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2020-09-10杨璠
杨 璠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世界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改革政策,力求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全球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同时,科创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十分普遍,传统金融面临挑战,各国一直积极寻求方法改变此困境。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部部长表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发展动力,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激发广大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科技创新活动重要且充满不确定性,包括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3个阶段,发展过程伴随着巨大的金融供给与服务需求,同时,金融可通过高效的专业服务分享高科技产业的高成长与高回报,二者具有资本寻求利润和增值的天然属性,二者结合可以助力彼此的发展,而其融合本质上更多地体现为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此趋势下,如何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瓶颈,如何推动传统金融向新型金融转变以及如何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各省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新模式与新方法。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勇当先锋,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拥有很多“首创”和“第一”,逐渐形成了“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这一独具创新性的科技金融“杭州模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如今杭州市集聚了大量中小企业,是创业者、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天堂”,在杭州市创办迄今已有 20年的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更是杭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一艘旗舰,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闪耀的新特质。本文将从区域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信贷体系和政策性科技金融3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政府、银行、创投等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从融资角度搭建起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同时进一步理清科技金融资源通过资本聚集、风险分散、信息共享、约束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杭州市区域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实证研究其独具特色的“杭州模式”,以期为其他省份落实创新发展、解决融资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金融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对于科技与金融结合所创造的意义与价值方面,麦金农[1]研究得出投资和技术创新应看成整体,切割会造成金融价值链的损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受到限制;龙云安等[2]指出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可以使得科学技术与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约束更加紧密,并且使二者能够持续地联系在一起,而依靠市场机制就能实现这种相互的约束和联系;Jeayoon 等[3]使用30个国家的独特面板数据集,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现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依赖债务和股权融资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在科技金融推动创新发展具体路径与支持效率方面,约瑟夫·熊彼特[4]认为功能齐全的金融机构通过信号甄别,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服务和资金,增强科创能力;Levine[5]将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界定为投资动员、资源配置、公司控制、提高服务质量等,认为金融通过助力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增长;王宏起等[6]通过仿真方法研究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有效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李思呈等[7]研究发现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科技金融发展有协助作用;黄文青[8]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考量得出,推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金融支持模式的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引导、银行贷款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融资体系,是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现实途径;张玉喜等[9]基于动静态面板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差异较大,同时短期内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效率较高,而长期来看科技金融投入的创新支持效果并不明显;张一林等[10]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的不同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没有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能支持技术创新;俞立平[11]基于面板数据重点分析了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对国家创新的贡献,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投入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贡献,政府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最大,企业科技投入次之,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最低,银行科技贷款对科研创新的贡献不显著且其占科技投入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深层次暴露了科技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叶莉等[12]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支持效率,研究指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是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昭示着创新基金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持效能;蔺鹏等[13]研究指出需加强投、贷双方的利益联结,形成互补优势的投贷联动模式,方能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总体来看,学者们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重点探讨了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与差异化作用效率,然而,大部分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宏观国家层面,缺乏对区域科技金融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微观层面对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互动协调关系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也相对贫乏。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科技金融层面出发,着眼于微观参与主体,深入分析科技金融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关系,研究各主体间如何通过合作搭建起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进一步对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展开分析。此外,本文还选取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具有发展科技金融天然优势的杭州市作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剖析其科技金融体系创新实践特色与取得的成效。
2 科技金融体系分析
通过对学者有关科技金融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笔者认为科技金融实质上是以高科技企业融资为导向的,一系列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金融工具、政策与服务的系统的、创新的安排;科技金融体系则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针对科技型企业特殊融资需求,在金融体系内部衍生而来的一部分,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联结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政策以及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金融创新的集合,而政府在该体系中扮演着督促系统有效规范运行的中介和监管的角色,这一变化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区域科技金融体系集合
科技金融体系包括公共金融和市场金融两部分:公共金融即以政府财政为主的资金支持,是政府作为引导者和推动者对科技金融的扶持和鼓励;市场金融则主要涉及银行、担保机构、证券机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市场化运作主体。从市场融资角度,科技金融体系可以分为直接科技金融体系和间接科技金融体系。直接科技金融体系以资本市场为主体,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摸索,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见图2),像新三板市场、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和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这类形式各异的场外交易市场扩宽了未达到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结合场内交易市场,可以满足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同时也给予其全方位的约束与监督;从场外交易市场到主板市场,对融资企业的上市条件逐渐加强,投资风险逐渐降低。间接科技金融体系则以科技信贷为主要基础,还包括科技担保市场和科技保险市场等。
图2 企业生命周期与资本市场风险关系
以上不同的融资渠道及其延伸出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等安排,共同构成了区域科技金融体系,如图 3所示。
图3 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
3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作用机制分析
理清区域科技金融体系内涵与架构后,为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需要明晰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以便于从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有效结合,促进科技金融发挥最大效用。
3.1 资本聚集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资本聚集机制(见图4)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约束问题。政府财政资金主要介入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作用发挥失灵的,具有正外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性主体投资意愿低的科技创新领域,通过科技财政投入的杠杆放大效应,结合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市场性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释放产业倾斜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该领域;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在市场机制运作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机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等科技金融市场主体的介入,能够为科技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多样的资金支持,有利于长期资本的形成。
图4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资本聚集机制
3.2 风险分散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科技创新项目的风险,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在不同投资者、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项目之间进行分摊(见图5)。政府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政策性金融、税收优惠等方式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释放创新活动的早期风险,降低金融机构投资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程度;市场性科技金融则通过金融体系固有的跨期、组合资产等风险管理功能,分散、转移与管理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后期发展风险。
图5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散机制
3.3 信息共享机制
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充分的信息就成为了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重要条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信息、企业信用以及经营情况等信息在银行、风投和资本市场等机构中充分流动,借助其进行规模信息处理、项目专业评估功能,以及资本市场的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实现信息在投资者之间传递与共享,降低了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
3.4 约束与激励机制
资本市场和银行等中介机构为优质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融资平台,同时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与项目进展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监督,通过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优胜劣汰,规避科技型企业的道德风险(见图6),确保投资方能够获得预期的回报。
图6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4 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实证分析
4.1 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杭州市为推动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政策性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基础和保障,重视引导和推动市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近几年杭州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市R&D经费支出及占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等方面的创新投入均大幅提高。2006—2017年间杭州市R&D经费逐年增加,2017年支出额达到了2006年的近5倍,且R&D经费支出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支出一直很稳定且呈小幅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06—2017年杭州市R&D经费支出及占比
2008—2017年,杭州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力度逐年增强,2017年达到了2008年的5倍;同时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了2008年的4倍。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2008—2017年杭州市财政性科技、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杭州市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思路,改革政府科技资金使用方式,重视公共金融的间接引导作用,公共科技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下,市场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科技银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完善新服务方式,实现“政银保”联动(即政府、银行、担保三方联动),同时搭建了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平台,在1个平台、3项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体系,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得益于公共科技金融体系和市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2006—2017年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越来越大,且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占工业产值增加值比例总体稳定上升(见表3);与此同时,2017年杭州市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有将近600家,累计达2 844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7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3家,其中国家级32家、省级60家;拥有省级众创空间101家。
表3 2006—2017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占比
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在于杭州市政府针对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以下若干方面的改革创新:
(1)政府重视公共金融体系创新。
一是制定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公共科技金融即以政府政策、财政为主的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包括政府颁布的各种采购和税收政策,财政支持包括以财政资金构建的科技金融平台、政府为科技创新设立的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等等。随着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认识的不断加深,杭州市委、市政府自2006年开始便出台了一系列与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相关的政策(见表4)。
表4 杭州市科技金融有关政策
二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公共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政策性科技金融体系对社会资本的间接引导作用。2008年,伴随着《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配套设立,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分为参股阶段和跟进投资两部分。在参股阶段,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最高投资比例不超过新的创业投资机构实收资本25%的参股比例对杭州市新设创投机构投资,接受投资的创投机构需将其80%以上的资金投向杭州市本土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或项目;在跟进投资阶段,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创投机构实际投资额30%以下的资金比重配套投资。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改革创新政府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将其投入在创新创业的引导上,是杭州市解决融资难问题在政策制度上的重大创新,自2009年起已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政府引导基金”。截至2017年3月,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批复合作单位47家,基金总规模为66.11亿元;已经签约设立的投资机构有42家,规模达59.61亿元;已投资科技创新项目325个,投资总金额达到33.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3.13亿元,社会资本放大倍数近10倍。在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项目中,有很多都是杭州市本地企业,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本地项目共有215个,占了支持项目总数的66%,项目金额共计21.6亿元。另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将近4万家投资机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机构数量占比达到一半以上,为全国前四强;且在这四强中,杭州市的创投机构势头渐起,2017年和2018年新增投资机构数量跃居4个城市第一。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浙江省及全国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开了个好头,极大地推动了杭州市科创型中小企业发展与壮大,开启了“政府出资牵线、风投企业搭台、中小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设创业投资服务平台。2008 年 7 月杭州市政府创建的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包括杭州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和杭州创业投资网站),是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创业投资服务平台的建立,根本上是为缓解创投公司和科创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互动,对科技金融体系的有序运作提供了支持与保障。该平台通过实体与互联网联动,以“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为宗旨,以“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为创投公司和科创型企业搭建联系的桥梁。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由政府补贴房租提供办公场所,引进国内外创投机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咨询与成果转让等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定期举行项目发布会和对接会,实现投融资方的有效对接,目前已与杭州市产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产权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为创业投资有效退出提供路径。2017年,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共举办了 40场(次)左右的大型投融资项目对接会,为 800 多个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平台服务,有约 200 个项目获得近 20 亿元投融资资金,截至 2017 年年底,已累计吸收会员机构 180余家,成效显著。
(2)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市场金融体系建设。
杭州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为杭州市科创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为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大额的资金来源,其中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非上市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平台,是浙江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切入点,新三板、创业板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渠道。2008 年 12 月,杭州产权交易所成立,是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等的重要平台。此外,杭州产权交易所还以浙江产权交易中心为依托,被选为区域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为区域内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交易等服务,是企业进入新三板和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的过渡板。2013—2017年间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每年增加且增速很快,截至2017年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有367家,数量占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的37%,在全省占有优势。杭州市自2009年第一家创业板企业上市以来,创业板的发展蒸蒸日上,从2009年3家到2017年的36家(见表5),增长了12倍,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浙江省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45%,接近一半,创业板发展势头良好。
表5 2009—2017年杭州市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单位:家
(3)科技信贷体系本土化创新,实现风险共担。
一是创立杭州银行科技支行。2009年,杭州市银监局联合杭州银行,在充分吸收美国硅谷银行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本土化创新,设立了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政银保”三方联动的新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银行和担保公司联合担保,担保公司在担保时获得贷款企业1%~3%的期权,银行可以分享此期权收益,充分享受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时支行内部实行单独核算、单独审贷,基于科创型企业内在需求制定了具有五大特色的单独信贷政策(单独的客户准入标准、单独的风险容忍政策、单独的信贷审批机制、单独的业务协同政策和单独的专项拨备政策),组建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降低科技企业融资难度与投资方的贷款风险,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融资平台。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创立至今,已对杭州市内新能源、医药医疗、电子科技等六大行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融资效果显著。2017年8月,杭州银行科技支行在成立8周年之际,存款已超过180亿元,融资余额近130亿元,服务上市公司十余家、新三板企业300多家,信贷客户累计达2 000家。
二是提供科技担保。2009 年,基于“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思想,杭州市创新性地推出了基于政策保障的“天使担保”业务,优化政府对企业资助方式由直接变间接、由粗放变精细,通过对接财政科技投入与市场金融资本,实现政府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助,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杭州市科技局建立了政策性的杭州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仅收取1%的担保费,政府给予担保公司担保费2% 的补贴,当发生代偿净损失时由政府承担代偿净损失的 30% ;同时,担保公司不断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了期权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担保、联合天使担保等八大创新担保产品,以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如今,杭州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已成为省内最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之一,同时也是杭州市内运行最规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担保公司,获得“杭州市金融创新项目一等奖”等奖励。截至2017年,杭州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支持企业累计已达2 000家,提供融资担保金额逾70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2亿元,财政杠杆放大倍数达35倍,在省内合作银行超过了20家,同时其支持新三板挂牌企业达48家,占杭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3%,为杭州市营造了良好的科创环境和金融改革环境,切实造福杭州市内科创型中小企业。
(4)重视创新科技金融体系生态建设。
一是设立“雏鹰”“青蓝”“蒲公英”计划。为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人才创业、产学研融合,杭州市分别于2010 年、2011年以及2013年正式启动实施“雏鹰计划”“青蓝计划”“蒲公英计划”,对列入这些计划的企业大力提供融资支持、税收优惠以及优质完善的创业辅导等服务。“雏鹰计划”“青蓝计划”是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重要内容,旨在形成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群,建立一个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库。2010—2017年,“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分别共培育了雏鹰企业2 161家,青蓝企业545多家,其中已经上市的企业(含新三板)有40家左右,政府根据这些企业的实际研发费用分别给予了10%~15%比例的资金补助;2013年,杭州市政府启动“蒲公英计划”,特别设置了引导基金初始规模为 7 500万元的 “蒲公英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采用间断性参股的引导方式鼓励天使投资机构对初创期企业实施投资,并提供创业指导与配套服务,助推科创型企业快速成长。“蒲公英计划”目标在5年内新办 10 0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助力500 家以上优秀企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二是启动阿里巴巴锚企业驱动机制。近年来,有着“天堂硅谷”之称的杭州市高新区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涌现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行业领军企业,他们分别是其所在行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锚企业,拥有雄厚实力,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人才、产业等创新要素集聚具有灯塔效应,能够吸引各类创新要素迅速向锚企业空间聚拢,实现产城深度融合。2013 年,阿里巴巴总部进驻杭州未来科技城,与未来科技城互利共生,有效提升未来科技城的人才集聚能力和高端科技水平,对科技城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阿里巴巴的存在,为杭州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 +”创新创业中心和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促进了杭州市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杭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杭州市将搭建“一湾五镇多点”的新金融空间支撑体系,其中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以下简称“西溪谷”)正是“五镇”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落脚点。西溪谷集聚了一批极具创新潜力和发展动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截至2017年4月,已入驻企业超2 000多家,其中约有240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形成了科技金融“阿里系”、股权投资“浙商系”、创意创新“浙大系”的三系协同发展格局;蚂蚁金服的支付宝、蘑菇街、网商银行、赛伯乐基金小坞、福地创业园等重点平台和项目均已入驻,全国首幢互联网金融大厦也在此生根落地。到2020年,西溪谷将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体系、市场体系、中介体系、生态体系,力争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
杭州市目前已成为国内最为火热的资本集聚高地,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齐头并进,且呈融合发展态势。
5 结论
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是区域科技金融建设的“骨架”,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机制是该系统机体运作的原理。本研究通过从融资角度理清科技金融体系组织架构,明确科技金融资源通过资本聚集、风险分散、信息共享、约束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为统筹区域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杭州市作为“中国智造”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在1个平台、3项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体系,本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其建设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对其他省份根据自身条件求同存异形成各自发展模式、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在肯定杭州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应注重发现与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如何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突破困境,推动“政-银-企”等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谋求进一步发展,是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