观正确,培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遵从职业道德、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因此,明确课程思政要达到的这些效果,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将上述目标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2.专业教师必须转变和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保障,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

(1)切实增强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只有专业课程教师真正认识到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切实增强自身“育德意识”,转变思维,明白课程思政重要性,明确课程思政是其职责的内在要求,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才能主动把课程思政当成自觉的事情去思考和实施。思想意识到位后,专业教师才会逐渐养成主动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相对应的隐形教育资源,建立良性可持续的共生共振互通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运行。

(2)率先垂范,从我做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课程思政实施者的教师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標,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率先垂范是最好的教育手段,通过垂范展示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公平意识。这种职业行为体现在点滴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例如,作为一线教师,关爱学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堂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答疑解惑、批改作业,认真命题,严格要求学生。

(3)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第一,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当前,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式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传递正能量,对思政理论学习不足,缺乏系统和与时俱进的思政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碎片化。因此,要从自身下功夫,多维度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培养和提升“育德能力”。专业老师在尊重课程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第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要想真正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就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并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渗透,这就要求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第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传授不能割裂,不能简单理解为专业老师在课堂上灌输思政内容,如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没有实际意义,“无效果不思政”,因此根据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应该秉持用意义驱动学习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内在需求,具体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讲故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施,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促进学生伦理观和价值观形成。

除此之外,课程思政离不开学校层面在课程思政改革和教学指导及教学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推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1).

[2]张艳,陈美蓉,王亚军,等.课程思政理念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80-81.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