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活跃 优粮优价
——夏粮收购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2020-09-09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粮食收购和保供稳价工作,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是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和“六保”决策部署的重要职责所在。
当前,夏粮收购正值高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夏粮收购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超前谋划、细致部署。5月中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召开全国夏季粮油收购工作视频会议,对收购作出全面安排。6月中旬,派出工作组,赴河南、安徽等省对收购工作开展督导调研。各地主动作为、精心组织,主产区省政府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会议,周密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做好收购工作。总体来看,今年夏粮收购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呈现出购销活跃、优粮优价的良好态势。
据悉,今年小麦品质较好。主产区收获的一二等小麦明显增多,强筋弱筋等专用麦比例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从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看,也基本为一二等粮。夏粮收购开始以来,市场购销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当前,各级储备粮轮换收购积极,部分库点收购价高于最低收购价。加工企业前期原料库存偏低,存在补库需求,采购量较大。同时,随着玉米价格上涨,小麦成本优势凸显,饲料企业逐渐增加小麦采购量。目前,多元市场主体入市积极,市场化收购超过总收购量的95%。当前,湖北、安徽、江苏3省已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在部分地区启动托市收购,调减库存小麦拍卖数量,主产区小麦价格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近年来,各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取得积极成效,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优势明显。据了解,“师栾02-1”“新麦26”等优质小麦价格每斤在1.26~1.29元,比普通品种价格高出0.1元以上。
收购进度方面,今年小麦收获期有所提前,开秤初期进度快于上年。但6月中旬以来,由于江淮地区降雨较多,对新粮购销造成了一定影响,加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储粮意愿有所增强,收购量有所回落。截至6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小麦291亿斤,同比减少25亿斤。
为了让农民卖“舒心粮”“明白粮”,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还紧紧围绕农民售粮需求,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在安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组织开展上门预检、预约收购等,尽量避免收购排长队等问题。2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通过开展代清理、代干燥等“五代”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粮食质量等级、增加售粮收入。此外,还通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务网、智慧皖粮“售粮通”APP等,宣传收购政策,发布收购进度、库点分布、市场价格等信息,让农民明白政策、用好政策,科学安排售粮节奏。
在河南,当地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现状,督促收购库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绘制好本地区库点仓容和分布地图,准确掌握收购库点收储能力。主动探索收购新模式,鼓励引导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开展预约收购,积极推广订单收购、绿色通道、错峰收购等业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配备有空调、板凳、茶水、防暑药品等候车室式“粮食收购综合服务大厅”,提高购销自助化、便捷化水平,减少人员聚集和农民排队时间。
针对近期出现的持续强降水、强对流天气,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专门发出通知,对做好汛期夏粮收购工作作出紧急安排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对接种粮大户,指导做好科学储粮,防止粮堆发热、霉变等情况。抢抓晴雨间隙,组织好现场收购工作,做好早开门、晚收秤,延长服务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售粮高峰。积极提供整晒、烘干等服务,减少高温阴雨和潮湿天气对粮食的影响,帮助农民提等进级、减损增收。做好不合格粮处置预案,帮助农民联系相关企业,畅通卖粮渠道,让农民“不窝粮、不窝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随时调度和了解掌握收购情况;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合理布设收购库点,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市场化收购;充分发挥12325粮食监管热线作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