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0-09-10高豆豆张伟峰苏明伟

河南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市化贵州省旅游业

高豆豆, 张伟峰, 苏明伟, 杜 娟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旅游业是许多欠发达地区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最优选择,同时全域旅游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让旅游产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1-2].但旅游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何实现区域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目前学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发展模式、互动关系及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 Mullis[3]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概念并认为旅游城市化是以城市符号作用吸引游客,并伴以人口-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为游客提供定制消费乐趣的一种旅游方式. Gladstone[4]在旅游城市化的背景下评估了旅游业对美国大都市区的影响,并发现美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旅游城市化类型. Burak[5]以土耳其为例,政府鼓励和奖励旅游投资的措施促进土耳其一些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加剧,同时过度开发带来海水盐碱化和农田损失等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Wackernagel 等[6]在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时首次将生态足迹理论运用其中,解决了许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关键问题. Jones[7]将旅游卫星账户运用到探究旅游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中,并以布雷肯爵士音乐节为例,说明较小的事件也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业与城市化、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日渐丰富,研究角度多元研究方法多样. 刘嘉纬、郭睿[8]分析了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的动力驱动. 陈江伟[9]以义乌市为例,研究出城市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 刘雨婧、麻学锋[10]以张家界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成视角探讨旅游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王荣成[11]通过构建旅游业与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2年间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个老工业城市旅游业与城市化耦合演变关系. 周成[12]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区域经济-生态-旅游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省际空间差异研究. 邓椿、陈兴鹏、许辉云等[13-15]分别对山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及长江中下游6省的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补充扩大了我国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研究区域,将余弦夹角值、变异系数法及TOPSIS模型等更多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实证研究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旅游-城镇化、旅游-生态环境、旅游-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等这些两两互动关系,而对于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研究区域的空间选择上范围和类型广泛,有乡镇、城市、省际、国家、大流域和经济带等. 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比定性研究方法多,同一文章运用的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多样化. 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贵州省的产业发展及城市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生态环境为支撑的贵州省旅游业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是否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贵州省作为一个旅游发达、城市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其旅游业、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基于贵州省的旅游业、生态环境及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探讨这三者之间能否协调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内陆腹地,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山地地貌较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贵州省成为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省境内的梵净山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 贵州省拥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其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诞生较多喀斯特景观旅游区,如安顺的龙宫和毕节的织金洞景区.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因此贵州省也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在水文方面,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其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安顺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旅游者,也成为贵州旅游的代表. 贵州省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其中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1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因此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也是贵州旅游的一大特色,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是著名的苗族文化旅游胜地. 在城市化发展方面,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全国相比较为落后,但近年来GDP增速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公路通车里程数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贵州省的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靠拢.

2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借鉴有关文献[16-18],在CNKI上检索相关关键词后,筛选出以往使用较高的评价指标,并结合贵州省实际的指标获取特征和路径,征询有关专家后确定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指标评价体系如表1.

表1 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Tab.1 Tourism-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表1中将3个子系统分为30个评价指标,其中旅游子系统9个指标,城市化子系统12个指标,生态环境子系统9个指标,并运用极差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数据用熵值法计算出权重得出每个指标所占的比重.

2.2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2009—2019 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及2008—2018 年《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3 研究方法

2.3.1 极差标准化处理 在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无量纲化处理,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统一性、标准性. 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Zij表示第i 系统中第j 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ij(i=1,2,3;j=1,2,…,n)表示第i 系统中第j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值;max(Xij)、min(Xij)分别表示指标Xij中的第i 系统中第j 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由于极差法处理原始值后会出现0值,而用熵值法数值要求必须为正值,鉴于此,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统一加0.000 1得出Z′ij避免0值的出现.

2.3.2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法,其根据各项指标的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 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指标比重

2)计算指标的熵值ej和差异度dj

然而,当U1、U2、U3的值都很小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耦合度C值很高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低水平下的高耦合度现象,客观反映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状态. 本文将继续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即:

式中:D 为耦合协调度;C 为三个系统的耦合度;T 为旅游产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其中α+β+γ=1,α,β,γ 为待定系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认为旅游产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但旅游业并非城市化的唯一因素,生态环境在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待定系数α,β,γ 分别赋值0.3、0.4和0.3.

为明确反映旅游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参考学术界公认的研究方法[19],将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状态划分为十个等级(表2).

表2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Tab.2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coupling coordination

3 结果分析

3.1 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测度

根据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1),将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公式(7),得到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及生态环境3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统计表Tab.3 Statistics of Guizhou tourism-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from 2008 to 2018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发展变化,将其绘制成图1. 结合表3和图1可以看出2008—2014年之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介于两者之间,2014年后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值基本保持一致. 贵州省旅游业在2014年发展水平低,远远落后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但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速度在三个系统中最快,从2008年的0.032 1增长到2018年的0.865 3. 城市化子系统综合发展速度排第二,从2008年的0.120 6增加到2018年的0.874 3,2010—2011年出现小幅度下降. 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趋势呈波动增长趋势,从2008 年的0.279 8 增加到2018 年的0.835 1,2009—2010、2013—2014 年间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两个时间段贵州省生态环境出现较严重的问题,但并不影响贵州省生态环境向良好的状态发展.

图1 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趋势Fig.1 Tourism-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trend from 2008 to 2018 in Guizhou

3.2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公式(8)和公式(9)计算出耦合度C值和耦合协调度D值,并根据表2中的耦合协调等级划分标准,将贵州省2008—2018年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进行分类,详见表4.

表4 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Tab.4 Analysi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2008 to 2018 in Guizhou

由表4和图2可以看出,贵州省耦合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耦合度较高. 其中2009年到2010年耦合度上升最快,从0.797 8提高到0.947 0. 从耦合协调整体发展趋势分析,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较好,耦合协调度指数2008—2018年呈持续上升趋势,2014年后耦合协调发展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2014年后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达到同一发展水平. 图2与图1的发展趋势图具有明显因果关系,印证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科学性. 从耦合协调整体状态看,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在2011年前处于失调状态,2011年达勉强协调状态,2011年后向协调状态快速发展,并于2018年达到优质协调状态.

图2 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图Fig.2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2008 to 2018 in Guizhou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以此判别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 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协同演进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变化各异,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其中旅游业发展指数差异最大,增长最明显. 生态环境发展保持较高指数的波动增长,城市化发展水平基本保持增长趋势.

2)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差异较为明显,从2008年的0.32增长到2018年的0.93,从轻度失调状态转变为优质协调状态. 整体上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较高,处于协调状态.

3)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当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低且差异大,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值就低,当三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匀速增长,其耦合协调度也随之呈同趋势的增长并达到优质协调状态.

4.2 建议

根据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各系统的发展趋势、变化特征、协调关系及原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①提高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 从全国发展程度看,贵州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排名仍较为落后,因此贵州省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业提供支撑. 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 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贵州省其他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多元化旅游方式吸引游客到黔旅游. ③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的旅游业以生态环境为主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底,因此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业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切忌过度开发,结合地区资源特色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旅游业和城市化,实现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化贵州省旅游业
贵州省种公牛站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