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实证研究

2020-09-10付勃达董飘飘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效益图书馆服务

付勃达 董飘飘

(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2.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1 引言

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秉承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合作共建,同时为高校读者和社会读者开展服务的新型图书馆[1]。我国对于共建共享图书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2]、国内外比较研究[3-4]、实证分析与研究综述等,鲜有文章对其服务效益状况进行研究。图书馆学家黄俊贵提出图书馆服务是永恒的,服务效益大小是衡量核心价值的唯一标准[5]。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在把握我国共建共享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其发展特点,构建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评价指标,并以中部某省两所共建共享图书馆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服务效益实证研究,检验服务效益评价指标可行性和适用性的同时,探究影响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的主要因素。

2 共建共享图书馆运行现状

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建设模式除共建双方为本地区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这一明显共同点外,其余的建设运作项目尚无统一定式。通过检索相关信息,整理得出我国共有共建共享图书馆数量14个,但个别共建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馆舍分离”,即共建双方的某一方另建新馆,原共建馆归另一方所独立拥有、共建馆同时为社会读者和校内读者服务的“双重性”职能逐步弱化乃至丧失、市政府重新独立建设公共图书馆等现象,因此目前仍在稳定运行共建共享协议的图书馆有11个,本文主要从共建模式、决策管理机制、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分析这11所共建共享图书馆运行发展状况。

2.1 共建模式

共建模式是由共建对象、共建内容、共建载体、共建方式等各方面组合而成。结合文献与网络调查的有关信息、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各种形式以及各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尝试和实践探索,本文将我国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共建模式总结为以下三种:(1)合作共建模式。双方就各项建设项目协商一致,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共建共享。此模式在共建共享图书馆中实践应用的较为广泛。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暨济源市图书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暨北仑图书馆等;(2)股份合作模式。双方单位按照资金投入的比例计算所占的股份占比,由股东代表组成图书馆管委会,实行馆长负责制。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市政府共建的严济慈图书馆,在产权划分上,民办高校的基金会董事局拥有77.6%股权,金华市政府则拥有22.4% 股权[6],但该共建馆已于2010年分离,市级公共图书馆另重新建立;(3)扶持共建模式。前期建设中,双方参与,但后续的发展、管理、服务等方面均只由一方负责,但双方共享建设成果。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

2.2 决策管理机制

决策管理机制是指图书馆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方面的所属权与决策权的归属。通过对11所共建共享图书馆进行分析,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1)资金投入,可分为单方出资和双方共同出资,同时各馆视具体共建情况,出资方式也呈现阶段化差异,分为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两个阶段。首先是图书馆前期建设的资金投入,72.7%的图书馆采取双方共同投资,政府资金投入比例均低于高校投入比例,其余共建馆中一个高校单独出资建设,两个大学园区共建馆由政府全部出资。其次是图书馆后期运行的资金投入,与前期建设资金投入方式一致的共建馆占81%,其余的均由高校独立投入;(2)管理主体,分为单方主导和双方各自运营,实施单方管理的共建馆均是高校为主导方,全权负责图书馆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双方各自运营则根据图书馆所隶属行政体系的差异由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3)人员构成,涉及初始共建馆的员工数量比例、后续发展员工的任免权、员工薪资的发放等,具体可分为双方整合、统一办公但分管领导不同、全部由原高校馆工作人员组成以上三种形式,员工的任免和薪资发放由员工的隶属单位决定,实行两个渠道管理。

2.3 服务能力

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主要区别在面向的用户群体、服务内容、权限设置三个方面:(1)读者类型。共建共享图书馆的读者类型被简单的分为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校内读者是特指共建共享图书馆所属的高校师生,社会读者可视为除本校师生群体外的当地居民、企业职工、其他高校师生等校外人士;(2)服务内容。我国共建共享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秉承“公益性”“人本性”原则,紧跟时代发展,应用现代化技术,关注读者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如建设总分馆、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面向全民的阅读活动等;(3)权限设置。首先是相关证件的办理,校内读者的借阅证件是入校之初由图书馆统一办理发放,借阅册次及时间根据读者身份有所差别,社会读者的借阅证件需要自行办理。我国共建共享图书馆读者证种类分为阅览证和借阅证,阅览证仅具有入馆、馆内阅览、使用图书馆设施设备的权利,借阅证则可使用并外借馆藏资源。另外,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的使用,各共建馆基本全部开放,但电子资源的使用涉及版权和协议的问题,整体开放程度较小。

3 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评价体系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7]。最大的特点是把握公益性、均等性的原则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民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结合国内共建共享图书馆总体运行现状,不难发现共建馆的发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对其服务效益评价具有一定必要性,但以往按照“收益—支出”的常规方法来衡量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是行不通的,因此本文拟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引入经济学[8]、价值工程[9]、项目后评价[10]等理论,综合考虑共建共享图书馆发展特点与趋势,并借鉴其他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构建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评价指标。

表1 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评价指标

如表1所示,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衡量图书馆的服务效益。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来源于图书馆提供的有偿服务,属于图书馆的收益,是可以通过“金额”表现出来,指标中用图书馆开展的各类符合规定的“收费服务”进行计量,投入同等的人力、物力,因为共建共享,需求人次的增加,所以能为共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在功能和使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消耗的劳动+生产资料”即成本支出的减少和节约,这部分的计量因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各个共建馆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只适合单个图书馆内部的纵向比较才能发现共建图书馆的优势和差别,从而指导共建馆内部结构的优化。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便将其忽略。

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宗旨,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效益是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秉承可行性、可比较性、客观性、可反馈性等原则,以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开展情况、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情况、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四个方面的图书馆社会效益成果,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并据此制订了详细的社会效益三级指标。“目标人群”是指共建图书馆的目标服务人群,一般是指图书馆建设之初指定的主要服务区域,目标人群的人均到馆次数和人均外借册次,相对能体现图书馆的工作效果;“办证读者”的人均到馆次数和人均外借册次能反映图书馆的工作服务水平是否对读者产生吸引力;“服务内容”指标的设定,用以评价图书馆是否能有效发挥基本职能,以及通过服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参与总人次两项指标估计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公共认知度”和“读者满意度”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共建共享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进行衡量,反映其社会效益实现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从而能较为直观地对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表1中的相关指标数据(流通人次、借阅册次、各类活动及服务功能举办情况等)图书馆均可获得,“目标人群覆盖率”是办证读者数与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的比例,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情况与各项服务的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法实现,“全媒体传播指数”则一般通过图书馆“微平台”帐号的阅览量、粉丝数、转发点赞量、帐号影响力、被各类媒体报道频次等相关指标进行计算。

4 服务效益实证研究

结合我国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了中部地区某省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共建共享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馆——专科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建,B馆——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建,选择A、B两所共建馆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如下:一是两所共建共享图书馆在共建模式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服务效益探究,更能检验服务效益指标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二是分析不同共建运行机制下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有无差异,进而可以分析影响共建共享图书馆的主要因素。

4.1 基本概况

4.1.1 图书馆服务情况

A馆是其所在地唯一一所图书馆,B馆的所在地共有三所图书馆,分别为市公共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市科技图书馆。下文将分别就A馆和B馆(特指市科技图书馆)两所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馆藏文献、读者服务水平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供下文服务效益统计分析使用。

表2 两所研究对象图书馆基本情况*

4.1.2 图书馆运行机制

共建共享图书馆实行“一个馆舍,两块牌子”的模式,运行机制的设置尚无统一或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定式,各共建馆的建设原则多为依据双方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协商而成,涉及经费保障、管理主体、政府角色、决策主体等方面内容。

表3 两所研究对象图书馆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4.1.3 图书馆服务效益

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涵盖多方面,上文中提到经济效益,由于各馆所依托的母体高校、自身背景等方面差异,因此多个馆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而社会效益是最能体现共建图书馆“共享”目标的评价指标,根据上文中获取的两馆基本情况信息,笔者拟从受其他变量影响较小的“资源使用情况”这一评价指标对两所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进行详细说明。

分析表4数据我们发现两馆服务效益有以下特点:(1)A馆的目标人群覆盖率远高于B馆,该指标与公众知晓度、宣传推广力度、服务吸引力、图书馆影响力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2)A馆办证读者人均外借册次仅为B馆的1/2左右,但是图书流通率却远高于B馆,这可能与共建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和读者需求有直接关系;(3)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和人均外借册次A馆均低于B馆且差异较明显,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读者群体素质差异;(4)单个馆来看,A馆的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略低于人均外借册次,而B馆的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明显高于人均外借册次,这里需要从两馆的实际差异着手,如馆舍位置、馆内环境、开馆时间、馆藏资源、服务能力等方面找寻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5)目标人群人均到馆次数A馆低于B馆,但是目标人群人均外借册次却高于B馆,需要分析二者是否存在关系及各自影响因素。下文将结合两馆的实际共建情况,具体分析共建共享服务效益产生差异的原因和实现目标的因素。

表4 两所研究对象图书馆社会效益

4.2 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共建共享图书馆最直观的经济效益表现在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换取较多的收益,影响因素涉及成本和功能两方面,一方面在图书馆基础建设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双方合作,从制度上打破界限,延展图书馆的受众面与服务范围,能有效增加图书馆的目标用户量,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带来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假设图书馆的功能和利用率是不变的,投入的减少能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另外,经济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如B馆开展的科技查新服务对当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此类服务的需求也为所在单位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4.2.2 运作机制与服务效益分析

图书馆运作机制与其功能设置、资源建设、服务项目和层次、业务人员结构等方面密切相关。首先,分析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两所共建图书馆的运作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功能设置上A馆的服务目标人群包含有少儿群体、特殊群体,馆内设置有相应的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B馆侧重于对科技类人员提供服务,仅设置基础的休闲阅览区域;其次,资源建设的差异体现在:(1)规模上,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同和所依附高校馆层次的区别,馆舍面积、馆藏数量、读者基数有显著差异,绝对的数值比较没有意义,相关评价指标并不能证明规模大小与服务效益的关系,(2)资源建设的方式、资源的购买和决策权,其中A馆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责任明确,共建馆的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了当地政府财政预算,B馆为高校主导模式,政府方仅在前期建设中投入资金支持,后期运行阶段并无支持与保障,另A馆的政府方参与了共建馆的全部建设阶段,而B馆的政府方仅参与了共建馆的初期建设,后续运行中,政府的权利和义务未落到实处,A馆的业务指导由双方共同执行,而B馆的业务指导由高校单方执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心偏离,表4中出现的“A馆办证读者人均外借册次仅为B馆的1/2左右,但是图书流通率却远高于B馆”,便与资源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度有关,共建双方协同指导能各尽所能,以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单方决策,易出现“被忽略、被弱化”的情况,不利于效益的实现;再次,服务项目和层次的设定对于开发潜在读者有重要作用,A馆的社会读者数量较B馆更多,目标人群覆盖率也高于B馆,原因在于服务功能的差别,表4中数据表明,“A馆的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略低于人均外借册次,而B馆的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明显高于人均外借册次”,可侧面说明A馆读者到馆的目的不仅仅是借阅图书,存在为其他服务而来的可能,A馆开展的长期特色服务有“图书漂流”、“官方微帐号”、“大讲堂”品牌活动、“流动图书馆”、“总分馆制”等,B馆则主要为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开设的“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知识产权服务”等,持续性、普遍性、品牌化服务项目较少,两馆的实践证明“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图书馆服务才能有效作用于读者,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吸引潜在读者转化为图书馆忠实读者;最后,业务人员数量和学历结构方面,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是业务开展和服务提升的重要基础,办证读者人均到馆次数和办证读者人均外借册次方面B馆大于A馆,目标人群人均到馆次数略高于A馆,说明B馆能充分满足办证读者的需求,在服务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实地走访调查,B馆的馆内环境较好,阅读学习氛围浓厚,读者更偏爱于利用图书馆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且拥有一支从事学科服务、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等深度数据与情报研究的馆员队伍,但到馆人次与借阅册次的影响原因无法排除读者自身的阅读偏好、文化背景、动机情感等主观因素,所以暂无法证明共建共享图书馆的业务人员结构与效益有直接关系,总之应根据各馆情况满足实际需求。图书馆的运作需要协调一致的办馆理念与办馆思路、明确各方职责、分配好决策权,以高校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才有利于共建共享图书馆目标的实现和效益的扩大。

4.2.3 公众认知度与服务效益分析

公众认知度主要是指某地区公众对图书馆存在性和服务情况的知晓程度,主要取决于图书馆开展的宣传推广工作、读者入馆教育工作、举办读者活动的参与人次等,一般通过图书馆办证读者数量或比例、年到馆读者人次、馆藏文献外借册次、图书馆活动参与率等定量数据反映。另外,图书馆全媒体传播指数也是数字化时代客观展现图书馆公众认知程度的方式之一,图书馆界广泛使用的传播指数测量指标有“微平台”帐号的粉丝数、阅览量、互动量等。

上文提到“目标人群覆盖率指标与公众知晓度、宣传推广力度、服务吸引力、图书馆影响力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表4所示,A馆的目标人群覆盖率明显高于B馆,可以说明A馆的办证读者数所占总服务人口的比例较高,该馆的社会公众认知度较好,服务覆盖区域与读者数量较大。两馆的差异在于A馆开设了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并与本市其他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宣传,定期开展“文化大讲堂”类公益讲座活动,拓展了公众认识图书馆的渠道,提高了公众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积极性,同时A馆创新性地采取了众多措施方便本地居民使用图书馆资源,且地方纸媒和网络媒体每年对图书馆的活动报道达三十余次,增加了图书馆的曝光率。A馆的实践经验证明曝光率、宣传力度、多维的媒体报道与共建馆的目标人群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共建共享图书馆应在此多做努力与尝试,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从而提升图书馆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力。

4.2.4 读者满意度与服务效益分析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是图书馆的价值体现。读者满意度是目前衡量图书馆服务效益最为实用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方法,可以细致了解目标人群对图书馆资源、活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参与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对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进行评价与反馈反映了图书馆建成后的社会效益,有学者就上述三个方面作为图书馆服务效益反馈机制常规项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有利于提升读者满意度、信任度、获得感,共建共享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可尝试学习与借鉴。

5 总结

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共建力度,共建双方各自拥有的优势资源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共建共享”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需要双方的共同付出,政府的作用是高校方不能替代的,高校应置于共建馆稳步运行的责任主体地位;(2)共建后图书馆的运作机制,服务内容及方式、馆内资源的投资方式、管理决策权等与服务效益有直接关系,解决“如何更好的共享”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提升共建馆服务效益的方法。将相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使用高校方的人才优势,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开发馆藏资源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社会效益;(3)读者规模和满意度与服务效益有直接关系,在投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图书馆的产出主要通过读者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利用率表现出来。共建馆应以增加读者数量、提高流通人次为出发点,丰富推广形式与内容,提高图书馆的公众认知度、目标人群覆盖率等指标,有效提升图书馆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将读者满意度转化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本文选取的实证研究样本量较少,数据分析维度与指标体系的设计尚不够全面,需后续研究持续细化与深入。共建共享图书馆对于读者、图书馆、高校、地区乃至全社会的意义重大,无论学界或业界应持续加强对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关注,促进共建共享图书馆服务效益提升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效益图书馆服务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