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学业升学备考地理考点梳理与考场体验测试
2020-09-09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注入的海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 )
A .结冰期短 B.水位变化大
C .地势落差大 D .径流量小
3. 图示流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A .水稻 B.油菜
C .甜菜 D.大豆
4.为防治长江洪涝灾害,在下游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利枢纽 B .加固堤坝
C .退耕还湖 D .裁弯取直
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源于青藏高原
B .水能资源开发主要分布在上游段
C .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
D .最终注入黄海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武汉相比,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 .河流水量大
B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河流流速慢
D .河流含沙量小
7.以下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
④迁走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据报道,2021年我国唯一的申遗名额已确定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左下图是“河西走廊示意图”。右下图是巴丹吉林“沙漠千湖”奇观的遥感图和照片。巴丹吉林沙漠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还有 144 个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读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8. 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交通线 B.水资源
C.地形 D.海陸位置
9.“沙漠千湖”奇观中,这些湖泊( )
A.属于外流湖B.流域内水分蒸发微弱
C.多是淡水湖D.流域内地下水较丰富
10.据观测,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并以每年 15-20 米的速度向东南延伸。如果申遗成功,将利于( )
① 保护“水沙共生”的独特地理环境
② 将沙漠改良成绿洲,放牧更多牛羊
③ 采取措施遏制沙漠扩大,减少风沙源
④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中国西北地区简图,完成11~12题。
1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地形 D.海陆位置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地—丰沛的大气降水
B.乙地—地下水
C.丙地—祁連山冰雪融水
D.丁地—塔里木河
13.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意义是( )
A.发挥资源的优势 B.缓解能源短缺
C.促进高新技术发展 D.完善交通线路
“海绵公园”的建设使北京植物园樱桃沟 “飞瀑流泉”景观再现。“海绵公园”建设通过启动节水节能改造工程,并采用智能化的灌溉模式,使园内的河湖体系、园林绿地成为公园集水“大海绵”,既能收集自然雨水,又能涵养水源,促进了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图为北京植物园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 )
A.①地可观赏人工湖水景
B.②地在卧佛寺西北方向
C.③地可修建防火瞭望塔
D.④河段比⑤河段流速慢
15.以下符合“海绵公园”做法的是( )
①采用碎石铺装,促进雨水下渗
②抽取地下水,补充用水不足
③升级喷灌滴灌设施,节约用水
④加大道路硬化,方便出行
⑤建立下凹式绿地,减少绿化用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干热岩是一种可循环利用、不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的地热能源,其利用潜力巨大的地方一般分布在板块边缘,但目前开发条件和技术还不成熟。青藏高原南部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储量的1/5,开发前景广阔。右图为世界局部板块图。读图,完成下面题目。
16.干热岩( )
A.是清洁能源 B.属于气候资源
C.是不可再生资源 D.已大规模开发利用
2019年4月18日北京时间13时01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东经121.65°)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读“台湾岛略图”,完成17~19题。
17.关于台湾省地震多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为美洲板块,B为亚欧板块
②台湾省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③台湾省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④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避险技巧,就可以把灾难伤害降到最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①寻找安全三角区,依托坚固的床、桌等家具
②远离窗户,避免被玻璃划伤
③保持镇定,切勿慌张冲出房屋,打开所有门
④重点注意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或倒下的物品砸伤
⑤抓紧时间乘坐电梯逃生
⑥尽可能远离楼房、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寻找空旷处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19.关于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Ⅰ为热带季风气候,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C.岛上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图中森林多为落叶阔叶林
20.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海南岛
二、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杂志社于9月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黄河之旅。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______资源丰富。请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地形地势、流速方面说明)。(4分)
(2)10月,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处______地区(干湿状况),但该地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最主要原因是______。(2分)
河流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夹带冰凌流到封冻河段,受到阻碍,冰凌堆积形成冰坝,阻挡河水下泄,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3)11月,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圖中序号)观察到凌汛现象,请说明该河段凌汛形成的原因。(3分)
(4)考察组进人黄河中游地区,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该河段接纳了______和渭河两大支流后,水量增加。(2分)
(5)“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身历其境。由于该河段流速减缓,泥沙______,河床______迫使人们不断加高堤坝形成这一景观。(3分)
(6)这次黄河之行,考察组了解到黄河中游地区河水正在变清,请列举其治理的具体措施。(6分)
2.我国的可可西里、厦门鼓浪屿双双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某中学计划假期组织学生前往上述两地研学,请完成假期研学前的调研报告。(20分)
资料一:两地所在省区的简图。
资料二:同学们查找的描述两地区域特征的资料。
这里森林面积大,种植了大面积的茶树、柑橘等;这里雪峰连绵,沼泽广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活着藏羚羊、牦牛、雪豹等珍稀动物;这里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青裸,当地人喜食糌粑和酥油茶。这里临海,盛产海鲜,米饭是当地的主食。
(1)根据以上资料,完成调研报告。(8分)
(2)请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准备到两地研学旅行必需物品(至少两种)并说明原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