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合作策略分析
2020-09-10穆重怀
穆重怀
波罗的海三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际关系的大格局看,波罗的海三国的地位特殊,它们既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同时又与独联体,特别是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要努力建立起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挖经贸合作潜力拓展基础实施领域的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物流的便利化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途径。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具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参与国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与三国的贸易与相互投资规模占总体的比重较低,深挖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可以为双边贸易快速增长提供机遇。特别是在欧美强化对俄制裁严重影响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三国也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由此,拓展基础实施领域的互联互通是推动中国与三国经贸增长的新契机。
爱沙尼亚拥有众多的港口,其中塔林港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欧盟港口。爱沙尼亚交通发达,铁路总里程为2167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31公里。公路总里程16512公里。
立陶宛交通体系相对发达,铁路总长2010公里,公路长度3.23万公里。克莱佩达港为不冻港,四季通航。
拉脱维亚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在于它的基础设施优势,即发达的港口、铁路、航空和公路。拉脱维亚共有10 个港口,包括里加、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3大港口以及7个小港口,其中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为全年不冻港。以这些港口为依托,拉脱维亚建立了三个经济区,即里加自由港、文茨皮尔斯自由港、利耶帕亚经济特区。在这些特区内不仅有发达的海运设施,而且还建有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拉政府还为经济特区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者。在铁路方面,拉脱维亚铁路总长1865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 257公里、复线铁路300公里,共有 152 个火车站(包括 75 个货运站)。铁路采用的轨距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及独联体国家的轨距相同,可以不用更换轮对直达独联体内的任何国家。航空方面,拉脱维亚有3个机场,其中国营的里加机场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大的机场,开通了79条航线,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公路方面,拉脱维亚公路总长2011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 1650公里。乘坐国际巴士可以直达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
尽管拥有发达的交通系统,但三国的基础设施存在着老化和建设薄弱的问题,小型港口网络基本没有形成,投资基础设施可以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强大的物流支持下势必为拉动三国的经济发挥出巨大潜能。
深化创新思维拓展传统和新兴产业合作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日渐普及,这也为拥有创新技术储备和良好营商环境的波罗的海三国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在传统产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与三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首先是能源产业的合作。中国是新兴绿色能源研发和应用的主力军,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技术储备,因此能够在能源产业与三国形成“优势互补,新旧结合,协调创新,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模式。
在传统能源的创新开发上,结合各自的优势,提高油页岩的利用效率。中国与爱沙尼亚是油页岩储量相对丰富的国家,而且都是采用干馏法生产页岩油的国家。这种资源的独特性为两国的合作创造了先天的优势。
在油页岩的加工方面,中爱两国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爱沙尼亚葛洛特干馏技术与工艺具有单台处理量大、干馏效率高、油页岩利用无浪费、生成的干馏气热值高等优点。这对于提高国内油页岩固体热载体干馏技术的加工效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中爱两国在油页岩的生产和使用效率,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双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相对薄弱,提高双方在生产技术转化和设备改造方面的合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天然气产业的合作上,利用双方的现有条件,保障能源战略安全。中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对进口天然气的依存度也相对较高。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巨大,在目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国在天然气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2010年以后,海运液化天然气的占比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开始大力发展LNG运输船队,目前已经可以制造世界领先的大型LNG运输船,并且实现了规模化,大型运输船队正在逐渐形成。而且中国在小型LNG运输船领域也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为LNG的分装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需求量与运输能力的结合,以及中国与三国天然气产业所面临的现实状况,为LNG运输船队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利用中国的大规模的LNG运输船队可以为三国提供购买天然气的新路径。LNG运输船队能够把天然气运到三国具有接收能力的港口,这样就打破了陆上管道对三国天然气供应的垄断,为三国天然气进口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美国正在与立陶宛按照相应的模式尝试进行合作,这也为中国与三国合作提供了参照系。
对中国而言,一方面可以参与三国天然气储运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服务,实现对港口的联建联营;另一方面在天然气供应超量的情况下,实现“液来液走”,进行天然气购销的转口贸易。提高中国LNG运输船队的使用效率,扩大LNG运输船队的市场占有份额,打造一支多功能、全天候的LNG运输船队。
在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双方的创新能力,实现能源产业的转型。对于中国与三国来说,风能合作是双方新兴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双方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而且在风电的投入和建设上发展很快。爱沙尼亚正在建设投资额达到5亿欧元,并网容量达到1000兆瓦的陆地风电发电厂,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电厂之一。
爱沙尼亚在风电机组的生产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Eleon有限公司是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制造商,拥有Eleon3M116等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自主知识产权。Eleon3M116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比同类产品的效率高出30%。目前使用该机组的34兆瓦的风力发电厂已经投入使用,另一个100兆瓦的风力发电厂正在建设中。
中国的风电机组,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产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每年的风电发电量也在世界领先。这是中国推动国际风能合作的重要抓手。
2016年爱沙尼亚的风电生产能力为310兆瓦,在波罗的海国家中占据领先地位。风电的使用提高了爱沙尼亚的能源利用率,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中国与三国的风能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不仅可以在技术上相互借鉴,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水平,而且可以通过融投资,扩大风电的生产能力,密切双方的全面合作。
在深化传统产业合作的同时,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投入,主要应集中在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业等领域。2018年初,欧洲第一个国际区块链中心Blockchain Centre Vilnius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开幕仪式。这是加速区块链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将立陶宛打造成波罗的海欧元区的区域金融技术中心的又一新举措。这样中国与立陶宛都拥有了Blockchain Centre的分中心,为深化创新金融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深入扩展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人文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发展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合作要注重人文交流。其目的在于增强各方的相互了解,加强彼此的信任,助力推动全面合作,带动各方面的发展。人文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语言学习、人员交流、举办展会和发展旅游等形式进行。
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文交流相当密切,其中孔子学院是打造中国文化名片的重要资源,中国在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建有多所孔子学院。其中辽宁大学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与塔林大学建立孔子学院。迄今为止,双方合作卓有成效,为在三国推广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已经开办了多所孔子课堂,以满足不同人群学习汉语的需要。
在向波罗的海三国推介中国的同时,可以考虑在国内高校开设相应国家的语言研修班,从掌握语言开始,加深对波罗的海国家文化的了解,推动互通互联。
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留学生交换规模。三国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分子生物学、激光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推动教育产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助力文化交流,也可以提高经济合作的水平。
旅游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三国的旅游市场,促进相关行业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中国与三国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从史前文明到民族风情的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旅游项目。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开展旅游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合作,而且能够推动人民之间的了解,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为实现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关系经历了从疏离到接纳的转变,它的发展见证了世界格局的改变。未来双方的关系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随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理念的深入,各个领域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一定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