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村支书 破茧成化蝶
2020-09-10李颖
李颖
镇西村位于革命老区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镇西侧,曾经是一座穷村,经过5年的脱贫攻坚,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8900元;荣获区级文明村、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村;在2019年上半年区百面红旗评比中获党建、服务、发展、文明、和谐五面红旗。这些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村民心中的拓荒书记——支中海。
加强党建,配好“班子”,勇担重任
他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他从不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2013年,他接任书记的时候,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债务多、人心散、治安乱”的穷村,村集体共欠外债达107万元,欠银行贷款利息和高利贷利息每年就近27万。在他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就尝到了被追债的苦头!面对如此沉重不堪的局面,曾萌生退出的念头,因为自己在外承包工程,一年能挣30万元。但是看到村民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加上镇党委政府强大的后盾,心中重新燃起一股舍我其谁的动力,就像开败的玉兰一样,在下一个春天再向世界握手。那阵子,他天天布衣粗茶,在村里调研,最终意识到村里有外债,责任在班子。只有配强配好班子,才能打好翻身仗。于是他召集村民开会投票,13个班子成员,被换掉了5个,将有致富项目、热心为群众服务、公道正派、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同志选拔出来当干部。新班子新气象,也让群众看到了新希望。
凝固党建,聚焦招商,扭转乾坤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他骨子里心忧村民收入。别人摸瓜,他顺藤;别人摘叶,他问根。“两年,债不还掉,我就下台。”面对全村父老乡亲,支中海立下“军令状”。2014年春节期间,当他听邻居说,一个亲戚在宁涟高速附近一家彩印厂打工,该厂准备搬迁,正在四处考察找地。他一个礼拜两趟,找老板软磨硬泡了两个月,终于说服老板把厂子搬到镇西村,不到半年,建成投资,一次性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30万元,还解决本村50人的就业,这是他为集体挖到的第一桶金。接下的几年,他胸中有块垒,气势如虹,先后从上海等地成功引进毅红奶牛、泽然科技等项目5个,流转土地1100亩,不仅给群众增加每亩土地租金1200元,而且村集体还得到投资商赞助资金11万元。
在区政府关怀下,淮安区利用闲置土地引进龙头项目,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参与股份合作的方式推进产业扶贫。2016年,淮安区委区政府阳光扶贫项目——天裔鸽业,落户镇西村,这与他的努力争取也分不开。当时有好多群众不理解,认为他是包工头出身,是为他自己谋利。有些群众趁机闹事,到施工现场坚决不让开工,甚至拦车不准施工。最后支中海语重心长,日日夜夜地做他们的工作,最终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仅用15天时间,将所需土地全部流转完毕。在他的努力下,天裔鸽业一期用工160多人,二期投产后,用工300人以上,每人每月3500元以上收入。一期流转土地407亩,二期流转160亩,每亩地租金1450元一年。此外,60万元扶貧资金人股,每年按l6%分红,就是9.6万元。“我们尽可能多地介绍低收人农户或者是没有外出打工条件的村民来这里打工。”支中海说,这个项目的收益不是由钦工镇镇西村的低收入农户独享,而是惠及全区20个经济薄弱村。
如今,天裔鸽业运转良好,270栋鸽舍依次排开,村民们正将成箱的鸽蛋打包装车。村里有160多人在鸽厂上班,每个月收入少的3000元出头,多的能有六七千元。村里的风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过去没有项目,村民们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打打牌,时间荒废了不说,还容易有邻里矛盾。项目来了之后,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们进厂上班,一年下来,薪金加租金收入超过5万元,企业还给村民们买了保险,每月一到拿工资的日子,村民都开心得不得了。村民颜士淮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年迈,妻子一个人艰难操持。如今他每天早上7点上班,11点下班,在厂里吃工作餐,休息到下午2点上班,6点钟下班,主要任务就是收鸽蛋、喂鸽子、清理鸽笼。进厂3年,如今已经是带班负责人,负责巡查28个鸽棚,每个月收入5000元。让他满意的是,厂子离村子只有一两百米,脚一抬就到了,最关键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地过着幸福的日子。
2017年11月2日至3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淮安调研,他考察镇西村天裔鸽业项目时提出期许,希望加大扶贫开发项目推进力度,带动更多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支中海当时既激动高兴,又深感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并暗下决心: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2017年10月镇西村又引进8000万元共发家纺项目,目前,吸纳村民126人就业,年总工资收入600万,同时给村里带来176万的收入。2020年,他再次勇担重任战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同时,再次为村里引进1.6亿元塑佳包装食品项目,计划下半年开工,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流转手续。 深化党建,精准扶贫,为民谋利
他对镇西有含哺之恩,共著之情;有乡关之爱,泥土之亲。因为他代表的是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地区。缘于童年贫困的生活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招商引资成功后,他心系村里特困户,进行精准扶贫。
十三五期间,他为167户困难户建档立卡。村民颜廷才、陈雪华,是无技能、无资金的典型困难家庭,天裔鸽业一落户,他就将其介绍去上班,月工资4000元以上,当年脱贫。像他这样,镇西村已有33人在鸽厂务工。村民陈超,脑子活,有闯劲,想通过养猪脱贫,可无资金。他得知后,直接到信用社担保小额贷款5万元,连续3年,如今饲养量已扩大到150头。在镇西村,像这样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发展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的就有8户。
到2015年末,他不仅还清了村集体所欠的外债,还剩余40多万元。有钱了,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就开始盘算如何为群众办些实事。2016-2017年他争取到上级财政资金370多万元,对全村的河道、沟塘、渠道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疏浚和整治,建设泵站4座,桥梁20座、防渗渠6千米、道路16.5千米、涵闸渠首46座,此外,村里每年拿出5万多元,用于困难救助、节日慰问等民生保障,帮助所有建档立卡农户缴纳意外伤害险,他个人还出资帮助低保残疾户支广春安装空调,全村无经济来源五保户水电费全部由村集体代缴。
2018年,他对全村一组道路1100米、九组道路510米、七组道路589米、三组道路450米水泥路拆旧翻新,完成钦南线2900米道路扩宽改造,安装路灯1叭盏,新建防渗渠2500米、泵站1座,渠首涵闸27座,投入68万新建村部580平方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完成大寨河观光带树木清障6952棵,拆除房屋41户,完成税收入库312万元。
2019年,支中海被评为市、县、乡三级共管书记和省千名领先书记等荣誉称号,如今,他载誉而归,但他始终强调自己只是中国千万村支书中的平凡一员。他在招商长河中打拼,心在扶贫长天里漂洗,只因他心中也藏有一个梦:始终做一个有大爱、有情怀的村支书。
(责任编辑:聂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