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科技金融经济促进效应及区域差异研究

2020-09-08钟崴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9期

钟崴

摘要:本文选取《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3—2019)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了科技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科技金融发展对北京市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欠发达区域更为明显。本文从北京市区域发展差异的视角为科技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科技金融;经济增长;区域差异

科技金融是由政府、市场等不同主体向从事科技研发的企业、机构提供各类金融资源的活动过程。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能够拓展新业态与产业空间,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北京市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聚集地,具备发展科技金融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科技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研究主要从国家角度出发,而本文聚焦于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试图从微观层面,对科技金融在不同区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进而对北京市如何规划科技金融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Schumpeter(1912)认为信贷资金投入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Solow(1957)等提出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资本实际上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体。Luigi et al. (2012)发现资本与科技融合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房汉廷(2010)认为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在于将金融资本引入科技产业创新。

实证研究方面,刘文丽等学者(2014)对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科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且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张芷若等(2018)用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产出等指标构建科技金融综合指标,选取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科技金融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且科技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选取全国范围,直接选取城市或省份作为样本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从城市角度为各区域的科技金融提供建议,聚焦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域金融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

二、模型与数据

(一)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3—2019)中各指标的年度值。北京市的行政区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可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包含东城区及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由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海淀区构成;城市发展新区由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及大兴区构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由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构成。

1.核心解释变量

科技金融主要以金融资源的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进行定义。描述金融资源投入的变量有金融从业人员数量(FP)、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金融相关度(FIR)。金融相关度(FIR)=北京市各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名义值/北京市各区名义GDP的比值来表示。描述科技产出的变量有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量(TMC)、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TMCN)、专利授权数量(Patent)来表示。以上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的KMO检验值及SMC检验值均总体均大于0.7,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法。最后的综合指标的方程如下所示:

2.被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INVE)=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名义GDP。产业结构(IS)=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房价水平(HP)=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劳动力水平(Labor)=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常住人口数量。地方政府支出规模(GOV)=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地区名义GDP。

(二)模型设定

对全部变量取自然对数,其中表示年度第区域的科技金融综合得分,变量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检验

(一)全样本回归结果

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得到Chi(n)值为51.557,拒绝原假设,因此应当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下一步对全样本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同时使用混合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北京市科技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人均GDP水平。下一步区分北京市各区域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进行分组回归。考虑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体量与城市功能拓展区较为相似,将这两个区域合并进行回归检验。

(二)分组回归结果

科技金融综合指标对人均GDP的影响在三个组别中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技金融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在生态涵养发展区最为明显(表2)。因此可以引导北京市科技金融产业园区设立在增长效应更高的区域,形成产业集聚,高效合理地分配资源,更好地实现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结合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一、北京市科技金融的整体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在四个行政规划区域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在这四个规划区内,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科技金融经济增长效应最高,城市发展新区位于其次,首都核心功能区与城市功能拓展区最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要把握区域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协调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北京市区域发展的规划,紧握各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一个核心,多点支撑”的科技金融产业发展布局。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国科技产业创新的试验田,是国家重点发展建设的高科技产业中心。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沉淀,现已形成“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等十六个园区。在全市范围打造科技金融产业集群对各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来应当聚合各区特色、各取所长,将科技金融产业园区由以西城区为代表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由海淀区、朝阳区为代表的城市功能拓展区逐步扩散到在以房山区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具备亦庄经济开发区、沙河高教园、良乡大学城等丰富的产、学、研资源,以此结合科技金融发展态势,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金融科技关键环节,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鼓励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硬科技孵化、公共服务等各类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标准创制、成果转化、检测认证等服务,推动区域产值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Guiso L,Sapienza P, Zingales L. PeopleOpium Religion and Economics Attitud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3.

[2]Luigi Benfratello, Fabio Schiantarelli, Alessandro Sembenelli. Banks and innovation: 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Italian fifirm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90(2):197-217.

[3]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y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2.

[4]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65-94.

[5]房漢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6]刘文丽,郝万禄,夏球.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2).

[7]徐玉莲,赵文洋,张涛.科技金融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

[8]张芷若和谷国峰.科技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4).

[9]张紫璇,赵丽萍.各省科技金融发展、技术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分析——基于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

作者简介:钟 崴(1996—),男,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