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小说“莽将”+“儒将”叙事框架研究
2020-09-08隋明霞
【摘要】军旅文学是英雄的文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支,一度被蓬勃兴起的大众商业文化挤向边缘。然而前几年《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作品却脱颖而出,深受读者与观众的欢迎。笔者尝试从民族文化借鉴和叙事框架结构两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文化传统;莽将;儒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文化传统的借鉴与受众认同
鲁迅曾经说过,文学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魅力。共同的文化传统哺育的我们会有众多相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和阅读期待,这就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潜在魅力。在本文中,我们就《亮剑》和《历史的天空》等几部军旅小说在人物性格特征、故事框架设置等方面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借鉴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艺术效果。
首先,英雄人物的个性特征与传统英雄有相似之处。李云龙身上集中体现了《水浒传》中众多梁山好汉的性格特征。他像他们一样,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孤胆英雄。水浒英雄们以“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著名,李云龙也是一个不愿压抑自我、忍受不了束缚的人。
其次,古代“侠义”精神的融入。李云龙和梁大牙都自幼习武,会一身好功夫。梁大牙杀汉奸后要留下大名是模仿戏文中绿林好汉惩恶扬善之举而为之。如《水浒传》第三十一回“血濺鸳鸯楼”一节,武松杀死陷害自己的张都监之后,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者武松也”。这是小说侠义色彩的体现。
再次,传统小说故事框架的借用。《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究其最直接原因还是山本特工队抓走了他的新婚妻子秀芹。连作者自己都说“这有点像个古老的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读者看到这里相信都会会心一笑。李云龙双枪三骑赴楚云飞之宴也颇有关云长单刀赴会之遗风。段鹏与他的特种分队——“梁山分队”更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现代翻版,人数、外号不爽不错,一一对号。这样的描写使英雄身上具有了传奇意味,迎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综上所述,《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军旅小说中的英雄形象蕴涵了很多的传统文化色彩,符合了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和阅读期待。两部作品深涵着传统文学中那种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济世英雄色彩,浓墨重彩地渲染英雄的阳刚、粗犷之美。这也正是《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作品受到读者广泛喜爱的重要原因。
二、叙事渊源和艺术效果
(一)“莽将”形象叙事渊源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英雄形象,那就是草莽英雄、如李逵、鲁智深、张飞、程咬金等。在李云龙和梁大牙的身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影子。
第一,他们都勇猛彪悍,勇武过人。张飞声若巨雷,跃马横矛,喝退几十万曹军;程咬金只凭三板斧即有着万夫不挡之勇。梁大牙、李云龙二人也颇有莽将遗风。李云龙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日战场上组织了一次白刃战,这是冷兵器时代最后的余晖。他“刀背对着敌人,刀锋对着自己,几乎贴近了左腿……他一个动作完成了两个目的,在扬刀磕开步枪的同时,刀锋已经到位……”(《亮剑》第32页)小说画面描写如此真实,一种不可思议的刀法,不亚于程咬金的板斧和张飞的丈八蛇矛。读者似乎可以看见李云龙勇猛剽悍的身影,是军人的意志、勇气和战斗技巧的完美结合。梁大牙也毫不逊色,“一把大刀舞得如银练飞舞,电光闪闪风雨不透”(第9页),转眼间几个日军官兵便尸横就地。早就不是冷兵器时代的今天,都梁和徐贵祥不约而同地选择大刀来表现他们笔下的英雄,不能不说这是受古典小说草莽英雄描写影响至深的反映。
第二,他们大多出身于社会底层,言语豪爽、心直口快、不讲场合,甚至粗野难改。张飞是卖酒屠肉出身,程咬金是惯好闯祸的卖盐浪汉,他们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粗豪、爽直、嫉恶如仇。这一点也在梁大牙和李云龙身上有所表现。梁大牙爱讲粗话,“老子”“他娘的”之类的口头禅经常挂在嘴上;李云龙也有这个习惯。他认为不会骂人就当不好兵、带不好部队。在李云龙的“引导”和战争的双重“教育”下,出身燕京大学、温文尔雅的政委赵刚也学会喝酒骂人了,可见其语言魅力不一般。
第三,他们多是有缺点的个性昭彰的英雄。古典小说中很多人物形象是扁平式的。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三国演义》“欲状刘备之仁而似伪,欲写孔明之智而近妖”。而草莽英雄们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张飞简单粗暴,李逵杀得兴起也不分青红皂白,他二人经常坏“大哥”的事。李云龙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打仗是把好手,惹事也是把好手”(副旅长语)。梁大牙也是问题不少。他瞧不起不能打仗的李文彬、江古碑,便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喜欢东方闻音便要带她到陈埠县“开展工作”,连一向袒护他的杨司令也忍无可忍,说他“简直是土匪”。然而正是这些缺点给小说带来许多喜剧色彩,草莽英雄身上的缺点也构成了艺术上的一种特殊的美感,使人物形象增加了真实感和生命力,显得更加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小说人物增添了特殊的印记。
(二)“莽将”+“儒将”框架及其艺术效果
作为“莽将”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便是“儒将”。古典小说中儒将形象塑造得最为传神的莫过于周瑜。他才华出众,儒雅潇洒,在赤壁之战中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关羽闲时也手不释卷,治军有方。他们的存在使张飞这样的莽将更加凸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描写得更加生动鲜活。这种“莽将”+“儒将”的手法在古典小说中比比皆是。《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也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
在《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这一文一武的搭档可谓珠联璧合。李云龙勇猛顽强,擅于战术指挥;赵刚老成稳重,长于政治思想工作。二人合作将独立团带得风生水起,屡立奇功。李云龙骨子里具有与古典小说中的草莽英雄一脉相承的莽将之风,而赵刚则堪称“儒将”了。书中赵刚第一次出场时还不到25岁,而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初掌兵权是24岁,作者将赵刚的年龄安排在不到25岁上,也许无意中已将周瑜的影子投放在赵刚身上。在小说的第二十章,作者借一位如水的美丽女性冯楠之眼,继续对赵刚“儒将”的身份进行确认:“在他沉静如水的神态下,早年的书卷气和多年戎马生涯带来的杀伐之气同样分明、强烈……没有早年的寒窗苦读和常年在血与火中厮杀的双重阅历是绝难创造出这样的男人。”作者借冯楠之眼、之心让读者去观察、了解这个儒将,将其写得近乎完美。
《历史的天空》中梁大牙与陈墨涵也是这样的一个“莽将”+“儒将”的组合,他们两个的人生路线贯穿了整本小说,成为全书的主要叙事框架。而作者写梁大牙拉得一手好二胡,更为这位儒将增添了几分儒雅,与精通音律的周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一文一武、一莽一儒的模式是这两部小说的共同特点,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但是并不是全盘挪用,而是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古典小说中莽将一类人物多处于附属位置,如李逵凡事只听“哥哥”宋江的;张飞也是对孔明言听计从;周大都督帐下众将也俱各奉号令,总是依计行事。而《亮剑》和《历史的天空》则不然,莽将占据了主导地位。李云龙与梁大牙都是出色的军事人才,而且打仗有鬼才,屡建奇功。如李云龙在小说中的开篇第一战,在与山崎大队的对抗中,他命令一营360人在两分钟内将3600颗手榴弹一起扔进日军工事里,且手榴弹须拉了弦两三秒之后再扔,个个凌空爆炸,令对方避无可避。一旁的赵刚看得非常震撼,不得不承认这个不知道拿破仑为何许人的李云龙是个天生的战术家。梁大牙同李云龙一样具有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和作战天赋,在他们面前,陈墨涵和赵刚的军事理论显得苍白了。
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草莽英雄们参加革命前往往个性较强,参加了队伍后,逐步提高了觉悟,但作品中人物性格也逐步缺少个性化。而梁大牙和李云龙政治觉悟、身份地位发生多大变化后,他们性格中那些作为“这一个”的最具光彩的部分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愈发彰显,始终焕发着新鲜热烈的光彩。这也是这两部作品的一大突破与创新之处,既合情合理,又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所以,我们需要个性昭彰的英雄。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510-511.
[3]罗小艳.英雄与粗俗——论<亮剑>中李云龙的真实性[J].现代语文,2007(10).
作者简介:隋明霞(198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