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池县北街桥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0-09-09朱利辉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岩性斜坡工程地质

朱利辉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 兰州730000)

华池县位于黄土高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发育,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 北街桥滑坡发育在白马镇王沟门村北街桥安置点北侧,距华池县人民政府约52 km,处于白马镇政府北侧,毗邻县道,交通极为便利。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气象、水文

华池县属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温凉干燥,降雨不均,冬长夏短,霜期较长。 根据华池县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8.6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9 ℃,极端高温37.5 ℃,极端低温-23.2 ℃,最大冻结深度1.50 m,无霜期142 ~185 天。

受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地貌和地形的影响,华池县域内在空间分布上降水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 华池县东南部南梁—悦乐一带,年平均降水量536~545 mm 以上;乔川镇以西年降水量减少至425 mm 以下,县域中部地区庙巷—上里塬一带,年平均降水量为475 ~535 mm;县域北西部乔川—怀安一带,年平均降水量达437~469 mm。

研究区位于泾河水系马莲河支流白马河:属马莲河的二级支流,马莲河的发源地为环县樊家川乡堡子坟湾,由白马村杏树咀流入县域境内,于五蛟乡五蛟村南东侧汇入元城河。 马莲河全长49.4 km,通过县域境内长34.8 km,河谷比降4.2‰,该河流域面积444 km2,华池县境内流域面积289.3 km2。 多年平均入境流量0.121 m3/ s,过境流量0.374 m3/ s,最大洪峰流量1 140 m3/ s(1977 年),多年平均输沙量382×104t,侵蚀模数8 640 t/ km2。 研究区位于河谷北岸一级阶地上,场地距离白马河150 m,河水对场地无直接影响,研究区内无地表水。

1.2 地形地貌

华池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北东部,属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地形较为破碎,地势上由北西部向南东部稍倾斜,最大高差671.6 m,最高处位于县域西北部的中山梁,海拔1 781.6 m,最低处位于县域南部林沟口,海拔1 210.0 m。 根据地貌成因及其形态特征划分,区内可分为构造侵蚀黄土梁峁沟壑、构造侵蚀黄土残塬和构造侵蚀堆积河谷3 种地貌类型。

研究区位于白马河河谷区,为侵蚀堆积河谷地貌。 研究区位于河谷北岸一级阶地上,场地距离白马河150 m。 阶面开阔平坦。 研究区西侧为马路,北侧为人工开挖不稳定边坡,南侧、东侧为待平整场地。

1.3 地层岩性

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以及人工填土,研究区南北侧出露有风积相马兰黄土(Q32eol),现将研究区及相邻区地层岩性特征如下:

风积相马兰黄土( Q32eol):分布于研究区北西侧,岩性为浅黄色、土黄色粉土,结构疏松,质地均一,垂向节理发育,具有大孔隙,厚1~1.2 m,总厚度5~20 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Q4al+pl):分布于白马河的北侧台地上,沿河沟谷呈狭长条带状分布,为河流Ⅰ级阶地的主要堆积物,具有典型二元结构。 岩性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厚度一般1 ~2.5 m;上部为黄土状粉土、砂土夹小砂砾石,厚度一般小于10 m。

人工填土( Q4ml):分布于研究区,为新近堆填土,厚0.5 ~1 m,呈褐黄色,其成分主要为黄土并夹有砂岩、泥岩碎块,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

1.4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4.1 地质构造

华池县处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的陇东盆地内,属中生代内陆拗陷盆地,自中晚元古代以来基本上处于长期稳定状态,构造简单微弱。 陇东盆地主要构造为天环向斜,向斜两翼地层产状平缓,接触关系平合,其他各种线性构造不甚发育。 研究区位于天环向斜东翼北侧,上部为黄土覆盖,深部无大型断裂通过,岩层产状近似水平。

1.4.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研究区及其周围新构造运动十分频繁,其主要特征是以大面积整体性隆起运动为主,沟头溯源侵蚀现象较为普遍,最终导致主、支沟快速向下切割,形成了特殊的侵蚀沟壑地貌。 沟谷两侧坡面重力侵蚀强烈,沟上部边岸不断水平扩展,表现出发育旺盛期的沟谷特点,由此可见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

根据国家地震区划图,华池县位于华北地震区鄂尔多斯西南缘地震带,该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的地震,最早地震记载为公元前965 年的庆阳、环县5 级地震,受影响最大地震为1920 年的宁夏海原8.5 级特大地震,华池县境内未发生过大震,主要是来自邻近地区地震的影响[1]。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I8306—2001),华池县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1]。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甘肃省工程地质分区,华池县属陇东黄土高原较不稳定工程地质亚区。 依据《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 T0219—2004) 及《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 T0219—2004)对区内岩土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主区内主要为土体,现叙述如下:

根据土体的组成物质和结构连接的基本特征,可将土体划分为:黄土状土、砂砾石双层土体、黄土以及人工填土3 类。

2.1 黄土状土、砂砾石双层土体

分布于研究区内及周围,具有双层结构,上部黄土状土,稍密-松散,物理力学主要性质:天然容重17.0~18.25 kN/ m3,干容重16.66 ~19.60 kN/ m3,比重2.67 g / cm3,天然含水率2.25% ~5.76%,孔隙比70.7% ~80.4%,内摩擦角27° ~30o,液限21.0% ~22.3%,湿陷性系数0.013~0.024,属弱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90 ~115 kPa;下部为卵石砂砾层,成份以弱变质的砂岩为主,次棱角状,分选性差,物理力学主要性质:天然含水量1.57% ~2.15%,天然容重21.27~21.95 kN/ m3,孔隙比20%,内摩擦角50° ~5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400 kPa。

2.2 黄土

分布于研究区北西侧,为灰黄色、浅黄色黄土,岩石较为酥松且具有大孔隙,质地较为均匀,节理垂直发育。 物理力学主要性质:天然含水率1.36% ~5.57%,内摩擦角34°~36.5°,天然容重值14.58~16.06 kN/ m3,比重:2.7 g/ cm3,干容重13.80~14.20 kN/ m3,孔隙比90.1% ~95.3%,液限23.0% ~23.4%,湿陷性系数0.089 ~0.127,湿陷深度12 ~19.8 m,属于强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100 kPa。

2.3 人工填土

分布于场地的表层,岩性为混杂粉土,厚度1.0~3.0 m。 地基土承载力(fak)120~150 kPa。

3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和分布的性质,研究区及周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其又包括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和河谷冲积层潜水。

3.1 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

分布于研究区所在的白马河谷北侧上。 其含水层主要为卵石、砂砾层,砾石粒径多为0.8 ~2.9 cm之间,最大深度可达4.8 cm,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差。 含水岩组厚度较薄,含水层埋深6~8 m,一般在1~3 m 之间。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 m3/ d,富水性贫乏。

3.2 黄土孔隙裂隙潜水

分布于研究区北西侧。 水位埋深在斜坡坡脚泉水出露处较小,厚度15~50 m。 因沟谷切割,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0 m3/ d。

4 不稳定斜坡特征

目前研究区内项目建设已基本结束,经现场实际调查和对已有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为不稳定斜坡,其次为黄土状粉土湿陷。 不稳定斜坡为安置区北西侧。

发育特征:位于场地北西侧,走向南东(约50°)展布,坡宽约73 m,坡高16 m,坡度约80°。 该坡经过简单的削坡处理,未进行锚构处理,坡顶灌木类植被较为茂密,坡面岩性为黄土状土。 发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较大。 其剖面图见图1。

图1 北街桥不稳定斜坡剖面图

5 不稳定斜坡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区内不稳定斜坡主要由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形成。 研究区内不稳定斜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水和人类活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地形地貌:研究区内的不稳定斜坡发育在黄土沟谷地区,地形地貌较复杂。

地质条件:不稳定斜坡主要由全新统黄土状土组成,结构疏松,具有湿陷性,湿陷系数0.050 左右,湿陷等级为Ⅰ、Ⅱ级(中等)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结构疏松,具大孔隙,易溶盐含量较高,节理裂隙发育。 其土体特性有利于斜坡失稳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2]。

气象水文条件:研究区降水量分配不平衡,汛期(5~10 月)降水量、降水强度较大,充沛的降水引发不稳定斜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 雨水入渗后,加大了坡体自身的重量,降低了土体原有的粘聚力,加大了颗粒滑移的力度,同时在地表水的大量入渗作用下潜蚀作用加强,在沟坡地段发育大量的黄土陷穴、侵蚀形成的沟槽地等破碎微地貌地段,使坡体朝不稳定的方向不断转化,进而使斜坡失稳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人类活动:不稳定斜坡均是由于平整场地时所形成的人工开挖边坡。 坡体岩性由黄土状土构成,人工开挖后,斜坡坡度增大,达80°;坡高较大,最高16 m。 坡面裸露,增大降水的渗入面积,进而使斜坡失稳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6 结论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了北街桥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并且分析了其形成因素有4 个方面: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猜你喜欢

岩性斜坡工程地质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数据库结构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