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 健康生活

2020-09-09

科学导报 2020年51期
关键词:古琴步行气候变化

如今,各国都在面临一场由疫情带来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生活工作上,各种“新常态”悄然普及:居家办公、无接触服务、线上交易、低碳出行、拒食野生动物等。疫情前,人们往往不经思考地接纳了一些由高碳排放带来的生活便利;疫情后,大家开始反思这种所谓的“便利”背后,藏有不少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未来生活中,持续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低碳生活。

1、“自己做饭”成潮流

民以食为天。疫情期间,不少城市都在執行不同程度的居家隔离、社区封闭等管理措施,因务工人员返程困难,不少城市遭遇了快递延迟、订单取消、餐厅关门等问题。以往依赖于外出就餐或订外卖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自行解决三餐问题。

一家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收集的有效调查问卷11230份中,超过70%的人在疫情期间选择“在家做饭的次数更多”。

大学教授唐女士接受采访时,由衷地对笔者说,疫情期间,外出就餐不安全,外卖取餐也有风险,“吃什么”成了家人最关心的问题。宅在家中的她尝试用电饭煲做了蛋糕,还从网上学做了凉粉、麻辣香锅等美食。

“90后”女孩若男告诉笔者,无法出门的她被美食欲望折磨了半个月后,终于从朋友圈云吃火锅发展到了亲自下厨,曾经“手无提刀”之力的她,摇身一变成了“才艺”厨娘,其制作的精美面食也赢得朋友圈高频点赞。

拥有两个娃的全职母亲李飞告知笔者,在家里吃饭,客观营造了温馨的家庭生活,孩子们也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后疫情时代,会继续保持这种习惯。

后疫情时代,“自己做饭和物尽其用”是最乐于被保持的,调查结果显示,79.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后疫情时代保持“更多时间自己做饭,充分利用家中物品”的“低碳消费”特质。

一些居民在接受采访时称,“今后,会尽可能选择自己在家做饭,居家做饭是更为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外卖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健康隐患,还可能会加剧白色污染、粮食浪费和能源消耗。据报道,疫情期间,在线做饭软件的用户量直线上升。

2、强身健体成主角

经历疫情后,更多人将职场上激烈竞争的脚步放慢,转而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大家认识到身心健康才是生命的根本。调查显示,有76.6%的受访者表示更加关注健康和医疗。

练瑜伽、弹古琴……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强身健体。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过云楼书院院长郭怀瑾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身心健康很重要,美好生活离不开中国的音乐。心情与身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心态好、气血平和就会养心护脑,心神宁静自然健康长寿。他认为,中国的五个音符很了不起,五音调五脏,因此古琴的疗愈和养生功用很大。麦子、格文等学员表示,古琴有调气、调身心的作用,坚持弹古琴,很受益。

北京市日坛中学体育教师祖保全告诉笔者,免疫才是最好的医生,运动更能增加免疫力抵御病魔。受疫情影响,很多健身房停止开放,祖老师向笔者介绍了一种居家、室外都可以操作的运动——爬行。在中医的典籍中,华佗的“五禽戏”中就有模仿动物爬行的动作。祖教练业余时间义务指导居民们“爬行”,让他们在有限的场地内加强运动。正值中年的个体经营者贾先生介绍,爬行运动使他的颈椎腰椎的负担减轻了,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

一位退休职工陈立萍女士告诉笔者,疫情后,将会继续坚持晨练。目前,在她的带动下,社区晨练队伍自发形成,几位队员表示,大家在一起晨练互相鼓励,不仅强身健体,还建立了友谊。

3、绿色出行受青睐

随着人们对新冠肺炎传染途径的了解,步行、骑自行车、自驾等方式被公认为比较安全的出行方式。同时,疫情对人们的购物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调查,排在第一位的变化是“网购的次数更多”,排在第二位的变化是“去社区超市/小市场的次数更多”。网购增多无形中减少了出行次数,社区购物场所往往距离居住地点比较近,人们可以更多地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前往,从出行方式上也会更环保。

一名北京出租车司机李先生告诉笔者,受疫情影响,市内短途,很多客人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还有一些人选择自驾车,相对于疫情前,打车的客人减少了不少。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自己的市内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于职场人士和大学生群体来说,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比例更高。

现在,一些居民对出行问题格外重视,据调查,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后疫情时代用远程会议/在线学习的方式减少部分出行或出差;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后疫情时代保持“选择离居住区更近的商超和休闲区”。

即使出行,也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绿色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尽量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自驾车做到环保驾车,短途距离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更多人在城市出行中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这个变化。除了更健康、经济和环保之外,还意味着更多探索周边社区和本社区建立更深度联结的机会。这种联结不仅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也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4、环保意识有提升

经历疫情,人们对环境保护投入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环境变化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变化和野生动物话题”;接近八成的受访者认同,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环境。专家分析,这些共识的达成预示着将有更多的人持有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观,这种观念是实现环境美好和气候安全的重要基础。

大家越来越意识到,美好生活跟外部大环境紧密相关。调查发现,在公众心中,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气候与个人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超过九成的人认为,环境、气候和美好生活的组成要素高度相关。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说,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是有相关性的,所以对老百姓来讲,改善环境是大家强烈的期待。避免气候灾难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是涉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的大事。公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也应相应地有所改变,多采取一些低碳消费方式是很重要的。

“气候变化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是要靠取得社会共识,得到公众响应和支持。”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分析说,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80%的公众愿意为购买相应的环保产品支付更多费用;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最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公众中宣传和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是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的。

猜你喜欢

古琴步行气候变化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魔方小区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2007:绿色企业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