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学类本科“生物统计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初探

2020-09-10李红宇林志伟殷大伟郑雯金永玲王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课程思政融合

李红宇 林志伟 殷大伟 郑雯 金永玲 王霞

[摘 要] 重新梳理了“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价值引领目标,整理挖掘了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设了三个融入课程思政內容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课程思政;融合

[基金项目] 2018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农业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代大学精神相结合的探索研究”(SJGY20180363)

[作者简介] 李红宇(1978—),男,黑龙江方正人,农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高等教      育研究;林志伟(1970—),男,黑龙江勃利人,农学硕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研究与      教学工作;殷大伟(1984—),男,黑龙江伊春人,农学博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作物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35-02    [收稿日期] 2020-01-08

在中国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和文化多元碰撞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化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课题。培养科学精神,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进行价值引导成效有限[1],建立多学科协同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协同效应迫在眉睫。专业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认真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3]。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思政问题连接,实现价值引领。“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对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科学,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4],是农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优化“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设计,探索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以期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目标。

一、“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特点与问题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处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数据,解释生命科学的各种现象。在生物统计学中,变量之间是统计关系,非固定的函数关系,课程概念多,公式多,学习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低,平均成绩低,教学难度较大[5]。另外,教学与科研训练脱节、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脱节,使“生物统计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常用田间试验设计的方法,能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正确设计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数据分析,完成统计推断,做出科学的结论。

(二)能力培养目标

具备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拓展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通过文献阅读提高数理统计和科学推论的能力,完成所学知识的“整合内化、迁移转化、运用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价值引领目标

通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专业学习和课程思政内容影响,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强化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三、思政元素挖掘

(一)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过程,培养崇尚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与科学活动的内在灵魂,是科学主体(科学家)的内在精神、品质和科学活动的内在性质、特质在求真创新基础上的统一[6]。崇尚科学精神是教育中的核心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下,教育才会实现实效的特性[3]。从严谨数理分析原理的讲解、重量级科技论文中生物统计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活动,逐步建立良好的科学观念,具备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通过生产实践案例的分析,强化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的意识

学生只有知晓职业发展前景,树立专业自信,理解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服务现代大农业发展意识。如在试验概述的讲解中渗透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和黑龙江垦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激发专业自豪感,增强专业自信心;在假设测验和方差分析的讲解中,比较高新农业技术和常规技术实施效果,将农业发达国家的数据和中国数据比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通过教师以身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对多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有清晰的把握,在相关领域中有较好的学术成果,具备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这是作为合格专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以敬业、奉献精神影响学生,以开拓创新精神感染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感动学生。

四、教学案例

(一)社会热点问题案例——“镉大米不是毒大米”

我国约六分之一的耕地处在中重度污染的环境,重金属镉是重要污染物之一,人体重金属镉超标易患“痛痛病”。简述广东韶关“镉大米不是毒大米”事件的始末。我国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大米中镉限量标准是0.2mg/kg,日本大米中镉限量标准是0.4mg/kg。广东韶关镉大米事件中有几个批次的镉含量分别为0.37mg/kg、0.36mg/kg、0.31m/kg,按照日本标准则是合格品。有人调侃:“镉大米其实可以出口日本嘛,按日本标准是完全合格的”。引出例题:现从一个批次大米中随机抽取8个样品,测得其镉含量(mg/kg)为:0.11、0.12、0.13、0.12、0.22、0.12、0.13、0.21,试问该批次大米镉含量是否低于国家标准?

(二)国家重要农业政策案例——“化肥零增长”

我国农作物的持续增产是以化肥的高投入为基础的,化肥用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3%、24%和42%。农业部2015年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即通过科学施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耕地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引出例题:现调查黑龙江垦区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田块100块,得由100个氮肥利用率观察值组成的样本,计算样本=36%、s=11.858%,试比較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氮肥利用率μ与我国常年氮肥利用μ0=33%有无显著差异?

(三)先进精神案例——“第一把荒火”

王震将军于1956年7月在黑龙江垦区855农场点燃了北大荒第一把垦荒之火,拉开了开发北大荒的序幕。此后的数十年中,十万转业官兵和数十万知识青年在这片亘古荒原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现在黑龙江垦区已经成为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能够满足1.2亿城镇人口的口粮。引出例题:为比较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现调查黑龙江省855农场密度为125株/m2和150株/m2的田块各5块,125株/m2田块亩产分别为543、602、578、562、589kg,150株/m2田块亩产分别为612、689、633、503、598kg,试测验两种移栽密度下水稻产量差异是否显著?

五、结语

生物统计学即是培养农学类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也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通过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53(1):43-46.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夏建文.土木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7):116-117.

[4]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等.生物统计学[M].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2.

[5]李所,郑鑫,单雪松,赵静.大数据时代下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8):45-46,65.

[6]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上海:复旦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生物统计学课程思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Excel在《生物统计学》二项分布概率计算中的应用与探讨
Excel在《生物统计学》配对设计t检验中的应用与探讨
水产类生物统计学课程特色建设与教学改革
注重统计思维培养与应用为主导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