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冠军”张德英的崎岖乒乓路
2020-09-08木匠
木匠
张德英是第34、35、3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队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同时,也是34届世乒赛的女单第三名;35届世乒赛的女双冠军、女单第三名和混双第三名;第36届世乒赛的女双冠军和女单第三名。而这些成绩竟然都是在她停训六年后,再重新回到球场上,取得的。难怪她说:“我比邓亚萍还要刻苦。因为乒乓球我扔了六年,想再捡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张德英,1952年出生在上海。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当时,正在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小学读书的张德英,一下子就迷上了乒乓球,并在床头贴满了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等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的照片。
1964年,上海市少体校招生,乒乓球队的测试选拔是在黄浦体育馆进行的。那天,她穿着一双塑料凉鞋就去参加选拔了。穿塑料凉鞋,根本跑不起来,她索性脱了鞋子,光着脚就上场了。招考老师看这个小姑娘,打起球,还真有股子拼劲,身体条件也不错,就选了她。
进入少体校后,张德英接受了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当时带她的是池惠芳教练。在池教练的精心培养下,她进步飞快。
1966年,张德英随上海市少年乒乓球队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并获得了的团体第一名。夺冠后,给她们颁发奖状是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真是又激动、又高兴。”张德英说。但就在张德英准备争取更大的进步时,“文革”开始了。少体校停止了训练,乒乓球馆大门紧闭。“可我实在是太想打球了。有时,心里痒得难受,就会约上一两个队友,晚上从球馆的窗户爬进去,打上几个小时。我们每次去,都是自带电灯泡,因为球馆里面的灯泡都被人卸掉了……”
不久,“上山下乡”运动又开始后,张德英也要上山下乡,她天真地以为:自己如果去到一个普通的乡下,就再也打不了球了,于是就主动报名去了遥远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因为再怎么说,兵团也是一个有着几万人的准军事化单位,还能找不到一张乒乓球台?坐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火车,张德英终于来到了离中苏边境不远的兵团一师所在地,抬头望去,满目荒凉,带队的说今天晚上行李都堆在外面,人在帐篷里休息。但因为人多帐篷少,大家只好背靠背地凑合了一夜。第二天,又搭了些帐篷,才使每个人能放平了睡觉。他们是4月份去的,冰雪刚开始融化。第一份工作是装卸工,就是到火车站去装卸煤、木头和面粉等。工作时间不分白天、晚上,火车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上工……
后来,张德英在兵团的锅炉房、食堂、小卖部和照相馆干过。“打球?刚去的时候,我们睡的都是帐篷,怎么可能打得了球?后来,条件好了一些,陆陆续续盖起来了不少砖房,但全师也没有一张乒乓球台!”张德英说。
1971年3月,阔别世界乒坛已6年的中国队,又出现在了名古屋世乒赛的赛场上。4月的一天,师部放露天电影,那天放的是《乒坛盛开友谊花———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张德英拿着小板凳,坐在冰天雪地里,观看这部纪录片,眼泪就没停过……
回到照相馆,张德英从箱子里翻出从上海带来的乒乓球拍,上面的胶皮都已经老化了,捧着球拍,她放声大哭了起来。随后,便取出纸笔,给徐寅生写了一封信:“我叫张德英,是上海知青,1966年,14岁的时候就拿了全国少年冠军,当时是周总理给我们发的奖,我现在还想打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关注我一下。”信发出去了,但徐寅生并没有收到张德英的这封信,自然也就没有了下文。
借31届世乒赛的东风,国内各项体育运动都开始恢复。张德英所在的师也和当地搞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张德英很轻松地就获得了女子冠军。现场的观众看她赢得十分轻松,就起哄说让男冠军和女冠军打一场。结果,男冠军也败在了她的拍下。
随后,张德英就给黑龙江省队写了一封自荐信,省队很快就给她回了信。就这样,她到了哈尔滨。“记得那天,我是穿着一双大翻毛皮靴去的省队,当场试打,打完他们就决定要我了,让我回去等消息。但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因为我们兵团是属于沈阳军区管的。当时,沈阳部队也有一支球队,但不十分专业,我怕师里知道了黑龙江省队要我后,会不放我走。”
调令很快下来了,师里果然不放。但张德英已铁了心要走。那天晚上,她去了师长家,师长不在家,她就求师长的爱人说服师长放她走,甚至都给师长的爱人跪下了。师长的爱人心软了,当着她的面就给师长打了电话,师长终于同意了。因怕节外生枝,第二天一早,她只跟师长道了个别,谁都没有告诉,就匆匆地离开了兵团。
来到省队报到后,张德英又看到了那位看中她的教练,自然是要谢谢的,那位教练则说:“你不用谢我,那天你穿着一双翻毛大皮靴,就把我们省队的队员打败了,我想不要你都不行。”
就这样,在经历了六七年的波折后,张德英又重新开始了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她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训练异常刻苦。“我练出的正手高抛发球,至今还没有人能超过我。每天早上我都是跟篮球队一起跑步,他们都没想到我能跟上他们。他们哪里知道,我每次跟他们一起跑,都是一边跑一边在心里默念:‘我要进国家队!我要进国家队!这我怎么能轻易地被他们落下呢?训练,我也是还爱和男队员一起练。当时,孔令辉的父亲就在男队当教练,他也给了我不少的指导。”张德英说。
1972年,张德英参加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获得了女单第三名。当时,在前八名里,就她一个是来自省队的运动员。
1974年,张德英又作为黑龙江省女队的头号主力,率队夺得了在南宁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团冠军,一路战胜了多名国家队的运动员。她想:这下我总算是可以进入国家队了吧。的确,以她当时在球场上的表现,是完全有资格入选国家队的,但让她万没想到的是,因为她那时的年龄已经有些偏大了,所以,只是被“借调”到了国家队。“国家队把我借调过去,人家借调,都是只带一些简单的行李,而我却把我在省队的全部家当,都搬进了国家队。当时,我都想好了,如果国家队最后还是不要我的话,那省队我也不回了,就直接退役回上海老家了……”
1975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是张德英第一次以国家队队员的身份,出国打比赛。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她的乒乓球职业之路也就走到头了。最终,破釜沉舟的她,在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上出场了28次,全都取得了胜利。国家队的大门终于为她敞开了……
参考:《张德英:我的乒乓球之路》