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服务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及有效途径

2020-09-08刘秉贤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消费

摘要:2019年,《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成为国家层面首个促进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导性政策,提出至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顺应和加快老年用品消费向中高端升级的趋势,迫切需要推动设计服务与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有效融合。当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偏低,面对未来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催生的多元化产品设计趋势,现代先端科技与老年用品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产品设计提档升级趋势,以及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的人性化设计趋势,应大力探索加快老年用品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老年用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针对老年用品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人才培养。

关键词:老年用品;设计服务;消费

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逾18%,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基本国情,而与此构成矛盾的则是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远远不足。2019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場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促进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导性政策,提出至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顺应和加快老年用品消费向中高端升级的趋势,必须大力依靠创新驱动,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设计创新,通过人性化、个性化设计,提高老年用品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消费发展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当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偏低,要实现产业升级,不断增强老年用品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适应和引发更加广泛的有效需求,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迫切需要推动设计服务与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一、当前老年用品在设计方面存在不足的现状分析

(一)老年用品产业缺乏有效的产需衔接导致产品设计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为众多产业打通了产需衔接的高效渠道,加快了要素流动。但由于当代老年人群在整体上还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边缘领域,其消费行为主要以线下为主或者是子女代替购买(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大量留言内容可兹为证),其真实的消费需求尚未形成可供产业参考的一整套大数据。此外,受20世纪社会发展阶段造成的节俭生活方式影响,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较容易获得满足感,对产品不适性的容忍度较高,从而导致生产企业主动进行消费需求挖潜、追求产品品质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老年用品产业的产需衔接不畅,直接导致了相关产品设计与消费需求之间的错位。以老年鞋产品为例,由于老年人普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足部肌肉与韧带退行性变化,足弓弹性减弱,负重能力减低,甚至不少老人还出现各类原因引起的足部骨骼畸变,因此对鞋类产品具有特殊的设计需求。过去,在针对各年龄段的鞋类产品中,老年鞋品牌较少、种类匮乏,产品设计很少能兼顾舒适与美观。近年来,足力健品牌抓住老年群体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供给这一巨大商机,通过改进设计使年收入迅速达到30亿规模,随后带动跟随品牌爆炸式增长,使老年鞋品牌总数接近一千个,但产品的同质化与价格战导致了行业大面积亏损,因此,进一步提升老年鞋产品的设计水平已成为行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内生动力。老年鞋产品的设计与需求脱节问题是广大老年用品产业一个缩影,该问题已经成为桎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老年用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落后及标准体系不完备导致产品设计缺乏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平均利润率偏低,导致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偏小,关键共性技术整体水平落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与老年用品产业的融合度低,产品标准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重点领域的主要品种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不高。在这种生产背景下,老年产品设计大多停留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层次上,旨在提升服务品质的人文化设计和旨在拓展功能性的智慧化设计都如无本之木缺乏依托。事实上,老年群体在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弱化反而提升了对产品设计科学化水平的需求度。据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视觉上,人的角膜折射光线能力降低,进入瞳孔的光线减少,视觉感受细胞逐渐消亡,造成视敏度、明暗感、空间感、色感以及视觉信息加工能力都大幅下降;听觉上:外耳耳垢增多,内耳耳蜗内的毛细胞和听神经通道的细胞衰退,造成对声波反应不灵敏,以6 000赫兹的声音为例,30岁的人一般能听到4分贝的声音,而65岁的人一般只能听到40分贝;触觉上,老年人皮肤上敏感的触觉点数量下降、皮肤起皱弹性小,并且温度感觉和痛觉也相对迟钝;认知能力上:接收信息的能力弱化,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逐渐减弱,逻辑思维能力降低。上述变化作为关键的产品消费需求,只有充分以技术和标准的形式量化体现出来,才能实现产品设计方面质的飞跃。

(三)针对老年用品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人才极度匮乏

老年群体对新事物接受一定程度存在生理和心理障碍,因此主动参与产品理念、技术、形式设计的意愿较低,对老年产品研发带来更大难度。要提升老年用品产业整体设计水平,必须依赖一支强大的专业设计人才队伍。中国设计业发展仅仅30年左右,在设计认知、专业修养和市场成熟度等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当前,高校中的产品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多强调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在设计理念上积极向时尚潮流靠拢并致力以设计新理念引领消费新时尚。老年群体身心特征决定了其习惯接受的设计风格往往需要逆时尚潮流趋势而向传统溯回,并且更强调使用功能优先,因此不符合一般的设计人才工作方式,对一些高水平设计师而言甚至因感到缺乏挑战性而不具吸引力。实际上,进行老年用品设计不但需要通用的设计知识和技能,还会广泛涉及,老年美学、老年心理学、老年人因工程学、材料工艺学等领域,难度远远超出一般产品设计。正是由于对人才复合型的特殊需求,所以目前针对老年用品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人才极度匮乏。

二、设计服务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将催生多元化产品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社会福利日益完善,老年群体逐步呈现高知化和富裕化趋势,其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需求水平不断提升,所需的老年用品品质更高、范围更广。据统计,全世界老年用品种类在六万种以上,日本的老年用品几年前就已经突破四万种之多,而同期中国的老年用品尚不足一万种。随着中国“银发经济”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也吸引了全球老年用品产业的竞争者,日本、韩国等老年用品企业目前已经挤占了国内老年用品市场较大份额。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有一个论断广被引用:“今后我们的竞争对手将会和我们拥有基本相同的技术,类似的产品性能,乃至市场价格,而唯有设计才能区别于我们的竞争对手。”随着生产要素的迅速涌入,老年用品产业供给将实现从低端普惠性水平向中高端高品质水平的快速提升。届时,向往更美好晚年生活的老年群体将在健康养生、文化娱乐、智能应用等消费领域产生更大需求,同时在服装服饰以及各类日用品消费中表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因此,与上述消费趋势相适应的多元化产品设计必将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二)现代先端科技与老年用品产业融合发展将带来产品设计的提档升级

现代科技产品最初设计初衷主要以青年人和中年人为目标客户群体,然后逐步向儿童和老人两个年龄端延伸。目前,我国民用主流产品科技化趋势不断加快,势必带动现代先端科技与老年用品产业加速融合发展。从助听、助行等智能辅助器械,到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随着改良设计的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逐步普及应用,使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获得了在老年用品领域进行深度应用的基础。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与中青年人差异较大,因此,先端科技与老年用品产业融合过程中不能把适用其他年龄端的成熟产品设计照搬过来,而应围绕老年群体自身特点,使产品设计在人机工程学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通过综合运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学等学科方法,对老年人体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使产品设计参数符合人体机能特征参数,从而实现老年人与老年用品及使用环境三者之间的最优化状态。

(三)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将普及人性化设计

高质量产品不仅应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老年用品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实现老年群体使用“物足”的层面,上升到内心感到“满足”的层面,这势必带来对产品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紧迫需求。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指考虑设计方案时始终以人为中心,达到物理特性与人性的高度统一,将“人适应产品”的理念颠覆为“产品适应人”。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人在面对自身老龄化过程中会经历对绝望情绪的从对抗到和谐过程,期间多会产生失落感、焦虑感、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伴随着渴望独立和被尊重等正面情绪。秉持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老年用品设计师,应把老年群体的共性情感因素融入具体产品的设计当中,以亲切、便利和充满关爱的风格令使用者获得生理上的满足感以及心理上的愉悦感,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三、设计服务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快建立老年用品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中小规模企业各自为政,其为设计、生产和销售而采集的数据基数小并受地域限制。实际上,就算在发达国家,也只有超大型企业才掌握产业领域大数据,并且往往作为内部独立设计部门的重要资源以打造竞争优势。我国老年用品产业要加快突破关键技术领域瓶颈,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首先离不开综合反映老年消费群体特征的基础大数据。如果过度依托社会资本投入进行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投资风险较大,并且一旦平台以盈利为目的,将把众多中小微企业挡在门槛之外。因此,老年用品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应以公益属性为主,通过政府牵头积极搭建跨地域通用的信息服务平台,以行业协会为协调枢纽,以提供产需对接为内在驱动力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在使用过程中各企业独立数据之间形成互联互通。通过汇聚整合形成行業大数据,一方面为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科技研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无成本地为广大设计师采用,以研究老年群体的消费特征,分析市场上现存的老年用品开发现状,建立具有连续性的市场数据模型,进而进入细分领域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目标人群提出多元产品开发设计流程。

(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老年用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

设计水平对产品竞争力水平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具体到生产实际,多数老年用品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都不会设置独立的设计部门,导致老年用品总体上设计水平粗糙,并且相互模仿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缺乏行业依托的老年用品设计公司一家一家跑企业谈项目,效率低,成本高,开拓乏力。随着《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五年内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将引起政府和市场加大重视,各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在产业体系健全的地区将涌现一批老年用品产业园区,相应建设一批老年用品公共服务平台。其中,老年用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尤其必要,其不仅可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产品结构设计、外观设计服务,并且也有利于行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除了依托产业园区,老年用品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采取“互联网+”的方式,借助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双边市场”,将个性化的设计资源、服务能力嵌入老年用品产业链条中,为企业解决共性化难题,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加强针对老年用品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人才培养

老年用品要实现高质量设计,离不开人性化设计理念和人机工程学知识,在设计学科外,还广泛深入地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工学、统计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目前,多数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都无法涵盖以上学科领域。要培养适用的专业设计人才,一是要建设由通识教育加专业素养和技能认证的复合式课程结构,二是要积极与行业对接构建多元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三是以设计公司、养老机构、成产企业、商贸公司等为载体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加强人文精神塑造,强化人文科学与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设计服务公司内部还应注重设计团队的年龄结构搭建,主动将中高年龄设计师纳入团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卓.辽宁省老年人状况及养老产业现状分析[J].商讯,2019(8).

[2]王莹.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8(19).

[3]车园园.黑龙江省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23).

[4]开彦,曾远明.中国养老产业的困境与出路[J].城市建筑,2015(1).

[5]王家跃.老年产品设计中人性化、情感化、智能化的交互研究[EB/OL]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ebb453dd59ecdc9c073570ced3fb0d1a&site=xueshu_se.

[6]邓彦敏,张云.浅析不同年龄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艺术科技,2016(7).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指导计划项目“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设计服务同消费品工业融合研究”(2018401002)。

作者简介:刘秉贤(1982—),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
绿色消费
国内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