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促进教学管理改革
2020-09-10王烽张智
王烽 张智
[摘 要] 学分制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学分制应用到高校教育中能够将以往统一性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加适应新时代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因此,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应该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来促进教学管理改革。通过分析学分制的特点及对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价值,提出了实施学分制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旨在为高校推动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分制;教学管理;教学模式
[课题项目] 2018年河套学院教学专项研究项目“学分制下教学管理体制研究”(HTXYJX18001)
[作者简介] 王 烽(1977—),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软件工程硕士,河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教学管理研究;张 智(1978—), 男,內蒙古巴彦淖尔人,法学硕士,河套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17-02 [收稿日期] 2019-11-06
一、引言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种体制,将其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毕业时间更加灵活,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应该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协调,并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学分制的特点
1.相对于学年制而言,学分制的毕业时间更加灵活。学年制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年限以及在校期间的课程总量,要求学生要在规定的年限之内修完课程并考核合格之后就可以毕业,对学生进行的是统一化的集中管理[1]。而学分制是在教师的辅导下选修学习,通过学分以及绩点来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以学年制的教育年限为基准,但是并不严格遵守这个年限,学生只要修满了学分就可以毕业,可以提前,也可以推后,以此来实现教育最大化效率,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教育管理模式。
2.学年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生只要选择了具体的专业之后就要按照专业来学习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并不是学生所能够选择。而采用学分制,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具有选修权。不仅如此,学生如果对于选择的课程考核没有通过,那么学生可以重修,也可以另外选择课程来重新学习并考试,只要学分修满即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对自我的调整,灵活性非常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3.在学分制的模式下,教师的指导性更加突出。学分制是为了推进教学改革而提出来的体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形成准确的目标定位,在学习方面缺乏最优化的学习方法[2]。而开展学分制,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指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和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学分制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价值
在高校的教学体制改革中,改变传统集权管理体制是关键,而学分制就是教学体制改革很好的突破口。首先,学分制表现出自主性的特点,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改革了以往行政集权命令下的统一模式,能够有效调动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3]。其次,学分制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性更强,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就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实际需求的课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解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矛盾,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而并不是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狭小的专业范围之内,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四、实施学分制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
1.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实行学分制。高校要想以学分制的实施为突破口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来实行学分制。高校要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并重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计划,做好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工作[4]。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要求学校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分制的建设。在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应该纳入全面的素质质量关,就是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教育,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另外,还应该创建更加人性化的学习制度,改革传统的人才观,注重智慧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人格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制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和自我创新发展的条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最后,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分制的实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专业教学技术的基础上融和人文素质教育,并注重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要淡化专业意识,不断拓宽基础,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不断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不能将教学内容划分太细,并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水平来设计课程。
2.从弹性学分制出发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推行学分制就不能按照以往学年制的制度来管理学生,而是要立足弹性学分制来建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1)要建立学习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将原来的学籍管理分为学分制学籍管理和学习管理,学习管理要体现柔性管理和弹性学制。(2)要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方式进行改革,学分制下的考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除了论文撰写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实践环节来考查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考试中除了基本操作的考察之外,还应该注重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的考察。(3)可以实行导师制,通过导致指导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做好选课计划,并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4)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目标管理,还应该注重过程管理,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考察,例如可以建立教学监督机制、教学检查评估、学生量化考核以及教师量化考核等。
3.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要想促进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对学分制有深刻认知和研究,同时还应该精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来管理纷繁庞杂的事物。另外,管理者要转变以前那种统一管理和要求的思想,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做好因才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学校要建立校园网,管理者要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保障。
五、结语
学分制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高校可以实施学分制管理来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和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求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实行学分制,并从弹性学分制出发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园华.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学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G高校学分制改革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14):25-26.
[2]邱莉霞.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学分制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2):50-51.
[3]冯汐.针对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5(7):17-18.
[4]曹金芳,陈伟光,张清达.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3),2017,21(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