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雏鹰展翅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一体化设计与实施
2020-09-10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
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 徐 为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因此,有效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2017 学年起,全国小学开始全面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该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将国家倡导的法治理念和德育树人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实现当代思想品德课的实质性价值。这一课程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学习途径,但是我们必须重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关注道德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与道德行为实践中生命意义的联结。
德育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激励学生不断前行?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路径梳理
通过对学校各项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少先队的“红领巾奖章”是很好的载体。早在1994年全国少工委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就提出奖章活动,旨在培养少先队员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雏鹰行动”,独立自主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争章活动,学会生存,自强自理;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做新时代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 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发文,在已开展的“红领巾奖章”及其他奖章活动基础上,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突出党团队的血脉关系和红色基因传承,不断加深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和标志标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将“红领巾奖章”评价激励体系融入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成长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因此,“红领巾奖章”活动是德育实践的重要活动途径。
我们设想:如果能够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两者相结合,进行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从而在立德树人,培养儿童良好品行上找到好方法。
教育实验从目前正在一、二年级实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我们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有机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程评价与少先队评价相结合。特别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主线,通过评价把课内知、情、体验和课外行为实践落实相融通,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形成学生日常学习、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通的一体化评价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为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健康向上个性的儿童提供了标准。以《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为标准,通过一枚枚具有社会价值的奖章为激励,向所有儿童团员、少先队员提供一系列富有挑战的目标,引导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技能,服务他人,培养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向上的个性,成为一名雏鹰好少年,成为一名优秀的接班人。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红领巾奖章”体系的解读与梳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们制定了以下操作路径。
二、方案制定
1.分析学情,了解起点
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一体化设计突出了“基础学情分析”。“学情”就是学生的情况,了解“学情”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的必要前提,也是使知行真正融为一体,达成“知行合一”的基础。
以“自理章”为例,中队辅导员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刚入校的一年级孩子对于“书包的整理和书本的有序分类摆放”能力差异是很大的。通过问卷调查,中队辅导员们发现自理能力间的差异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情况之后,辅导员为“自理章”设计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衔接的各类争章活动,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走好入学第一步。
2.解析课标,细化要求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须对应课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让学生“知”。于是,我们根据学情,了解了学生起点;结合教材,梳理教学内容;解析课标,细化要求,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结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我爱我们的班级”的教学,我们设计了“小岗位章”。通过争章活动,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细化为奖章评价标准,把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校内评价标准:
(1)能够分享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以及分享快乐的故事。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班规的制订、管理和执行,并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3)做到人人都有小岗位,爱护班集体的公共财物,为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奋斗,努力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4)明确值日生责任,树立正确的班级服务意识。
(5)学会合作、分工,一起装扮自己的教室。
校外评价标准:
(1)掌握饭前和吃饭时的卫生习惯要求。
(2)初步了解居家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知道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性,初步养成伤害常防范的生活习惯。
(3)知道早睡早起有利于健康成长,联系生活,反思没早睡带来的后患。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过健康的生活。
3.三者结合,选章定章
“行”就是争章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将“知”落实于“行”。上海现有的“红领巾奖章”共分为八大类:组织、自立、服务、交往、益智、科技、体艺和自护。一、二年级基础章章目12 枚。
在分析学情、细化课标、了解章目后,将三者结合,同时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增加了5 枚特色章章目,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知行合一雏鹰展翅”争章章目表,并制定学期争章计划。将富有特色的“红领巾奖章”活动融入到队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励队员们不断将课堂习得内化并落实于行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知行合一雏鹰展翅”争章章目表
4.建章立制,确定方案
围绕章目,确立争章达标要求,建立争章机制,确定争章方案。依据争章方案,策划争章活动,开展各类实践体验。在其过程中,我们注重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引导孩子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争章活动中,将知与行有效地结合。过程中做好记录,留下足迹,通过考核后,学生佩章护章,继续攀登。
比如,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依据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能学会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校每学期设有一周“研学周”综合主题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在春秋季社会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各类综合主题实践活动,将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关注和了解自我,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知道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人人有责。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与梳理,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与活动,增设了特色章章目“研学章”,制定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争章标准,建立争章机制,确定争章方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开展争章活动。
章目单元课题课标解读教学目标争章标准校内评价标准 校外评价标准研学章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风儿轻轻吹B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D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C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之美,与大自然和谐共处。1.学习风车制作,通过风车转动,了解风力。2.用收集到的花瓣及树叶拼贴成一幅画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谢。3.认真且高质量地完成《研学手册》。1.在辰山植物园的秋游中,通过讲解提示牌,自主认知5种植物并了解他们的特性。2.在辰山植物园中,能与同伴合作完成风筝的制作,并与同伴一起放飞。3.爱护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植物,不随意践踏、采摘。
三、实施原则
为了有效实施,我们确立了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知行合一。道德之本是一种实践之知,以往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它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因此,德育不但要从“知”入手,要真“知”、乐“知”;更要树立“行为优先”的重要观念。要把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主导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评价不仅要以行为为准,而且要把道德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
原则二:回归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表现出生活的特性。一方面,生活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植根于生活是为了塑造更加美好的道德生活。因此,学校德育在性质上要凸显生活性,在目的上要实践道德生活,在内容上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方式上要通过实际生活开展。德育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将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原则三:以身作则。儿童的模仿性很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用自身规范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和带动孩子,才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否则一切德育只是空谈。
原则四:合作互助。现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课堂的教学又常常只需独立完成,因此孩子们的合作机会很少。我们需要尽力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合作学习蕴藏着重要的德育意义,其体现在: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自尊,树立自信;学会理解和宽容;养成规则意识,实现他律和与自律的整合;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四、实施案例
以一年级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为例。
1.诊断基础,解读课标,选择争章章目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6 岁孩子来说,他们是在众星捧月中长大的一代,新学期开学不久,老师们发现有不少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有的学生把书本平整放进书包都不会。
一年级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中的教学目标中就有:懂得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会整理书包。基础章章目表中,一年级自立科目中就有“自理章”。
针对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一年级教师确定了在开学第二个月争“自理章”的目标。
2.设计方案,开展活动,丰富体验
“红领巾奖章”活动就是通过奖章来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技能,培养品性,是对课程学习的丰盈与补充,让德育回归生活。
在确立了争章章目后,教师依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目标,同时研读《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争章活动的具体方案。
课堂上,教师通过儿歌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每个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书包,分享自己整理书包的喜悦,在同伴间交流分享中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又通过自己练习,不断熟练理书包的技能。
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一次理书包比赛,通过比赛和表彰,促使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通过同桌之间 “比比谁的课桌更干净”,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在互助合作活动中得到锻炼,使同桌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并时刻保持自己课桌的整洁有序;“我和爸妈比整洁”是把学校德育活动引向家庭,同时也提醒家长应时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作孩子的榜样,用家庭的示范来引导和激励孩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内容自理章争章评价标准课标解读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内容自理章争章活动设计单元 课题 校内评价标准校外评价标准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开开心心上学去A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A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A11.在学校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1.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这件事,理解上学的意义,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并顺利融入新集体,产生对校园生活愉悦的情感体验。2.懂得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会整理书包。1.儿歌学习中孩子喜欢上小书包。2.“展示书包”中学生认识书包。3.“讲述书包的故事”体会家长的期盼,讨论书包中该装哪些物品。4.“整理书包”组内交流,适时指导。1.参加一次理书包比赛。2.“比比谁的课桌更干净”。3.“我和爸爸、妈妈比整洁”。1. 能独立整理好书包。2.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会整理桌肚,合理摆放学习用品。1.能独立整理好书包。2.会整理自己的书桌或者自己的房间。
3.依据评价,跟踪反馈,夯实指导
每一次的争章活动都配有一份争章活动评价表,评价表以体现争章活动,重视活动作业和过程性评价的特色。
“自理章”活动评价表
评价说明:
(1)评价内容:书包、课桌和书桌的整理,侧重实际的操作,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2)评价形式: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以打星形式呈现。
(3)争章建议:能得6颗★的同学,即可获得“自理章”。
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一体化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重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过程中通过数据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年级组内辅导员研讨会,制定后阶段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与巩固,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自理章”数据统计与分析表
五、成效与反思
1.成效
(1)认知和操行相统一
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优化整合,能使“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促使学生将在课堂上的习得内化,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彰显。让课程价值教育生活化,通过生活实践与检验,让学生将课堂习得真正内化为行为的指导与准则,做到知行合一。
(2)综合性与简约性相统一
我们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相整合,先从课程标准或本单元的学习大目标开始,为大目标搜集证据、制定测评方式,再对照大目标和测评方式设计相应的课程教法与争章活动。通过UBD 教学设计,课内知、情、体验和课外行为实践落实相融通,两者的有效结合和一体化实施,使评价变得更加地简单易行,让我们的“红领巾奖章”活动有了价值观的核心引导。
(3)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有其独特的课程特点,走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并非课的结束,而是课程价值的继续延伸。《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一体化设计,为学校传统争章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争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彰显个性,发挥特长,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争章活动的评价激励,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得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觉的行为,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准则。
2.问题与改进
每一次的争章统计结果显示每枚章的达成率都不能达到100%,学生之间的差异真实存在。课程的目标最终要落在让每个学生的成功上,因此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引导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想方设法对行为相对较弱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时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以心育德,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钥匙,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肯定,予以延伸和发展。
作为中队辅导员或者德育教师,努力学习儿童心理学,用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好地胜任德育教育者这一角色。在一体化争章活动中,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在争章要求上设置分层,在个别辅导上更具针对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班级中有孩子出现较大的问题,或中队辅导员、任课教师碰到问题比较多的,可由中队辅导员牵头进行教师集体会诊,同时邀请学校资深的教师或心理教师一起参与,一起分析,找出问题,开出方子,多方努力促其变化。
人应当如何生活,是道德的基本提问。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德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而是经验课程。
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领巾奖章”活动相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程评价与少先队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日常学习、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通的一体化评价方式,能使德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