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中的模块化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
2020-09-09孔茜茜邓莉文
孔茜茜,邓莉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博物馆是当下公共教育空间驻入的热点,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对于儿童教育而言的传统意义集中于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推广,而当下则叠加了对儿童审美力、创新力、实践操作力以及交往互动力、情感交流力的培养。儿童具有追求趣味性、多样性、体验感的特征,而模块化设计是解决单一产品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功能性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是符合博物馆公共教育中满足儿童学习、娱乐等需求的可持续性设计手法。下文将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中的模块化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育”的认知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对儿童了解、学习博物馆里的历史文化较为重视。为加深儿童对博物馆历史文化的认知及提升博物馆教育空间的影响力,笔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类儿童家具设计展开研究。
1 博物馆教育空间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当下的国民教育重视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儿童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单一静止的博物馆展览,根本无法满足儿童文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挖掘参观博物馆无法获取的乐趣和促使能力的提升,体现博物馆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加深博物馆印象,培养儿童的博物馆感情,一些博物馆开始开发形形色色的文化体验活动[1]。针对湖南省博物馆教育空间进行调研,得出具有文化、历史、互动、游戏综合的儿童产品会凸显公共教育空间的重要性,正因为当代对“教
2 博物馆教育空间中的美育
西方文化起源之一古希腊对儿童的教育是将“美育”与德育、体育以及智育集于一体,柏拉图非常重视对儿童实施文艺教育,强调审美游戏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
湖南省博物馆简称“湘博”,馆藏文物有漆器、青铜器、陶瓷、织物、书画器等系列,这些文物承载了湖南各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等内涵,并以丰富的造型、纹样、材质、色彩、工艺等视觉元素展示出来,故“湘博”教育空间是直观生动地开展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为提高博物馆教育空间的情景化、沉浸式、体验性,达到儿童乐于接受、自主参与的美育目的,应提取系列文物的典型视觉特征进行创意设计。在元素的提取上既要抓住文物的历史文化精髓也要将元素生动化、趣味化及视觉化,使设计元素更能满足儿童在博物馆教育空间学习中产生对文物历史文化艺术的认知,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3 “博趣”模块化智育设计
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除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外,同样具备智育功能,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展览主题而切换教育主题,而模块化的可变性就非常贴合博物馆空间的这类需求。模块化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2]。对于模块化产品来说,不同的模块间没有必然联系,每个独立模块都有其子功能单位。模块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通过模块变换来增加产品多样性的设计[3]。模块化产品中通用模块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柔性化的特点,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也是当下模块化产品在市场的主要竞争力,同时也要以更好的模块化方式展现产品设计中的理论优越性。如:图案纹样,赋予图案不同的颜色,将设计元素运用到模块化产品中。不仅可以实现系列图案的模块化,也可以实现产品模块间的组合、转换。故将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中极具变化趣味性的家具命名为“博趣”。
3.1 “博趣”模块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图1“博趣”系列模块化儿童家具
图2 儿童拼图场景图
图3 儿童写字、绘画场景图
基于模块化造型的整体性与连续性、结构的合理性及兼容性、功能的独立性与相关性、连接方式的可变性和多样性、色彩的新颖性及材料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模块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方式,一方面以少量的模块组成尽可能多的形式,在满足产品需求基础上使产品结构简单、灵活及成本低廉;另一方面强调产品模块化,目的在于用有限的子集最大限度地创造新颖又个性的呈现方式。
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形式简单但意义深远的变革,有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4]。设计过程中针对博趣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目标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确定该产品的目标域、分解和划分整体功能、多角度分析、具体设计实施这四步。通过高效、灵活的模块化组合运用在博物馆儿童家具设计中。
3.2 模块化设计与公共教育空间的融合
当下教育是热门话题,由于人群受限于儿童,市场上的家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大多可进行益智教育。当代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不仅注重书本教育,也看好公共教育空间带给孩子的价值,要在娱乐、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锻炼孩子的主动创新意识。湘博公共教育空间,为传播传统文化增加了很多公益类课程,如:“长沙窑大唐造g亲子活动”“南方青铜王国”,2020“我的假日湘博”创作工坊、艺术LAB、瓷之画研学课程、古琴研学课程,湘博教育微课程,文物故事、书法活动及古琴公益演奏会等,但课程类的占比较大,具有趣味性、体验性的亲子活动占比小。为了更好地针对此空间的教育,运用模块化理念进行儿童家具设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在博物馆大厅、休闲区及创客空间放置博趣,在湘博课程的学习中使用博趣,会使产品更好地发挥益智互动作用,解决博物馆空间中家具的单一乏味。
3.3 模块化设计在“博趣”方案中的体现
设计灵感来源于模块化概念,运用结构、色彩、材质展现产品的模块化特性,结合点、线、面构成的几何形体设计出。具有传播、互动、学习、实践功能的儿童家具,不仅提高文化历史的传播速度,还可以增加文化历史传播过程中的趣味性。从儿童家具到教育性空间陈设产品的转变这一点更符合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情感。
3.3.1 外观造型
桌面采用花瓣模块化设计,花型来源于“湘博”陶器文物“青瓷印花盒”盒壁的印团花,花瓣式桌造型新颖,可以吸引儿童的眼球,又与面板的圆呼应。凳子面板采用圆形设计,一是视觉图形元素,二是对儿童来说圆形造型没有尖角,相比之下具有安全性,凳子面板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儿童坐面尺寸,与凳腿零部件组装后是儿童板凳,板凳可根据儿童身高做加减法。凳子面板上可以进行拼图及绘画,正反面都可作为坐面。凳子面板上的靠背板是穿插在面板的矩形支撑板套以动物系列的可爱软靠背,既美观又解决了木质靠背生硬的缺点,用可爱的动物系列靠背既舒适又能吸引儿童。
3.3.2 功能结构
产品结构是设计内部形式的表现,是模块化产品内部单个部件的衔接,是产品功能性设计的核心[5]。
功能上:桌面中心镂空是可收纳的功能区,潜意识提高孩子的收纳意识,第一层面板上具有拼图功能,第二层面板具有写字、画画、拼图的智育功能。凳面及桌面的打孔设计是为了体现榫卯家具的连接特点,由拼图板与支腿的榫卯连接可变为儿童组合桌凳。功能上有益智玩具、画画、收纳及家具的综合体现,不仅是模块化智育家具,也是益智玩具。
结构上:连接方式采用榫卯、拼图方式,便于产品的安装、拆卸及运输。凳面的几何体凹槽是拼图区,面上四孔是穿插凳腿的榫孔,与凳腿的凸榫相连接。凳腿的长度不同决定凳子的高度,可满足不同身高孩子的需求。整个设计无金属连接件,一是为了传承榫卯结构的优点,二是便于板面与腿的组合并控制桌凳的高度,提高产品的使用功能。
3.3.3 图案色彩
面板上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作为主体,图案以湘博馆内的漆器、青铜器、乐器纹样结合当代语言符号中的数字、字母为元素,儿童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器物历史知识。
图案上:元素提取馆内藏品漆器、青铜器、乐器、纹样等,结合当代语言符号为辅元素,分类提取加以设计绘制,将绘制的图案设计在面板上的五种形状中,打破原有图形的死板,进行简易中和,使图案与形状灵活组合。多种元素呈现的系列化图案使元素单元下的子系统有足够的模块数量。交互过程中,儿童利用感官能动性、开拓思维得到智育提升。从玩具中获得愉悦感的同时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进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6]。
色彩上:提取文物色彩,如漆器的黑、红、白,可达到传统漆器文化认知教育的目的。可进行现代转换,如选取近年来流行的莫兰迪色系,通过胭脂粉、米色、灰绿色及原木色四个色系,与拼图达到色彩的对比统一,总之颜色方面可选择多种,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儿童的色彩认知与创新意识,也可丰富公共教育空间儿童家具的视觉效果。
3.3.4 材料工艺
材料上:选择橡木、软磁、亚克力、布艺等进行综合。根据材料、人群、环保及加工工艺选择橡木,其硬度适中,是多数家具常用的木材。拼图材质选择软磁,亚克力及木板,在材质上做模块化转换,由于软磁制作工艺可达到最佳效果,软磁拼图具有留言便利贴的功能。不同系列图案采用不同材质。模块化隶属于“绿色设计”层面,鉴于儿童产品设计对生态和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比设计过程本身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很多,因此在设计阶段一定要按照绿色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规划,以保证儿童产品最终的“绿色”特性[7]。
工艺上:通过在电脑设备上导入CAD图后在厚度为18mm的橡木板材上进行雕刻而成,腿部部件采用开料、切割、铣型、制榫、打磨、钻孔等的木材加工工艺;软磁通过制作刀模后批次印刷图案而成,亚克力及木质拼图采用激光雕刻加工。产品工艺相对容易实现,精度较高,能将本案设计更好地进行呈现。
4 结语
近年来,儿童的成长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儿童产品方面,父母重视和期望能够在产品中让儿童进行互动体验和智育的提升。当今,体验设计与用户中心设计是设计玩具产品的主流思路与必然趋势[8]。本设计方案为博物馆公共教育空间提供了创新性的儿童家具设计,可以不断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历史魅力。在提升了儿童体验感的同时又强调了博物馆中儿童家具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进入5G时代,以模块化组合方式设计的儿童产品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