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城旧事

2020-09-10佘飞

延河·绿色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秋香宋家阆中

佘飞

十月二十三日,春生为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团圆办了满月酒,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纷纷前来道喜祝贺。席间,人们都在猜测,这王小二今天到底来还是不来呢?

太平镇往东走二十余里地就是璧州城,璧州因璧山而得名。璧山临江而立,像一面墙,又唤作璧山。小城与璧山之间隔了一条河,河叫作诺水河,经过璧山时拐了一个弯,小城就坐落在弯道的滩涂处,依山傍水,四面环山,三面围水。不知是哪朝哪代某位文人留下了这样一句诗: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

璧州山高林密,峡谷、沟壑纵横,这诺水河在这里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码头,往来的船只,满载着山货,顺流而下,可至保宁府、南部、顺庆府,在重庆进入长江,继续往东,则可下洞庭,至江南等地。但璧州人一般都不会走那么远,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只要走到某个地方听不到乡音,就浑身不自在,再多的钱也宁愿舍下不赚,人活着就图一个自在。

璧州城不算大,住有几万人,大都信佛,在对面的璧山上就有一座庙,这庙就叫璧山寺。王小二二十年前就到此庙出家做了和尚。寺庙建在璧山山腰处,山门上撰写了一副对联:

是谁将眼孔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

到此要脚跟站定方许入不二法门

出门又是一联:

举足宜行中正路

入门俱是过来人

过穿堂,就到了璧山寺,威武凶恶的哼哈二将睁眼鼓鼻,怒目而视,把守着山门。继续往前是一个天井,种着两棵柏树,树龄超过两百年。天井两边分别是厢房和饭堂,前面就是大雄宝殿,殿前置焚香大鼎,殿盖金黄色琉璃筒瓦,殿中两根大柱子,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侍者阿难、迦叶,两侧列十八罗汉。

庙里有一口钟,每天清晨王小二就起来鸣钟,钟声响彻全城。清代有人作诗歌咏:“鸡声未报钟先到,催动江城万户烟。”庙里十来个和尚,日子过得很清闲,鸣钟,开山门,打扫卫生,做早课……然后下地干活。寺庙有地,和尚像附近的农民一样,春种稻谷,秋播小麦,园内瓜果蔬菜,成畦成行。和尚们一年四季,除了打坐念经以外,其余大多时间都在地里干活。王小二在这璧山寺一待就是二十年,以前还有人猜测,等到春生娶媳妇儿时王小二就会还俗回家,现在,关于王小二的猜测又热了起来。王小二在本地也算是一个“奇人”,奇人自然有奇事,而且这事儿是一口传百口,越传越离奇。

王小二本是太平镇人,年幼时父亲下河出船掉水里死了,爹死娘嫁人,母亲跟着一个过路的人跑了,再也没回来过。听镇上人说,王小二她妈走的时候,王小二还在和其他孩子玩泥巴過家家。他妈那天穿了一身干净衣裳,从他身旁路过时,王小二还抬头看了她一眼,用袖子横着抹了一把鼻涕,然后又埋头继续玩。邻居还以为她走亲戚或是进城办事,可谁也没想到她这一走就是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王小二从此就成了镇上的孤儿。镇上人心善,又都是左邻右舍的,谁家饭做好了就让王小二来吃,天黑了也有地方睡,大伙儿都像是对自家的儿子,没半点外心。因此,王小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王小二十六岁时跟着镇上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做过背夫,也跑过码头。璧州被群山怀抱,走旱路要翻山越岭,璧州有专门走陆路的一群人,一个夹背(特制的一种背具,适合在陡峭的山路上背运货物),一根杵子,背上背个百二十斤粮食、银耳、竹笋、蘑菇、核桃、茶叶等山货,一走就是百二十里地。渴了,在山沟里就可以喝到甘甜美味的山泉水。采一片油桐树叶,一折,就成了水杯,在沟里取一杯泉水,咕咚咕咚就下了五脏六腑。一个字,爽!累了,找个地方换口气。杵子一打,把背上的东西放在杵子上,深呼一口气,长长地吆喝两声,声音转几个弯,在山里回荡。有时候会拉两句山歌:

沟连沟来弯连弯,马载铜铃过大山,只要郎心合妹意,哪怕云南隔四川。

路上若是遇到下地干活的女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故意搭讪,给漫长而寂寞的旅途找一点乐子。

男:隔河看见姐穿红,满头青丝黑蓬蓬,立起好像花一朵,坐下好像花一丛。

女:哥哥本是天上鹰,丑妹配哥不相称, 山上花开千万朵,朵朵比妹美十分。

他们很会知足,一两句山歌,一两句没头没尾的搭讪,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收起杵子,继续赶路。经常负重走这条路的人,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背二哥。王小二曾经也做过这买卖。他还常常混迹于在璧州码头。

码头上干活,干得最多的就是装货卸货,全凭一身力气。起初王小二还只是打打杂,跑跑腿,慢慢地就学会了背拉扛挑等绝活。正值年轻力盛,是一把干活的好手。百来斤的麻袋,轻轻松松地就举到了肩上,一阵小跑,扛着货物蹭蹭蹭地就跃上了台阶。除了运稻谷、玉米、小麦、油菜、土豆、红薯等粮食以外,运得比较多的还有银耳、笋、茶叶、蘑菇、核桃等山货,这些都是璧州的特产。俗话说:“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这里的银耳尤为出名,以前还是朝廷的贡品。有时候满满地载着一船鸡鸭鱼等活物,动物免不了会拉屎拉尿,搞得整条船都是一股臭烘烘的味道。等船靠了岸,跳进江里,去去臭味,不然连自家的婆娘都会嫌弃呢。像那些木头、竹子、砖瓦等日常用得着的材料物品码头上也经常遇到。背二哥背得了的,船能运,背二哥背不了的,船也能运。璧州的产物通过陆路和水路运到外地,外地的东西也通过一样的路途运进来,水路和陆路构成璧州连接外界的两条通道。

有时候会跟船押运,王小二跟着货船也跑了不少地方,吃过保宁府的醋、张飞牛肉,尝过顺庆府的川北凉粉,还吃了不少重庆小面。码头上一年四季都有人来有人往,周围的小商贩都聚集在码头附近做生意,有卖面的,有卖锅盔凉粉的,还有卖日用品的。码头上有客栈,有酒馆,还有小赌场和妓院。这些都是公开的,不算犯法吧,都这么过了好多年了,仿佛本来就该是这样似的,没有理由,也没有道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过就行了呗,明日在哪里风餐露宿还不知道呢,只管当下过得自在就好。

有时候清闲时,人们会三三两两地聚一起,喝两口烧酒,摆会儿龙门阵,消遣日子。一般来说,在赌场里很少听见璧州人的声音,这事整条河上的码头都知道。璧州人很抠,外乡人说。其实璧州人也会聚在一起摸几把牌,小赌几把,一般来说赌的都不大。璧州只是一个小山城,比不得富裕的地方,璧州人顾家,卖力气挣的钱本来就不多,得精打细算地花。即使是这样,岸上青楼里穿着艳丽的女子总是一眼就能勾住年轻男人的心,仿佛她们真有一把钩子,专勾男人的心,而且是一勾一个准。上钩的男人像是着了魔,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心甘情愿地花在她们身上。男人有生理上的需求,女人吃这口饭,各取所需。呵,你可别歧视,都是正经人儿。俗话说得好,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人的本性。

在大码头,船要是不赶急,通常会停个半天一晚,歇息歇息。若是遇到天气不好,这一停时间会更久。王小二经常跑到岸上的茶馆里看那什么川北皮影戏,如《泗水关》《水漫金山》《火烧连营》等;或是在剧院凑凑热闹,看那“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最精彩的当然是喷火、大变脸;或是听人说书,听什么岳飞演义、武松打虎、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等等,听得饶有兴味。王小二出门闯荡,算是开了眼界。

下船后,沿着一串石梯,拾级而上,就到了璧州城街上,继续往前是古镇江楼。江楼兴建于唐,曾几度毁废,几度翻修,楼高五层,是全城最高的建筑。飞檐凌空,宝顶摩云,各层装花窗,并有回廊周匝,内有木梯可层层攀沿,是璧州城内一大景致。沿江东西两条街,全城最为繁华,江楼往东十来个店铺都是宋家的铺子,宋家是璧州城内首屈一指的富贵人家,码头上一半的船都是宋家的船,一半的货物都是宋家的货物,所以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璧州城买东西得找宋家,卖东西自然也得找宋家。当然,对于这种说法,现在无从考究。

宋秋香是宋家的三女儿,性子不同于前面两位姐姐知书达理,从小就古精灵怪,不受约束。姐姐们学做针线活儿,她却上树掏鸟窝,姐姐们读书识字,她却想方设法逃学,好一个野丫头。

王小二十二岁那年,第一次去码头找活儿,路过东街,秋香正好趴在二楼的窗沿,看着街上来来往往赶集的人。王小二远远的,一眼就看见了秋香,竟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呆呆的傻站在那里。秋香仿佛知道有人在看她似的,突然回过神来,正好看到王小二望着自己,秋香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番,绯红着脸跑回屋里去。

后来王小二在码头上干活儿,宋家的货也搬运了不少,一来二往的与秋香接触的也就多了。

船就停在码头,有一天,秋香偷偷地跑到船上玩,她坐在船头,把脚伸进清澈的河水里,脚丫子在水里像两条大鱼,河里的小鱼都围了上来,秋香盯着水里的鱼儿看,看着看着就想伸手去抓,她往前一倾,冷不防的一头栽进水里。秋香不会水,像落水的鸡,她在河里挣扎了几下,好不容易露出头来喊救命,又沉入水里喝了好几口凉水。王小二躺在另一条船上睡觉,听到有人在喊,他下意识地翻身而起,正好看见河里有人,他猛地一头扎进水里,把她救起。王小二把她肚子里的水控了出来,秋香醒过来看见王小二,伸手就是一个嘴巴打在王小二的臉上,其实伸手的一刹那她就后悔了。王小二的脸刷地一下红到脖子,愤愤地说了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早知道刚才就让你喂鱼了!”秋香站起来,一身湿透,水珠子还顺着衣袖往下滴,她既是责备又是羞怯地看了王小二一眼,赶紧跑回家去。

从那以后,秋香总是特别留意起王小二。久而久之,两人日久生情。

宋家的三位千金是璧州城出了名的美人儿,个个长得水灵灵的,像那仙女下凡。或许只有璧州的好山好水才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人儿来,整个璧州城的男子都梦想着把其中一位迎娶回家。街上来来往往赶集的路人,从宋家门前路过时,都忍不住地往宋家楼上瞟两眼,更别说上门提亲的人,简直是排队儿往宋家走,络绎不绝。

大女儿做了县长的儿媳,二女儿嫁进了名门望族,现在就剩下三女儿秋香尚未出阁。你猜,城里的人们茶余饭后都谈些什么?他们都在感慨宋家小姐的命好,投奔了好人家,一辈子锦衣玉食,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宋家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那叫门当户对,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你也想?嘿,别做梦了,你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瞎想!父老乡亲们现在都在猜测,谁家有那等福气,把三小姐迎娶进门呢?

听人说,城西的李家是宋老爷的老交好,而且李家家境也殷实,可与宋家相媲美,宋老爷有把秋香嫁过去的意思。娶婚嫁女也讲究个肥水不流外人田么?换一个更恰当的词儿,就叫“门当户对”。在外人看来这等美事做梦都不敢妄想呢,可是秋香偏偏不稀罕,她才不管什么公子少爷,她的心里只有王小二。

“胡闹,简直是胡闹!”宋老爷知道这事儿后,大发雷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连家都没有的穷小子,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从今往后,宋家怎么在璧州城内做人?怎么面对列祖列宗?秋香被关在屋里,不准迈出房门一步。

一天晚上,秋香从屋里逃了出来,秋香连夜连晚地找到王小二,他们商议,在璧州他们是无法安定下来的,于是他们决定离开璧州,去更远的地方。他们并没有想太多,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其他都不重要。哪怕是一起去赴死,他们也愿意。

夜里,他们照着月光,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他们只知道离开璧州,到一个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地方去。他们怕被人认出来,白天不敢走大路,他们就故意走小路。璧州山高林密,有时候他们就在山里藏起来,在草地里,在岩石上休息。秋香躺在王小二的怀里,把头贴在王小二的胸膛,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她睡得很香很香。王小二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动静,像一个哨兵,守卫在秋香的身边。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稻谷、红薯等都成熟了,就连空气里都飘荡着丰收的甜味儿。他们饿了,就吃一口干粮,喝一口山泉水。有时候路过别人的农田,王小二也会乘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在地里掏出几根红薯解解馋。他们不敢生火,怕被人发现引来麻烦,所以食物都只能生吃。他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在山林里奔跑,不停地奔跑,像两头小鹿,像九月的风,自由自在。山林里、小道上、河沟里、田野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感到有生以来,从未如此自由过,从未如此放任过,从未如此开心过,俨然成了两个野人,两只猎物。即使风餐露宿,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就像这九月的田野一样,是幸福的味道。

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疲惫,赶路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王小二看着秋香瘦了下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责怪自己让秋香吃这等苦,但秋香却阻拦他。她说,她愿意。他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走了半个多月,一直走到阆中城,才决定停下来。秋香很喜欢这里,而且这儿没有人认识他们。王小二很快就在城里醋厂找了一份活儿,他们总算是找到了落脚之处。不跑了,跑,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家么?

宋老爷子知道女儿跑了以后,派人找遍了整个璧州城,可是连秋香都影儿都没找到。秋香的娘李氏,天天以泪洗面,更是哭肿了眼。都怪你逼她,李氏说。宋老爷子不说话,只是独自坐在太师椅上抽烟叹气,他也为女儿的安危担心,但他更担心的是宋家的面子往哪儿搁。人怕出名猪怕壮,谁叫宋家家底殷实,又生了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呢?这璧州城的风光,宋家就占了一半儿。

阆中的山水与璧州不大一样,璧州的山更高,更险峻,水也更急,而阆中的山平缓了不少,阆中的水也温驯了许多。每天城里的妇女们都到河边洗菜、洗衣服、涮马桶,但是阆中的水与诺水河的水有一个地方很相似,清冽,明亮,像周围的山,周围的树,是绿色,是欣欣向荣的颜色。阆中比璧州要大,也更富裕,古城的建筑更古老,王小二与宋秋香选了一个好住处,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王小二在厂子里干活,秋香在家等着他回来。这一住,就住了十年。十年里,秋香从一位小姐,蜕变成一位妻子和母亲。她忘记了以前锦衣玉食的生活,学会了享受平淡的日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平日秋香也会做一些零活儿,挣钱补贴家用。小两口儿恩恩爱爱,常常在夜里忆苦思甜,说着悄悄话。秋香问,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我去做和尚,王小二说。

在阆中安定下来的第二年,秋香的肚子就大了起来,王小二对秋香更是疼爱有加,经常下班回来到菜市场买一些肉,晚上亲自下厨做饭。

屋檐上的积雪融化了,雨水顺着瓦槽从屋檐飞流直下,院子里就成了一幕雨帘了。天井里的西府海棠露出了红色的花苞,嫩绿色的叶子,火红火红的小花。在这春风得意的季节里,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一个胖胖的大小子,足足有五斤重。因为出生在春天,所以夫妻俩给儿子取名叫春生。

从此,一家两口变成了一家三口,多了一张嘴家里也热闹了不少,添了更多的生气和希望。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虽然艰辛,但却踏实,疼并快乐着。春生是两小口所有的希望。

可是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总是有期限,但只要那么一瞬,就足以一辈子回忆。在阆中第十年,秋香得了重病,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人都瘦成皮包骨了。王小二寻遍了阆中城所有的郎中,都没能治好秋香的病。秋香说,这辈子她不后悔。不过她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她想再看爹娘最后一眼。王小二二话没说,背起秋香,带着春生就马不停蹄地往璧州城赶,他忘记了路途的遥远,心里全是和秋香在一起的日子。第十天,他终于赶到了璧州城,这十天的路,他却用了十年才走完,走回了原点。或许,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來走。

王小二到璧州后,并没有直接到宋家,而是等到天黑以后,他才背着秋香,带着春生,敲开了宋家的门。李氏看到女儿的样子后失声痛哭,王小二跪在二老的面前磕了个头,一五一十地回忆了这十年的日子,叫春生认了爷爷奶奶,王小二便消失了。夜里,秋香终于咽了最后一口气。

后来有人在璧山寺认出了王小二,但王小二只会说一句“阿弥陀佛”就转身离开了。转眼间这事儿过去了二十年,璧州城还是那个璧州城,只是现在璧州城里的风云人物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宋老爷子去世后,宋家的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如今,春生都已经为人父了,这不,前些日子刚刚为团圆办了满月酒。但是璧州的老少爷们儿却还没忘记王小二这个糟老头子。

王小二会回来吗?

你说呢?

栏目责编:王 琪

猜你喜欢

秋香宋家阆中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多管齐下,主体评价小学生的习作
基于简化条件法的解题教学
宋家洲史事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找匣子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高中三册第13单元练习
乡村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