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聚落人工物质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及其应用
2020-09-10曹洪侠毛景冬
曹洪侠,毛景冬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农艺系,安徽 宿州 234101;2.安徽荣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宿州 234101)
0 引言
传统聚落是指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且目前依旧存在的古村落、古镇、古城等建筑,这些聚落空间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风貌和历史文化特征[1]。传统聚落空间蕴含丰富的历史和乡土气息,形态保存完整,并且具有景观特色性、文化地域性和环境协调性的特征,其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徽州区域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景色宜人,具有非常鲜明强烈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非常多样,其中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区域文化[2]。徽州文化发展成熟,是在原徽州府所辖区域内形成的,儒学文化是其核心。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聚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展。保护的对象也从单体建筑等发展到历史街区和城镇,不断扩展到周边环境,传统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渗透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3]。
古徽州源于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已经存在800 a左右,这里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摇篮,是我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历史文化内涵最深厚的传统聚落。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古徽州境内山峰众多,峡谷交替,既有山谷、深山,也有平原和盆地,山涧溪流众多,处处显示出山灵水秀,犹如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古徽州的传统聚落不仅形式上丰富、概念上完整,在组团、布局、民居、建筑等方面呈现出艺术性、整体性、家族性和历史性。古代徽州的传统聚落具有非常典型的历史文化特征,对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突出的历史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4-5]。
人工物质空间是一种聚落生长发展的形态,其中包含有聚落、庙宇、亭台、楼阁、园林、道路、航道等景观。每一个传统聚落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传统聚落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后形成的,它具备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建筑格局、路径脉络以及水系空间等各个方面,这也是聚落形态的初步构成。传统的聚落是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聚落空间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社会活动、商业生产和行为需求,追求的是顺应自然。传统聚落的形成强调因地制宜,要有效地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建设过程要有完善的规划和构思,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化的人类活动空间,逐渐构建有机人工物质空间体系。
1 徽州聚落人工物质空间结构特征
1.1 聚落整体情况
水系航道以及徽州古道组成的网络系统促进了徽州聚落的发展,水陆交通线即发展命脉,不仅是商品和生活物资运输的关键途径,也为军队部署、政府联络管理提供便利。此处选择聚落、航道、古道等来研究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通过资料整理,共得到922个传统聚落样本,其中有300多个传统聚落被收录到我国传统村落名录。徽州区域的传统聚落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徽州区域的传统聚落分布Fig.1 Traditional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in Huizhou area
总体来看,古徽州最早的部落从事农业生产,属于定居型聚落,秦汉时期属于移民型聚落,到南宋时期又发展为比较稳定的定居型村落。除此之外,徽州区域有非常丰富的驿站、庙宇、驿铺等,或者围绕交通枢纽逐渐发展起来的聚落等。古徽州自然环境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传统聚落主要是集中在盆谷地带。徽州的移民主要是从中原世家大局迁居而来,其基本特征是聚族而居。这种聚落扩散的模式主要来源于宗族组织的裂变。分析古徽州传统聚落的分布情况,基本呈现星罗棋布的状态,聚落群的空间风貌特征明显。分布状态多为离散型、珠串状和卫星城状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聚落又蕴含着自身的特征。按照聚落的职能,可以将古徽州聚落划分为特色产业类、交通枢纽类、传统农耕类和商业贸易类。
1.2 聚落结构特征分析
1.2.1 聚落点群垂直空间分布
按照海拔高度差将徽州传统聚落划分为10个区间,统计各个海拔区间内的传统聚落数量,海拔处于42 m~169 m之间的聚落共190个,占比20.61%,其次是169 m~250 m海拔的聚落181个,占比19.63%。随着海拔的升高,聚落数量也逐渐减少,同时也说明了古徽州的传统聚落。从地理垂直空间来看,高海拔区域分布稀疏,低海拔区域分布密集。按照坡度数据将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划分为6个区间,通过ArcGIS生成坡度分析图,坡度在0°~2°的聚落313个,占比33.95%;在2°~5°之间的聚落248个,占比26.9%。图2所示为徽州地区传统聚落空间高程、坡度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面积是随着土地坡度的增高而增高,到达顶峰后逐渐下降。聚落空间的数量是随着土地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可以看出坡度影响了聚落空间的分布。
图2 徽州地区传统聚落高程、坡度分布图Fig.2 Traditional settlement elevation and slope distribution map in Huizhou area
1.2.2 聚落的点群水平空间结构
分析徽州区域的所有聚落,可以发现传统聚落在各个区县内部是不均匀分布的。通过其分布可以看出,传统聚落在中歙县最为集中,绩溪县、黟县其次。除此之外,在婺源县、祁门县、休宁县、黄山区、徽州区和屯溪区的聚落分布都相对较少。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密度、核密度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图3 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密度、核密度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density and nuclear density in Huizhou area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传统聚落是一种点状的要素,最邻近点指数能够展示出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种表示点状事物的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假设区域内的聚落是随机分配的,那么整个区域内部聚落的理论最邻近距离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A表示区域面积,n表示点状要素总量,D表示点状要素的分布密度。进而将最近邻指数R表示为:
近邻指数R=1时,则说明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当R>1时,则说明点状分布为均匀型;当R<1时,则说明点状分布为聚集型。
分析徽州各个区县聚落的最邻近点指数,发现歙县为0.82,休宁县为0.98,黟县为0.78,祁门县为0.81,屯溪区为0.84,黄山区为0.83,绩溪县为0.93,婺源县为0.86。由此可见,各个区县传统聚落趋向空间聚落,但是黟县聚落分布较为紧凑,其次是歙县。除此之外,对传统聚落的核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徽州区域传统聚落分布形成了2个高密度集聚区域,分别为黟县片区、绩溪和歙县连线片区,主要是受到黄山山脉高海拔、地形复杂、耕地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
2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构
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实现传统聚落景观和思想的重构,是保护和发扬传统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城市景观就是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来丰富和创造城市空间,从徽州地域特色文化中提取区域元素,表达出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在打造城市现代文化特色的过程中,关注文化实力的提升,在顾及社区的布局、城市交通配套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促进文化景观发展。在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祠堂、牌坊、徽州居所等建筑中,石雕、砖雕、木雕的应用非常广泛,老式居民住宅户户相连、墙墙相接,相互穿插,高低错落,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地域聚落景观在城市景观建筑中的应用案例如图4所示。
图4 地域聚落景观在城市景观建筑中的应用Fig.4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in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1 基于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思路
2.1.1 重视规划的前瞻性和立体性
在城市景观的塑造过程中,整体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要强调因地制宜,重视景观的立体性,将整个城市的所有景观作为整体来分析规划,强调横纵联合,由各个系统构成统一的城市景观。建筑的立面到天际线、城市广场、水体景观以及地下空间等都要充分考虑,景观规划要建立在地理区位、文化形态和地形地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划分模块和层次,核心地带重点保护,有针对性地进行涉及,避免出现景观雷同,形成丰富又统一的城市景观。
2.1.2 强调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展城市景观规划时,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重视生态环境,确保城市景观和自然地貌、地区气候特征相适应,为景观实施维护奠定基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视生态保护,绿色植被和水源的保护是城市景观打造的关键,要关注城市周边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严禁出现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
2.1.3 重视文化内涵的传承
在建设城市景观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具有深厚艺术和历史价值的遗产重点关注,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标志。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景观要保持现代都市及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创造宜居的城市景观。
2.2 蕴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的表达
2.2.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调地域特色
城市景观和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尤其是广场、街道布置方面要与地域内的资源条件、文化内涵、历史遗迹相匹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使用轴线组织空间能够带来清晰明确的团结感,有助于形成完整、多样的序列空间。以安徽省会合肥市为例,合肥淮河路两旁伫立着明教寺、文昌宫、城隍庙、学宫、官署等各类文化机构、宗教建筑、商场和行政机关,彼此之间联合纵横,形成了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对称平衡,为城市增加了一抹宁静恬淡的气质。
2.2.2 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城市历史遗迹
古徽州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优秀的历史文化异彩纷呈,保护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远远大于建设毫无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关注老街道、历史故居、文物古迹和遗址,例如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西递、宏村等,要挖掘其历史价值。
2.2.3 注重总体规划,合理利用本地元素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因地制宜,建筑风格要与地区特色相符合。例如安徽宏村的建筑,多采用石雕和砖的材质,风格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白垩在安徽的建筑中无处不在,这种本地元素能够有效地改善空间采光,同时起到防水的作用。徽州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大理石资源,为当地建筑风格中的砖雕、石雕等建筑提供原材料,这种立足本地、具有特色且经济实惠的设计和建筑方法应该提倡和继承。
2.2.4 提升地区优势,发挥水域景观作用
安徽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在景观建设中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水域景观的设计,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要结合区域特色和环境资源,将水域景观、文化、艺术、园林等元素融合起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同时赋予城市文化更多的韵味。在对景观优化重建的过程中,要保留小巧的古河道系统,打造水系丰富多样的景观,为游览者提供步移景异的优美景观。
3 总结
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和城市建设之间矛盾的起因。研究古徽州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徽州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发展脉络,对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具有积极作用。在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传统聚落特色文化的应用,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发扬本地文化。徽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都非常丰富,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深挖城市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