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产品交接差量分析与对策

2020-09-09汪楚尧

当代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损耗计量石油

汪楚尧

摘      要:交接差量发生于石油产品在交方与接方之间发生转移、交易期间,交接差量过大是石油贸易发生商务纠纷的主要原因。交接差量得不到科学分析与治理,交接隐患就会长期存在,商务纠纷必然发生。对交接差量产生的原因进行立项分析、综合评价并采取科学预防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维护企业权益,推动企业测量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关  键  词:差量;损耗;指标;不确定度

中图分类号:TE8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20)08-1772-04

Abstract: The handover difference occurs during the transfer and transaction of the petroleum products between the transferer and the receiver. Excessive handover differenc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mmercial disputes in the oil trade. Without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governance of the handover difference, hidden dangers of handover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and business disputes will inevitably occur. Project analy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handover difference are the root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nd are also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Difference; Loss; Index; Uncertainty

近年来,国家市场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起来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与考量:一是市场转轨与政府机构改革,与之带来的竞争体制自由化、国际化、特性化;二是经济全球化竞争,与之带来的测量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集约发展;三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攀升,与之带来的商务需求驱动社会规则转变。纵观当前形势,石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石油产品在贸易交接过程中,对测量技术、交接标准、纠纷处理的要求更加严格苛刻、清晰透彻。

作为企业管理者,无论做何种管理决策,交接差量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争议,它客观上是永恒存在的。目前争议最大难点在于交接差量如何确定及如何预防。在石油产品交接过程中,影响交接差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条件、人为操作、设施水平、规则确定、方法使用、特性化因素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都会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交接差量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当前形势分析

1.1  缺乏强制规范

当前,在国家、行业、企业范围内,石油產品交接规则的相关标准还不够健全、统一,且年久失修,交接秩序不清晰,纠纷发生次数在攀升。快速发展的市场交接机制需要科学、严谨、可操作的交接规则作为支撑。

1.2  技术提升受限

相对于管理指标的不断提升,设施技术水平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资源有限,且无法投入足够资金用于研发交接设施,提升石油产品交接能力,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1.3  管理意识弱化

企业在石油产品交接过程中,普遍对数据差量意识淡薄,认为细微差量不会对交接双方造成利益损害,意识中没有建立大数据概念,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久而久之,问题不断发酵,甚至被不法者利用,造成商务纠纷及社会影响无法挽回。

1.4  市场竞争激烈

测量技术是企业的“秤杆子”,管理举措是企业的“眼珠子”,交接既要算清量,又要说出理,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商业口碑,避免不良影响。对贸易客户交付既不能缺斤少两,又要保证企业自身效益不必要流失。

2  交接差量原因分析

2.1  识别交接风险

石油产品在交接过程中,既存在计量系统误差带来的差量,又存在实际损耗带来的差量。由交接界面流程图可见,这两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差量风险,存在于整个交接环节过程中,不仅涉及交方、接方,有些时候也涉及运输方(第三方)。

2.2  交接计量差量

交接计量差量是指交方与接方在交接过程中,使用不同计量系统对交接计划量进行测量、验证的结论之间的差值。

2.2.1  计量系统性能高低引入的差量

当交接双方的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计量设施不相同时,在交接期间所使用的计量系统也会有所不同,其对应计量性能的高低不同,将对交接差量造成影响。

2.2.2  计量系统运行特性引入的差量

2.2.2.1  安装标准

安装是否符合规范,决定了计量系统的运行特性,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2.2.2  工况变化

计量系统标定状态与工艺状态的不相同,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2.2.3  组态设置

计量系统的组态参数包括量程设定、输出信号、脉冲当量、测量系数、原始零点、温度密度压力补偿系数、标定校验等,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2.2.4  修正算法

空气浮力修正[1]、含水修正、温度压力修正、压缩系数修正、定额损耗修正等交接规则的不统一,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3  交接损耗差量

损耗量是石油产品的实际损失、缺失,恒为负值,即由于损耗而减少的数量[2]。石油产品在交接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研究和处理损耗是控制交接差量的重要组成环节。加强损耗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把交接损耗差量的来源分为3类。

2.3.1  蒸发损耗

蒸发损耗通常发生在石油产品生产、储存、输转、销售环节中,由于汽化蒸发而导致数量上的缺失。

2.3.1.1  被动损耗

石油产品在正常储存期间,容器很难做到绝对密闭,这种情况下,外部大气产生气流时,进入容器,此时容器中形成气流波动,油气从间隙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容器中油品浓度降低,反复循环,油品自然被动挥发,造成油品损耗。其次,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将改变石油产品的体积大小,当与设施发生物理作用时,进一步导致蒸发损耗。

2.3.1.2  主动损耗

石油产品在容器中进行收发作业时,随着液面高低变化,当液面上升时,容器中压力增加,容器平衡阀门开启,油气随空气排到大气中;当液面下降时,容器中气体空间增加,压力减小,被平衡阀门吸入的空气使得容器中油气浓度降低,导致二次蒸发。

2.3.2  残漏损耗

石油产品在容器、管道等承载设施中移动时,难免会在器壁上形成贴附,造成损耗;在接口、阀门、器壁损坏、泄漏、设施故障时,造成损耗。

2.3.3  人为损耗

石油产品在涉及利益交易的情况下,会受到不法人员干涉,交接过程出现偷盗、转移、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现象,造成损耗。

2.4  确定交接差量来源

综合以上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得一个交接差量来源因素的公式分解图。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控制指标

通过分析,证实交接差量是客观存在的,差量的大小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它虽然并不是一个恒定值,但是我们可以引入一个预警指标,来规范并约束交接双方在交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差量问题及时进行监督、分析、解决。

3.1.1  明确基本思路

按照来源因素分析,交接差量是由计量系统误差与实际损耗的综合产物。实际损耗理应是差量组成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种损耗是被计算在测量过程中,换句话讲,无论损耗有多大,它都需要被重新测量,而不是被定义决定,它对差量带来的影响是直接体现在测量结果上(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损耗导致的差量才会附加在测量结果上)。预警指标,实际上就是计量比对的过程,即在规定条件下,在相同量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所复现或保持的量值之间比较、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3.1.2  建立推导公式

测量过程中有很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测量仪器计量性能、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等[3]。当参与参考值计算的各计量系统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可靠性可被确认而且有显著差异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来作为交接差量的预警指标[4]。公式推导如下:

3.1.3  确定预警指标

石油产品的输送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输送这4种方式[5]。按照每种交接方式所对应的交接计量系统分布可能性、标准不确定度等级差异,按照推导公式可以建立预警指标。

3.2  设置运行条件

3.2.1  选型合理

计量系统的技术选型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2.2  依法检定

计量系统在投用前应依法进行检定或校准。

3.2.3  安装标准

硬件设施安装应考虑工艺条件特点及设施出厂要求,并保证安装质量与精密度。

3.2.4  组态正确

交接前应正确设置各项计量设施组态参数。

3.2.5  独立计量

交接期间应保证具备独立计量条件,并通过管理防控风险,应动态管理交接界区流程图,确保各分支节点受控。

3.2.6  投用标定

正式交接之前,交接双方应创造一次交接条件,并进行标定,直到双方认可。

3.2.7  运行受控

交接各方計量数据及组态参数应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及时发现运行问题并解决,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交接。

3.3  提升管理举措

3.3.1  加强复核管理

计量复核是交接双方保证自身工作不出差错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相应的复核后交接管理制度,确保问题在交接前被发现处理。其次,要丰富复核计量手段,同时采用多种计量系统对交接计量数据进行复核比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提升计量系统准确度等级,确保测量误差值在最低范围内。

3.3.2  简化交接流程

复杂的交接工艺流程,会使得问题原因的查找变得困难。要简化工艺流程、规划清晰路线、做好调度指挥,保证交接信息通畅。

3.3.3  建立分析档案

做好每批次交接差量及工艺设备各项参数运行的历史记录,发生交接差量超出预警指标时,及时分析超耗原因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实例分享材料,完善管理经验。图3记录了某一批次石油产品管输交接期间,由于机泵原因,交方管道压力突然下降,导致产品出现汽化,管道内形成两项流体,此时,密度和流量发生了较大波动,最终导致测量数据失准,交接差量超预警指标。监控系统记录了这一现象。

3.3.4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接行为

利益驱使是交接过程中作弊的主要原因,要加强视频监控、数据信号监督、岗位人员廉洁教育等环节管理,避免商务纠纷,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

3.3.5  关注石油产品损耗管理

减少操作环节,科学使用输转设施;合理安排储运作业,减少被动损耗;选用先进设备,控制过量损耗;降低产品温度,减少蒸发损耗;保持设施完好,避免泄漏流失;减少挥发作业,推进密闭交接[6]。

4  结束语

交接差量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本文对石油产品交接过程中出现的差量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交接过程中发生各类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策。石油产品交接差量的出现,促进了标准规范的不断更新完善,更强化了企业加强计量管理、提升服务意识的责任感。也正因为交接差量的客观存在,使得计量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Q/SY 1866-2016,成品油交接计量规范[S].

[2]GB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S].

[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4]JJF 1117-2010,计量比对[S].

[5] 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

[6]肖素琴.油品计量员读本[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损耗计量石油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几种常见物体在5G频段的穿透损耗测试分析
5G传播损耗及链路预算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石油PK太阳能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